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肖芝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5):95-95
目的:评价肾损伤的检查方法,探讨CT诊断和分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CT,B超及IVU的方法对80例肾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肾损伤病人IVP,B超及CT诊断阳性分别为65%,86%及100%,CT对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更为敏感,结论:CT是诊断肾损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闭合性肾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闭合性肾损伤可根据临床与CT表现分为Ⅰ-V型。54例患者中Ⅰ型32例,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4例,V3例。Ⅰ-Ⅲ型闭合性肾损伤可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Ⅳ、Ⅴ型肾损伤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CT对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螺旋CT分级诊断。方法对86例肾损伤患者的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肾影增大39例;肾轮廓不规则56例;肾包膜下血肿47例;肾内血肿36例;肾周血肿31例;肾撕裂或断裂48例;肾粉碎8例;肾动脉主干断裂或闭塞1例。CT分级的手术符合率为93.8%,非手术治愈70例,1级~4级分别为48例、17例、5例和0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CT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外伤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对16列肾损伤患者的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包膜下血肿3例,肾周血肿2例,肾挫伤5例,肾撕裂伤4例,粉碎肾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尤其是收集系统损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告1989~1995年收治的闭合性肾损伤32例,其中大剂量静脉肾益造影(IVP)10例,发现患肾显影无异常5例,不显影3例,肾益形态改变1例,造影剂外漏1例。IVP组中CT扫描6例,CT扫描共28例,按CT表现分为4型:肾挫伤16例;肾部分裂伤6例;肾完全裂伤4例;复合伤2例。认为:CT不仅能诊断出肾损伤的程度、对侧肾脏的情况及有无复合伤的存在,而且准确、快速、及时又无创伤,完全符合肾损伤的诊断要求;肾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肾损伤的诊断。及时而恰当的治疗决策,是肾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CT对肾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胡蓓西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0)
报告5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与非手术治疗。结果表明,CT可准确地了解肾损伤的程度和腹腔内其它脏器的受损情况,对临床分型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血尿的程度与肾损伤的程度并不一致,在早期处理中应注意预防和纠正林克,对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应最大限度地保留肾脏组织,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Ⅰ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Ⅰ型(混合型)4例。结论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胰腺损伤诊断的可信性及CT分级对胰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由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胰腺损伤18例,回顾分析其CT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裂伤,裂伤的部位和程度等分为Ⅰ-Ⅳ级,把CT分级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在15例病人中,CT正确诊断了胰腺裂伤,挫伤和创伤后假囊肿,共有2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诊断;CT分级中.Ⅰ-Ⅱ级8例,胰管均完整;Ⅲ级9例,其中8例有主胰管损伤,1例胰管完整;Ⅳ级1例,病人胰管完整。结论 CT可准确地发现胰腺实质损伤.CT分级时预示胰管完整或断裂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CT在闭合性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了资料完整的27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肾包膜下血肿11例,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包膜下血肿7例,慢性包膜下血肿4例;肾内血肿4例;肾挫伤5例,伴肾盂积血2例;肾碎裂7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闭合性损伤的类型及并发症,还可用于追查,可作为诊断闭合性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方法搜集具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上消化道损伤穿孔患者27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全面回顾分析,总结上消化道损伤穿孔的CT表现特点。结果十二指肠损伤19例,胃损伤8例。直接征像:胃内容物外溢6例,见游离气体11例。间接征像:后腹膜腔间隙增宽、积液,脂肪密度索条样增高19例。上消化道管壁增厚12例,受累肠壁及附近出现高密度血肿5例。合并征像:多伴有复合伤。其中肝脏、脾脏、肾脏、胰腺挫伤共21例、肺挫伤5例,肋骨及胸、腰椎骨折共17例。结论CT检查能对上消化道损伤穿孔作出定性或提示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诊断创伤性肾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创伤性肾损伤患者40例,采用CT进行检查,通过比较CT检查结果与实际损伤的情况,研究和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40例创伤性肾损伤患者经CT检查Ⅰ型22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4例,实际损伤类型与CT检查结果差异不大。结论 CT扫描能够较为正确地评估创伤性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剖腹检查,伤情较重时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Ⅱ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Ⅲ型(混合型)4例.结论 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表现特征;利用CT影像评估患者钻孔开颅术后预后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与钻孔开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T表现脑挫裂伤88例,脑肿胀100例,硬膜下血肿78例,硬膜外血肿45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9例,脑内血肿21例,颅骨骨折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脑梗塞9例,大脑镰下疝22例,枕骨大孔疝2例,小脑幕裂孔疝64例,脑干损伤28例,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13例。经钻孔开颅术后患者存活61例,其中完全治愈22例,均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58例,主要死因为CT表现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合并脑梗塞和全身其它多脏器损伤。结论CT能正确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症,及时发现脑疝及脑干损伤可为临床及时抢救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