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补法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阴阳气血不足、脏腑虚衰出现虚弱证候。然在临证中遇疑难杂症,虚衰表现不明显,如若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以补法为主治之,则可收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吴雪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6):500-500
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法。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 ,阴阳气血不足 ,脏腑出现虚弱证候。然而临证中遇到疑难杂症 ,虚衰表现不明显 ,如若辨证准确 ,用药精当 ,以补法为主治之 ,则可收意想不到的疗效。1 补肾填精 ,开窍醒脑治脑瘫陈某某 ,男 ,2 0个月。于 2 0 0 0年 1月初诊。第二胎 ,近 7个月早产。出生后经抢救约 10余分钟后才哭 ,体重智力发育均明显不如同龄儿 ,至今不能认人 ,不会讲简单语言 ,坐不稳。体检 :精神呆滞 ,反应差 ,营养不良 ,颈项强 ,姿势异常 ,双上肢内收、内旋 ,肌胀力明显增强 ,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亢进 ,舌淡红苔… 相似文献
6.
7.
8.
近年来,老年人把进食补品作为祛病强身的重要途径,但有滥用之势。补法早在《医学心悟》中就明确指出:"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阖,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干,不深 相似文献
9.
10.
11.
浅谈补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本虚是胸痹发病的关键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异常导致的心肌损害 ,最终的病变为心肌局部缺血。中医称为胸痹。两者病名各异 ,但病理却有吻合之处 ,均属于心脉痹阻。中医认为 ,冠心病患者心、肝、肾等脏腑功能减退 ,阳气虚衰或阴血亏虚 ,心脉失养 ,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脉道 ,出现或先实而后虚 ,或先虚而后实的临床表现。正如《医门法律》中说 :“胸痹总因阳虚 ,故阴得乘之”。说明本虚是胸痹发病的关键所在。就临床治疗而论 ,现代医学强调“扩冠”或“溶栓”疗法。以往的中医治疗只强调活血化瘀却忽视了辨证论治 ,所以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12.
治疗八法之一补法 ,在临床中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 ,阴阳气血不足、脏腑虚衰出现的虚证。然在临证中遇疑难杂症 ,虚衰表现不明显 ;如若辨证准确 ,用药精当 ,以补法为主治之 ,则可收意想不到的疗效。1 补肾益气排结石朱某某 ,女 ,6 7岁 ,肾结石发病两年多 ,多处求医均告之行外科手术取石 ,患者因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 ,年岁已高 ,拒绝手术。长期服排石药 ,后更服利石素 ,结石仍滞留膀胱。 2 0 0 0 -0 5 -0 8求诊 ,刻诊 :小便滴沥难出 ,小腹胀痛 ,胀剧时恶心 ,头汗涔涔 ,面色苍白 ,神疲气少 ,声低 ,口干不欲饮、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而小 ;… 相似文献
13.
王恩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127-128
补法是中医在治疗各科疾病中的主要方法,亦为八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病因病机及医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没有正、邪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人体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肾在人体生理机能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理论及临床实际,脾肾功能强健则机体御邪及协调能力较强.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对于慢性疾病虽因病辨证多可取效,但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存在脾肾之虚,予以脾肾双补亦多有效验,特笔录几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温补法运用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补学说在明代形成。据年史考 ,当时承学朱丹溪的汪石山在继承和发展朱氏阴血理论的同时 ,注重对补益气血的研究 ,且尤为重视人体阳气的作用 ,认为气虚则诸病生 ,补气即补阴 ,并以擅长用参芪而著名于世 ,认为参芪味甘 ,生血而助阴 ,又益气能温阳。明·薛立斋更有所阐发 ,他重视脾胃的作用而强调温补的重要性 ,认为大多杂病属内因 ,为形气病气俱不足 ,当补不当泻。至张景岳首创“阳常不足 ,阴本无余”之论后 ,温补学说业已形成。此论一改先贤朱丹溪的“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之说 ,开一代温补学说之先河。张氏认为 ,真阴真阳是人体之本 ,但强…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多数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补法是常用之法。本文从补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分类、配伍运用、需注意的相关问题等作相应探讨,旨在提高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补法在中医妇产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法是中医的治疗大法之一,它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发病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没有正、邪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人体的疾病。在这个过程中,其正邪这对矛盾必定有一方是主要的,也就是说疾病的性质,不是偏重于正气虚,就是偏重于邪气实。在治法上不外“补”和“泻”两大法。 相似文献
20.
补法是中医的治疗大法之一,它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发病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没有正、邪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人体的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