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在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6例6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3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B组为对照组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及角膜、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眼压: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mo平均眼压:A组为12.3±2.3mmHg,B组为15.7±2.7mmHg,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术后12mo A组功能型滤过泡28眼(88%),B组功能型滤过泡20眼(67%),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浅前房5眼(16%),脉络膜脱离2眼(6%),B组浅前房3眼(10%),脉络膜脱离2眼(7%),滤过泡渗漏1眼(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F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4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以及眼压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随访3~24个月.结果 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4眼,Ⅲ、Ⅳ型滤过泡6眼;眼压: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13.2±2.7)mmHg,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6±3.1)mmHg.,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进行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术中用生物羊膜填充在巩膜瓣下层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I型、II型滤过泡13眼;Ⅲ型滤过泡3眼。在术后1mo眼压16眼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6mo,14眼眼压≤21mmHg,有2眼需用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生物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提高了滤过性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联合双层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7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瓣下植入贮存羊膜,术后观察患者眼压、眼内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患眼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眼压由术前(43.86±7.12)mmHg(1mmHg=0.133kPa)降至(19.63±2.57)mmHg(t=4.96,P<0.001),其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2.8%。无排斥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羊膜植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羊膜植入防止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12例15眼原发及继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15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3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 羊膜植入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瘢痕性滤过泡形成,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应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及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102眼)难治性青光眼进行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同时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羊膜植入和可拆除调整缝线。术后随访4~28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视力:有7眼视力较术前提高,90眼视力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P〉0.05)。眼压:术前(34.48±6.35)mMHg,术后(14.23±4.57)mmHg(P〈0.01)。滤过泡:全部病例出现功能性滤过泡95眼,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结论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丝裂霉素C、可拆除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进而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和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同种异体羊膜植入和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3例(23只眼)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于巩膜床,分别于术时、术后1d、3d、7d、14d术眼球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 50万单位。术后随访15~25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降眼压作用、手术成功率及视力变化。结果23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20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6个月眼压从术前的(36.42±5.64)mmHg降低到(15.73±2.99)mmHg(t=11.465,P<0.01)。术后24个月末,手术的成功率为65.8%(寿命表法)。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与干扰素α-2b注射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眼压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滤过泡形成情况:I型滤过泡21眼.Ⅱ型滤过泡9眼,Ⅲ型滤过泡2眼和Ⅳ型滤过泡3眼;其中,功能型滤过泡占85.7%(30/35),非功能型滤过泡占14.3%(5/35)。眼压情况:术后第3个月,平均眼压(13.1±2.6)mmHg;术后第12个月,平均眼压(15.4±3.1)mmHg。手术总有效率为94.3%(33/35),主要并发症为前房渗出性反应5眼,前房有少量积血1眼(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在1周内消退。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0例86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组(实验组)43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43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诊12mo,平均眼压:实验组15.5±1.1mmHg,对照组19.7±2.5mmHg,两组术后平均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实验组(86%)较对照组(67%)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和滤过泡渗漏)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意义。方法我科诊治的60例(76眼)青光眼随机分为羊膜组31例(38眼)和对照组29例(38眼)。羊膜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间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成的差异。结果眼压:羊膜组术后降低眼压成功者36眼(94.74%);对照组为32眼(84.21%)。羊膜组降低眼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X2=15.36,P〈0.05)。滤过泡:羊膜组术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33眼(86.84%);对照组为25眼(65.79%)。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比率高于对照组(X2=12.07,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PTS术中植入SKGE胶、羊膜、自体巩膜3种植入物的治疗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设计,将药物控制不良的84例(93眼)POAG患者分为常规组27例(31眼)。羊膜组28例(32眼),巩膜组29例(30眼),3组施行相同的手术过程,分别植入SKGE生物胶,人胎盘羊膜和自体巩膜。结果:术后3组视力、眼压动态变化、滤过泡形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KGE生物胶、羊膜、自体巩膜均可作为NPTS植入物,但羊膜、自体巩膜取材便利、经济,可望成为更为合适的NPTS植入材料,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3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降眼压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眼压(11.80±2.23)mmHg,较术前眼压(38.53±7.17)mmHg明显降低(P<0.01)。术后随访1年,眼压(17.80±4.11)mmHg,保持功能性滤泡27只眼(90%)。结论 Tenon’s筋膜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的小梁切除术可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长期眼压控制好,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小切口内改良垂直小梁切除巩膜翻转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经角巩膜隧道小切口完成垂直小梁切除深层巩膜条翻转引流联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8月,视力大于0.3者21眼,占87.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小于20.55mmHg)(1mmHg=0.133kPa)18眼,占75%。结论 该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有用视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68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B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眼压变化、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A组平均眼压为(15.3±3.5)mmHg,B组平均眼压为(15.9±3.6)mmHg,(P〉0.05)。术后1周内低眼压浅前房,A组5.6%、B组9.4%;脉络膜脱离A组2.8%、B组6.3%;滤过泡渗漏A组5.6%、B组6.3%。结论无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袁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67-368
目的:探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不同大小结膜瓣切口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1例66眼,根据结膜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33眼为大结膜瓣(3个时钟范围),B组33眼为小结膜瓣(2个时钟范围),密切随诊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A组(91%)>B组(73%);眼压控制率A组(94%)>B组(76%)。结论:采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大结膜瓣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51例61眼原发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6例31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5例30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并根据情况适时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mo。结果: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眼球按摩可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治疗不易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