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肠TC灌肠为一种通过鼻肠管注入造影剂,使远端小肠适度扩张并完全显影后,得到接近横断面影像的检查方法[1].它克服了常规TC或螺旋CT和小肠灌肠的各自缺陷,结合了两种技术的优点.并较内窥镜检查的侵入性小,是诊断小肠疾病非常可行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ADW4.4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析小肠间质瘤CT征象与恶性度。结果21例小肠间质瘤发生部位:十二指肠1例,空肠13例,回肠7例;良恶性: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4例,交界性3例。CT表现特征为肠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良性倾向者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多〈4cm,边界清,密度均匀,增强多显著均匀强化。恶性倾向(交界性和恶性)者多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多〉4cm,其内多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DCT及重建技术能够显示病变的特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小肠间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小肠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11例,空肠7例,回肠5例。14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样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它表现包括:侵犯肝门、壶腹部合并胆道梗阻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周围结构侵犯与转移18例,腹水征6例,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45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增加23Hu)。结论掌握小肠腺癌的CT表现的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问质瘤、淋巴瘤与类癌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已普遍应用于小肠疾病检查,其作用逐渐被临床重视,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容积采集,能减少运动伪影、降低容积效应及进行薄层重建,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和肿瘤分期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0例,小肠非肿瘤性疾病11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维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憩室5例,C rohn病3例。良性肿瘤8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 16层螺旋CT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结果23例病例中,良性8例、交界性6例、恶性9例;腔内生长为主者15例(65.2%)、以腔外生长为主者8例(34.8%);肿块密度较均匀者13例、不均匀者10例,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9例病灶小于3cm、11例大于4cm、大小介于两者之间3例。病理切片镜下肿瘤细胞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CD117均呈阳性。结论在小肠间质瘤检查方法中,16排以上多排螺旋CT有独特的优势,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瘤18例,肺动脉栓塞6例,动脉闭塞16例)进行CTVE成像,其中手术证实12例,22例进行了DSA检查,6例肺动脉栓塞经B超及溶拴治疗得到证实,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动脉病变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良好的显示了动脉内腔、内膜、附壁血栓、钙化斑块、血管狭窄及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大小与正常血管的解剖关系.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对照DSA、手术、及内科证实的病例具有一致性,40例动脉病变CTVE总的显示率为80%(32/40).[结论]CTVE成像能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情况,结合二、三维成像可明确诊断多种动脉疾病,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比较不同的对比剂(充气或充水)充盈方法对猪空肠同等直径、不同高度的隆起性病变的显示能力。方法取离体猪小肠标本20段,于内壁模拟同等直径、高度分别为5、10、15 mm形态各异的两组肿瘤性病变,将20段小肠随机分为充气组和充水组,每组各10段,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CTVE成像,比较应用不同充盈方法对猪空肠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VE技术诊断两组间病变:在模拟占位的显示上,高度5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组优于充水组;高度10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组优于充水组;高度15 mm的病灶,两组间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同等直径的高度5 mm和10 mm的模拟占位,气体充盈优于水充盈者,更适合于黏膜面的显示,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03年8月至2008年10月资料齐全的35例手术证实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主要有:(1)不全性肠梗阻;(2)局部或大部分肠壁水肿增厚;(3)积液,可以表现为广泛渗出或局部渗出,广泛渗出即腹腔内少量或中等量渗出液,以手术切口处为主;局部渗出型CT表现为切口周围肠间隙渗出积液改变;(4)无明确梗阻点或粘连扭折点;(5)CT增强扫描表现为局部环形或延迟强化模式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或无明显强化模式.结论 螺旋CT对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增加噪声模拟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为原始图像添加噪声的模拟低剂量胸部CT的可行性、准确度及其适用范围。方法:为标准剂量下胸部常规CT、薄层高分辨CT各10例和肺结节体模的原始图像添加噪声,模拟常规CT60mA、30mA和薄层高分辨CT160mA、80mA及270mA。10mA(间隔10mA)的低剂量图像。测量主动脉弓水平和肝顶水平主动脉的噪音指数(NI),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体模实际扫描图像与模拟图像NI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呈线性相关;常规CT的NI于主动脉弓层面无差异(P〉0.05);于肝顶层面有差异(P〈0.05),呈线性相关;薄层高分辨CT在两层面均存在差异(P〈0.05),亦存在线性相关。结论:添加噪声取得的模拟图像与实际图像噪声相当,可应用于常规胸部CT平扫的低剂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全景齿科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的牙齿、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全景齿科图像和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与原始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行MSCT检查的38例口腔疾病患者中,均能全方位立体再现齿科全貌:包括牙冠、牙体、牙根、牙髓腔的局部细节以及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地显示了单个牙体的表面形态、各牙所在的位置、倾斜角度以及各牙之间的距离、牙列的整体形态和牙根的走行方向。结论多排螺旋CT全景齿科成像可对牙、颌骨内微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