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6):413-416,I00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垂体肿瘤转移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喉鳞癌及13例喉正常黏膜中PTTG的表达,分析PTTG表达与喉鳞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PTTG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3%,在喉正常黏膜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1%(P<0.05);PTTG的阳性表达及其强度与喉鳞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G基因蛋白阳性表达及其强度可做为判定喉鳞癌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63基因是由Osada于1998年发现的另一个p53基因家族成员,定位于3q27-3q29。p63与p53蛋白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已被认为是一个候选抑癌基因。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增生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声带息肉中的p63基因表达程度,藉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声带息肉、转移淋巴结和无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在分子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随机抽取的27例癌旁安全切缘、22例声带息肉与57例标本中18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喉状细胞鳞癌、转移淋巴结、无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和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5%(51/57)、88.9%(24/27)和95.5%(21/22),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喉鳞状细胞癌、癌旁安全缘中PTEN的阳性表达程度较声带息肉中为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TEN的阳性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无转移淋巴结中均未见PTEN的表达,18例转移淋巴结阳性患者喉鳞状细胞癌和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阳性率均为94.4%(17/18),但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表达强度较喉鳞状细胞癌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过程中,PTEN可能发生部分变异,属喉鳞状细胞癌癌变的早期分子事件,但与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无关.喉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在分子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癌基因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TK15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30例声带息肉中STK15的蛋白表达。结果: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和声带息肉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5%(27/40)、33.3%(10/3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喉鳞状细胞癌病理学分级、原发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且STK15蛋白阳性表达强度与喉鳞癌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STK15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鳞状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喉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鳞癌病人(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6例)的喉癌组织、癌旁组织(离切缘0.3~0.5 cm)和远离切缘(>2 cm)的相对正常喉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强表达率62.5%,在近癌切缘的癌旁组织弱表达率为34.6%,在远离癌切缘的相对正常喉组织Survivin弱表达率为10.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Survivin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强表达,但在癌旁黏膜中阳性表达可随着离癌灶越远,表达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5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和喉癌Hep-2细胞系中EGFR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60%(30/50)喉鳞状细胞癌及喉癌Hep-2细胞系中检测到EGFR基因的过表达.结论:EGFR基因的过表达与喉癌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as基因第12密码子在喉及下咽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方法:采取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37例喉癌、下咽癌手术标本进行三种ras基因测定。结果:三种ras基因的12位密码子在喉癌及下咽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35.1%,其中N-ras基因的12密码子突变率为16.2%,K-ras鹤率为13.5%,H-ras基因的突变率为5.4%,其突变率与喉癌、下咽癌组织分化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6种基因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5、p16、Rb、p27、p53及PCNA基因蛋白在不同分期、不同部位和不同分级的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5例LSCC进行染色,30例正常黏膜为对照组,检测p15、p16、Rb、p27、p53及PCNA基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种基因蛋白的表达在正常黏膜和LSCC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p15和p27表达不仅和LSCC生长部位相关,而且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16蛋白表达与LSCC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CNA蛋白的表达与LSCC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生长部位无关。而LSCC生长越晚期,Rb、p53蛋白的表达,前者呈下降,后者呈上升状态,且p53蛋白的表达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15和p27基因表达的缺失是LSCC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对两者的检测在LSCC的治疗和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p16和PCNA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与肿瘤的发展过程无关。而Rb、p53基因表达多与肿瘤的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喉鳞状细胞癌(喉癌组)及其4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24例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组)、40例未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组)及25例喉非癌组织(非喉癌组)中p63基因的表达。结果: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为细胞核阳性表达,喉癌组及转移淋巴结组的中、强阳性率为95.2%(60/63)和83.3%(20/24);癌旁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中无中、强阳性表达;非喉癌组中1例乳头状瘤为弱阳性表达,其余均为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核弱阳性表达。结论:p63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有特异性的标记物,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p63可能主动参与了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但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激活状态,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负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与p15和p16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凋亡基因Survivin(SVV)在喉鳞状细胞癌 (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s,LSCC)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抑癌基因p15、p16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酶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体 (strepavidin biotincomplex ,SABC)方法检测了 4 8例LSCC组织及 2 4例癌旁组织、2 4例正常喉黏膜组织SVV、p15、p1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SVV蛋白在正常喉黏膜中不表达 ,4 8例LSCC组织中 2 7例SVV蛋白阳性表达 ,占 5 6 3% ,2 4例癌旁组织中 6例SVV蛋白阳性表达 ,占 2 5 0 % SVV蛋白在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SVV在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SVV蛋白表达与LSCC的发生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强阳性组、p16蛋白弱阳性组及 p16蛋白阴性组的SVV蛋白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且表达呈正相关 (C =0 5 2 )。p15蛋白阳性组与 p15蛋白阴性组的SVV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VV基因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对LSC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意义。SVV的过度表达与 p16抑癌作用的失去可能在LSCC的发病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atrix mettallo-proteinase 14,MMP14)即膜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在喉癌中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从分子和蛋白质水平,研究MMP14在喉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分析MMP14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33例配对喉癌标本中MMP14基因在26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2例喉癌低表达,5例表达差异不明显。MMP14基因在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喉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声门型喉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声门上型喉癌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14蛋白绝大多数位于癌巢细胞质内及癌巢间质内的成纤维细胞质内,在部分病例中有的正常黏膜细胞内不表达,有的表达;MMP14蛋白在绝大多数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邻的正常黏膜组织。MMP14蛋白表达与MMP14基因表达基本是一致的。MMP14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与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组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MP14蛋白在喉癌的侵袭中可能只起一定的作用,但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培养Hep-2细胞中,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小干扰RNA表达框架(small interference RNA expression cassettes,SECs)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检测VEGF基因表达的情况,筛选最佳干扰序列,探讨RNAi技术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根据siRNA靶序列设计原则,设计出VEGF4个位点的干扰序列,然后进行合成,即为siRNA表达框架的下游引物。由于干扰试剂盒中采用RNA介导的u6聚合酶Ⅲ启动子和改良的终止序列,从而在靶细胞内可以高水平及精确地表达siRNA。我们将4个位点的PCR产物分别转染指数生长期的Hep-2细胞,48h开始观察和检测所产生的RNA干扰的效果。结果形态学检测:转染后的1366位点的细胞可见皱缩、变圆并开始脱落,而其他三个位点的细胞形态学上未见明显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与对照组相比,1366位点细胞VEGF mRNA明显被抑制,吸光度为0.05,而其他三个位点的抑制效果不显著,吸光度分别是0.25、0.30和0.18。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与其他三个位点相比,1366位点的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1366位点转染细胞的凋亡率为43%,而其他三个位点转染细胞的凋亡率改变不明显,分别为8.9%、6.5%和11.2%;本实验重复性强,同样的实验重复三次结果一致。结论研究表明靶向VEGF的1366位点的siRNA表达框架能高效抑制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 (L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LSCC组织中VEGFmRNA及蛋白的定量表达及MVD。结果 :VEGF的表达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都显著高于不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LSCC组织中MVD计数升高与VEGF高表达呈正相关 (r =0 .94 8 4 ,P <0 .0 5 ) ,且二者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VEGF表达和瘤内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提示VEGF高表达对LSCC微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 ;VEGF高表达和瘤内高MVD与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有可能成为预测LSCC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抗VEGF及其受体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成为LSCC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DJ-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1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9例非喉癌者喉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其DJ-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9%(61/71),与非喉痛的喉黏膜组织55.5%(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5).分别就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学分级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高表达患者其肿瘤复发率(53.3%)明显高于DJ-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复发率(26.8%;x2=5.164,P<0.05).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发现喉鳞癌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性别、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表达水平和淋巴转移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0和3.97,P值均<0.05).结论 DJ-1蛋白在喉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喉黏膜组织.DJ-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喉癌患者生存率可能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和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和20例喉乳头状瘤以及16例正常喉粘膜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喉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3/46)、33.33%(8/24)和40.0%(8/20),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率(均P〈0.01)。且发生恶变的喉乳头状瘤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但Sur-vivin阳性表达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没有关联。结论: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是喉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可望成为预测成人喉乳头状瘤恶变的一个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73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组织、19例声带息肉、12例癌旁组织及8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P73的表达。结果喉鳞癌组织P73阳性表达26例定位于胞浆,9例定位于腺体,5例定位于胞核,9例未表达。P73阳性表达率在喉鳞癌组织、声带息肉、癌旁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53.06%(26/49),36.84%(7/19),41.67%(5/12),37.5%(3/8),P73与喉鳞癌的临床分型、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73基因可能并非喉癌癌变过程中的靶基因,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he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KAI1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KAI1 and it's role in tumorgenesis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sections of 84 samples of primary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LSCC), 27 samples of laryngeal precancerous lesion (LPL), 10 samples of vocal cords polyp (VCP) and 10 samples of normal laryngeal tissues (NLT) were exa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KAI1mRNA.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10 samples of NLT and 10 samples of VCP showed strong expression of KAI1, the Integrated A Total of KIA1 in these two types of tissues were 136,206.8 +/- 36,675.536 and 133,674.505 +/- 42,858.456, respectively,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high prevalence of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KAI1 in LPL and PLSCC compared with that in VCP and in NLT (P < 0.0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own-regulation of KAI1 expression with pathological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es, T stage and clinical stage (P < 0.01) and did not correlate with gender. CONCLUSION: KAI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umor genesis, development,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LSCC,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lecular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edicting of aggressive and metastasis potential to assess the clinical stage of PLS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瘤内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为LSCC转移和预后的判定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病理学方法计数LSC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对淋巴管密度(LVD)和患者性别、肿瘤TNM分期、VEGF-C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性结论.结果:喉癌瘤体内有新生淋巴管存在,喉癌组织中VEGF-C mRNA的平均水平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瘤组织比正常组织高4~5倍,而且喉癌组织内VEGF-C的水平与瘤内LVD高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在患者的性别,临床T分期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N分期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C瘤组织中存在小的增殖性淋巴管且LSCC瘤内LVD的增高与肿瘤淋巴转移有关;VEGF-C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要比正常对照组织高,且VEGF-C mRNA的高表达可能会通过促进瘤内淋巴管的增生来促进喉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