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60d后,应用Y迷宫检测各组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免疫组化法等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雌二醇组大鼠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雌激素补充疗法能选择性影响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CA1区GFAP阳性细胞,并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NDF)表达的影响.方法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GDNF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60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G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G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结论 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GDNF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ND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应用Y迷宫 ,免疫组化及ELISA法等检测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60d后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BDNF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大鼠学习尝试次数 ,记忆测试 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 60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 60d后 ,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造模 60d后的大鼠 ,其脑内BD 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BDNF在三组大鼠脑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之一致。结论 腹腔注射 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 ,增加VD大鼠脑内BDNF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NGF和BDNF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60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NGF和BD-NF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NGF和BDNF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NGF和BDNF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和雌激素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200 μg/kg,同时假手术组和V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 d后,Y-型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断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及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 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TUNEL 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均P<0.001);与VD组比较,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改善,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TUNEL 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均P<0.001).结论 17-β雌二醇可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助于改善VD大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mg/kg,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GF-1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模型组细胞数和神经元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IGF-1表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改善,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VD大鼠脑组织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IGF-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大鼠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 mg/kg,假手术组和VD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IGF-1、ChAT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VD组神经细胞数量和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及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ChAT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与VD组比较,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CA1区IGF-1及ChAT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可以通过上调内源性IGF-1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增加ChAT的表达,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对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ABA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模型。GABA组术后腹腔注射GABA0.5g.kg-1.d-1,连续注射60d;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 GABA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也能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结论 GABA能改善慢性脑缺血致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突触可塑性在17p雌二醇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用〉1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应用Y迷宫进行空间定向学习和记忆训练,将达到标准者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Sham)组;(2)VD组;(3)VD+雌二醇腹部皮下注射(E)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突触素(SYN)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术后60d,E组和VD组MAP-2和SYN表达均有下降,但VD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17β-雌二醇相对增加VD大鼠海马CA1区MAP-2、SYN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提示相对增加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MAP-2、SYN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可能是雌二醇改善VD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老年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与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痴呆组与假手术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技术定量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分析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变化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未见明显胞浆浓染、核固缩等神经元变性受损征象。而痴呆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细胞排列疏松、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异常,许多细胞出现体积缩小、核浓染、核固缩;痴呆鼠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变长现象明显,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仅见少量GFAP阳性细胞,突起较少、短,染色较淡。计数和测量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总面积、平均光密度,痴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显示痴呆组大鼠隐藏平台获得时间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空间探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意义(P<0.05);显示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将痴呆大鼠学习成绩与海马CA1区GFAP表达数目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两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学习记忆过程。结论提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LTP效应及对海马组织ERK2与CaMKⅡ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VD动物模型.术后25d行水迷宫检测,30d采用在体大鼠海马CA3侧枝-CA1区长时程增强(LTP)记录方法记录海马CA1区LTP.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ERK2与CaMKⅡβ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尼莫地平组水迷宫实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游泳总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游泳总距离的比值显著增加,LTP检测实验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斜率显著上升,大鼠海马ERK2与CaMKⅡβ mRNA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与尼莫地平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海马CA1区LTP,上调ERK2与CaMKⅡβ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D12h组、VD1d组、VD3d组、VD7d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NOS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结果 VD12h组、VD1d组、VD3d组、VD7d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均明显下降。nNOS在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中弱表达.在VD12h组表达增强.VD1d组进一步增强,VD3d和7d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nNOS可能参与缺血早期海马神经元的损害,是V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皮下注射bFGF于治疗组中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皮下注射bFGF后能迁移至海马,诱导海马产生具有ChAT活性神经元,所产生的ChAT活性神经元可能就是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 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 )、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 )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 )、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 )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刺五加皂甙对大鼠血管性痴呆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改善和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VD)模型组、刺五加皂甙组,采用4-血管阻断改良法制备VD大鼠模型,各组作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等行为学测试,Nissl染色.结果行为学测试表明刺五加皂甙能明显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形态学结果表明刺五加能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结论刺五加皂甙能减轻海马脑缺血缺氧后神经元损害,从而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α-甲基-(4-四唑基-苯)甘氨酸[α-methyl-(4-tetrazolyl-phenyl)Glycine,MTPG]对老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痴呆组与MTPG加痴呆组;首先进行凝聚肽Aβ 25-35大鼠左侧脑室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1周后行MTPG的右侧脑室注射,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l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 痴呆人鼠海马Cal锥体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而MTPG加痴呆组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密度明显改善.MTPG加痴呆组海马CAI 区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痴呆组相比明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MTPG加痴呆组与痴呆组大鼠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提高(P<0.05).将大鼠学习成绩与海马CAI区GFAP表达数目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二者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而MTPG可延缓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减退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CA1区核转录因子-κB(NF-κB)、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及多奈哌齐干预效果。探讨多奈哌齐对VD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4w、8w组、模型4w、8w组;多奈哌齐治疗4w、8w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F-κB、COX-2的表达。结果多奈哌齐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模型组和多奈哌齐治疗组NF-κB、COX-2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但多奈哌齐治疗组两者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奈哌齐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可能是抑制大鼠脑组织NF-κB、COX-2的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p-ERK)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Aβ25-35杏仁核注射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和AchE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杏仁核注射Aβ25-35对大鼠脑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Pser404-tau)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 右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用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Aβ对大鼠海马Pser404-tau的影响;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海马区AchE活性变化。结果 Aβ25-35杏仁核注射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AD模型组的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海马AchE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结论杏仁核注射Aβ25-35可导致Ser404位点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VD组、VD+NB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MWM)测试其空间认知功能。MWM后,分别记录麻醉状态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LTP变化,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频刺激后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变化;电生理记录后,大鼠断头取脑,制备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VD组大鼠有明显的空间认知障碍;丁苯酞治疗后,VD+NBP组大鼠的空间认知障碍得到显著改善。高频刺激后,VD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VD组vs对照组:13.9±1.6 vs 25.1±1.2,P<0.01);VD+NBP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VD组大鼠(VD+NBP组vs VD组:20.2±1.2 vs 13.9±1.6,P<0.05)。VD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NBP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D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LTP而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空间认知障碍,其机制与丁苯酞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