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内疝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男,49岁。2d前无明显原因上腹部隐痛.加重2h.伴恶心、呕吐。CT平扫示:靠近腹壁成簇的小肠环,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聚集、牵拉、移位。肠系膜血管主干右移.肠旋转度少量腹水(图1),CT诊断:小肠梗阻。手术所见:空回肠系膜各有长约5cm的纵行裂孔,距屈氏韧带20cm处.见远段空肠疝入空肠系膜裂孔约20cm。近段空肠被肠系膜挤压,形成梗阻,近段空肠扩张.肠壁血运正常。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主因"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入院时腹膜炎体征明显,以右下腹为重.血常规示白细胞23.1×109/L.腹部超声示肠管扩张,X线片见肠梗阻征象.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见阑尾充血化脓明显,长约5.0cm,最大外径1.2cm,末端可见2.0cm×2.0cm×1.5cm半透明肿物,质地硬,张力高,与距回盲部约140cm处小肠紧密相连,部分空肠于其间穿过,受压形成内疝.受压肠管明显扩张,未穿孔.腹腔内脓性渗液约100ml.术中切除阑尾及无法分离的小肠,行小肠端端吻合.术后病理示阑尾黏液性囊肿.术后1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空肠憩室炎是一种少见病,在尸体解剖中仅占0.3~4.6%,但小肠憩室穿孔死亡率高达40%。憩室炎仅有少数几例报告。作者报导1例32岁女性患者,曾因患结肠憩室病伴骨盆脓肿,而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和降结肠造口术。4个月后,上腹痛、发烧和白细胞升高。腹平片见左中上腹部有少数扩张的小肠肠袢。CT扫描显示左侧小肠肠袢扩张和肠壁增厚,肠系膜增强和肠系膜内局限性积液。钡剂小肠检查,清楚显示左中腹部肿块与空肠外压性移位,更有意义的是有多发性小肠憩室,特别是CT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影像学表现,避免误诊.资料与方法 分析21例EPISBO的影像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扫描,8例行碘水溶性对比剂全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X线胃肠道造影表现:小肠扩张、气-液平面8例,肠间隙增宽5例,肠襻粘连成团3例,腹脂线模糊3例,2例见腹腔积液.7例见肠蠕动缓慢或消失、肠排空减慢,1例肠蠕动和肠排空基本正常.CT表现:肠管扩张21例,肠壁水肿、增厚14例,肠系膜浑浊、腹腔渗出14例,肠管广泛粘连16例,增强扫描8例肠壁强化.结论 EPISBO影像表现介于麻痹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之间,肠动力减低明显时其表现类似麻痹性肠梗阻,而粘连为主时其影像表现偏向于粘连性肠梗阻.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不难,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排除麻痹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以及肠扭转等.  相似文献   

5.
腹茧症二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例 1 男 ,37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年余 ,再发 2d入院。体检 :左中上至右下腹局限性膨隆 ,可见肠型 ,可扪及质软包块 ,压痛 ( ) ,肠鸣音亢进。腹部平片示低位小肠梗阻。腹部CT扫描示扩张的小肠被局限在左中及右下腹部 ,腹壁呈不对称性隆起 ,扩张的肠管外和肠管间可见增厚的腹膜 (图 1,2 )。术中见全部小肠均被一层灰白色坚韧的纤维膜所包裹 ,呈一囊性团块 ,包膜表面光滑 ,膜厚约 0 3cm ,包膜与肠壁、肠管与肠管之间广泛疏松粘连 ,肠管相互折叠、扭曲 ,多处肠管节段性扩张。大网膜缺如。行纤维包膜切除及肠粘连松解术 ,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粘连性腹内疝及合并绞窄性肠坏死的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的粘连性腹内疝的CT资料,CT原始数据经多平面重建(MPR)及CT血管造影(CTA),以显示疝环、疝入肠系膜、疝内肠管的特征.结果 19例粘连性腹内疝均显示疝环,小肠扩张积液、聚集并移位,其中17例显示疝环处肠管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17例显示疝入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血管纠集、充血,其中11例显示疝环处肠管及其系膜扭转;15例显示腹水.根据疝入肠管影像表现将粘连性腹内疝分型:Ⅰ型为肠管扩张伴肠壁增厚(7例);Ⅱ型为肠管扩张不伴肠壁增厚(9例);Ⅲ型为肠管不扩张但肠壁增厚(5例).3型腹内疝肠管壁平扫CT值、动脉及门脉期肠壁强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和Ⅲ型小于Ⅱ型,Ⅰ、Ⅲ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粘连性腹内疝合并绞窄性肠坏死(5例为Ⅰ型,3例为Ⅲ型),CT显示肠扭转伴疝入小肠壁显著水肿增厚,肠壁模糊呈持续性低强化,其中4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栓塞,3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或分支闭塞,8例均显示大量腹水.结论 粘连带形成的疝环,狭窄与扩张肠管移行以及小肠扩张、聚集并移位提示粘连性腹内疝的存在;疝入肠系膜水肿,血管纠集,充血,肠系膜血管闭塞,肠管壁显著水肿增厚并持续低强化,则是绞窄性肠坏死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CT、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中,血运性肠梗阻8例,肠粘连3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2例、阑尾包块1例.16例X线立、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CT有12例见节段性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见大量腹水.5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建(MPR)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见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结论:老年性肠梗阻X线见局限性肠壁增厚,CT见肠壁黏膜下水肿呈"靶征"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CTA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或闭塞,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腹茧症1例     
患者男性,29岁.腹痛6h.查体:腹部隆起,以脐周为著,腹肌较硬,正中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脐周可触及一圆形包块,肝脾未及,无振水音.既往有腹痛病史,行抗炎治疗后好转.无外伤病史.查血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 全腹部CT平扫加强化检查,发现腹部小肠扩张聚集,周围似膜状物包裹,部分肠壁增厚,肠腔扩张,内见气-液平面,肠间隙模糊,肠系膜动静脉向右前方移位,聚集肠管袢周围膜状物强化.CT诊断:小肠梗阻,原因:腹茧症?内疝?.  相似文献   

9.
宋国平  白云潮  袁静 《人民军医》2007,50(7):449-449
1病例报告患者男,76岁。因持续性腹部胀痛4天,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及便血1天入院。既往无手术史,有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病史。查体:体温37.5℃,痛苦面容,肥胖体质,双肺无啰音,心脏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全腹广泛性压痛,无肌紧张,有轻度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计数20.0×109/L,中性粒细胞0.9;心电图示ST-T段改变;腹部超声仅见少量腹腔积液;X线腹部平片可见液气平面。初步诊断:腹痛待查,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性渗液,腹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管坏死约200cm,呈紫黑色,肠壁增厚、僵硬。切除坏死肠管后行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上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4例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病例纳入研究,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岁.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全腹部扫描,对比剂以2~3ml/s速度注射,注射后60s扫描,层厚10mm.参照术中所见,回顾性分析上述CT资料,包括:①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及肠壁密度改变(靶征),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间、肠系膜间及门静脉积气,腹水;②直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结果:正确诊断54例,正确率82.8%.CT显示肠腔扩张积液47例(73%),其中6例积液呈高密度提示肠腔内积血(9.3%);肠壁水肿增厚19例(29.6%),其中11例增强后肠壁密度不匀,呈“靶征”(17%),8例肌壁未见强化(12.5%);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43例(67%),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呈“漩涡”状9例(14%),肠壁间积气、肠系膜积气各1例,门静脉积气2例,腹水31例(48.4%).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3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结果:8例中十二指肠旁疝3例,2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肠扭转;5例经肠系膜疝中4例有腹部手术史。8例患者的CT表现中共同征象包括肠梗阻,小肠异常聚集,肠系膜血管异位、伸拉、聚集或扩张。其他肠管移位。左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胃和胰尾间或胰尾后方囊袋状异常排列的肠管;右侧十二指肠旁疝表现为十二指肠圈部位囊袋状肠管伴肠系膜血管紊乱;经肠系膜疝表现为小肠异常排列,无大网膜脂肪覆盖,结肠中心性移位,常伴小肠梗阻或肠绞窄。5例经肠系膜疝的CT征象均能明确或高度提示内疝。结论:腹内疝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对大多数病例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例 1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长者 ,早产。出生后间歇性呕吐 ,量少 ,含胃内容物。第 4天腹胀明显 ,排出少量胎便。腹部仰卧位平片见胃充气扩张 ,小肠肠管内未见气体。胃肠造影见胃体增大 ,3 0 %泛影葡胺 10min后未进入十二指肠水平部。即行剖腹探查 ,见胃扩张 ,十二指肠降段被索带压迫 ,小肠系膜发育差。术后复查腹部平片 ,小肠肠管内均匀充气 (图 1~ 3 )。例 2 男 ,5天 ,孪生儿之年幼者 ,早产。症状、腹部平片及胃肠造影结果与例 1相似。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降段被粘连的索带压迫成角 ,肠系膜根部较狭窄。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简介女,53岁。1年前无意中触及下腹部包块,上界约在脐上1指,包块进行性增大,目前已到剑突下,偶感腹胀,自觉体力下降,体重减少约5kg。外院B超示腹盆腔巨大实性肿物,印象腹腔内或腹膜后肿瘤?体检;腹部膨隆如孕8个月,包块上界达剑突下,下界至耻骨联合,边界清楚,固定不活动,亦无压痛,子宫受压偏右前方。B超:腹盆腔巨大分叶状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内部多为编织状低回声,部分区域回声衰减。诊断为子宫巨大肌瘤。全消化道钡餐:盆腔肠管受压上移,腹盆腔有巨大无肠管区,右髂窝见节育环(图1)。CT扫描:腹盆腔见一巨大实性肿物(图2),约12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肠白塞病(BD)及克罗恩病(CD)的MR小肠造影(MRE)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肠BD及CD患儿的临床及MRE影像学资料, 其中肠BD患儿17例, 男6例、女11例, 年龄5~12(8.4±2.6)岁;CD患儿23例, 男15例、女8例, 年龄7~15(10.2±2.7)岁。观察MRE图像, 评估内容包括病变肠管范围, 肠壁增厚形式(均匀增厚、偏心增厚)、脂肪抑制T2WI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强化、分层强化)、肠腔狭窄, 肠腔扩张、肠系膜梳状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肠周淋巴结肿大、肠外并发症(包括肛瘘、盆腔积液)。组间MRE征象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患儿均完成MRE检查, 肠道充盈良好, 无不良反应。肠BD患儿与CD患儿间病变肠管范围、肠壁增厚形式、DWI信号、肠腔扩张、肠周淋巴结肿大、肛瘘、盆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脂肪抑制T2WI信号、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狭窄、肠系膜梳妆征、肠系膜脂肪纤维化差异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后天性腹内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后天性腹内疝的MSCT资料,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观察。结果:16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13例有腹部手术史。14例CT表现为肠襻聚集伴扩张积液,具有占位效应;疝内肠系膜血管移位、伸拉,向疝口纠集,呈“梳征”或“缆绳征”。2例CT表现为空肠移位,呈“C”型,肠管积液、稍扩张,肠壁无明显水肿增厚。CT增强扫描7例肠壁及系膜强化程度减弱。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后天性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5 7岁。因反复上腹疼痛 10d ,复发加重 8h急症入院。既往有 5 0年间歇腹痛病史。入院查体 :急性痛苦病容 ,脱水貌 ,中上腹部稍隆起 ,以左侧明显 ,肌张力稍高 ,压痛、反跳痛明显。右上腹局限性振水音 ( ) ,移浊 ( ) ,肠鸣 9~ 12次 /min ,音调稍高 ,有气过水声。腹部平片示 :大量腹水 ,中腹部假肿块征 ,固定。小肠肠管内积气 ,但以积液为甚 ;局部肠管血运障碍可能性大。提示绞窄性肠梗阻。中下腹CT表现 :腹腔内见小肠扩张 ,扩张肠管内见大量液体 ;肠系膜血管明显增粗、扭曲、聚集 ,回肠远段及结肠均空虚 ,腹腔积液 (图 1,2 )。…  相似文献   

17.
中肠旋转异常婴幼儿多见 ,而成人罕见。笔者遇见 2例报告如下。例 1 男 ,5 3岁。恶心、呕吐 1月余。近来呕吐呈喷射状 ,伴上腹部疼痛 ,吐出草绿色水样物。胃镜见胃底、胃体糜烂性胃炎 ,病理诊断为胃多发性小溃疡。立位腹部平片见上腹部双泡征 ,中下腹少量肠腔积气。钡餐检查见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 ,十二指肠水平段远端梗阻 ,粘膜纹呈锥状 ,肠管径越来越细 ,考虑胃、十二指肠扩张 ,肠梗阻、先天畸形可能 (图 1、2 )。手术见胃、十二指肠水平段屈氏韧带处 (Treitz)小肠系膜根部 180°扭转 ,回盲部阑尾位于右上腹 ,行肠系膜粘连剥离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及伴发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VR、MPR及M1P等后处理.结果:10例腹内疝中,8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均表现为肠梗阻,8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伴发肠扭转7例,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见“鸟喙征”,3例见“同心圆征”,4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伴发肠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滨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65-86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急性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临床诊断或手术证实的儿童肠及肠系膜钝性创伤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6例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胃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3例,小肠及肠系膜损伤7例。CT表现有气腹、腹腔积液、肠壁肿胀、肠系膜模糊、肠管扩张等。在手术治疗的6例中,胃穿孔1例,小肠穿孔4例.肠壁血肿1例。结论:CT诊断肠及肠系膜急性钝性创伤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B超检查。不仅可清晰显示少量腹腔积气,估计腹腔积液、积血的量,显示实质脏器损伤,还可直接显示肠壁、肠系膜血肿,对外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照综合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X线、CT和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9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者X线立位、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8例CT均显示肠腔广泛扩张,积气、积液,并见节段性肠壁增厚、粘膜下水肿呈靶征,4例可见大量腹水。4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组(MPR),显示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示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5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局部肠管呈暗红或暗黑色,粘膜广泛糜烂、坏死。组织病理片示肠系膜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血管壁间质纤维化;4例经保守支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要考虑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可能,应及时作CT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