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7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使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月时,两组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虽治疗组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治疗组ALT、GGT、TG、HOMA-IR及疗效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永生 《当代医学》2011,17(17):100-100,9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2月进行治疗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47例和观察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47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及IgM均高于对照组,CD8+、IgA、IgG、C3、C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免疫状态影响更为明显,肯定了其在免疫状态调节中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13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吡格列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程6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D)、腰臀比(WHR)、血压、血脂、肝酶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症状、体征、肝脏B超和cT表现.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酸(AST)、谷草转氨酶(ALT)、r-谷氨酞转移酶(GGT)、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NF-α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与吡格列酮治疗组疗效相近,合并应用二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的效果.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均对NAFLD的治疗安全有效,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g/d,分3次口服。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d,1次口服,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g/d,分3次口服。两组连续治疗16周。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吴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289-2290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同时服用药物吡格列酮片30mg/d,对照组患者只服用药物二甲双胍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和胰岛素。结果:两组患者的BMI、LDL-C和TG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hPG、FPG和HbA1c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他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P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14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FPG、餐后2h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此作用优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②方法对因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效果不佳,改为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体重和HbAlc、胰岛素用量及发生低血糖情况.③结果观察结束时,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用吡格列酮组其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单纯胰岛素纽(P〈0.01,P〈0.05)。分别比胰岛素组减少24%和18%;HbAlc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亦低于胰岛素纽(P〈0.05),但各组间体重无差异(P〉0.05)。④结论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或联用吡格列酮均可以节省胰岛素用量,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减少低血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及对血浆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44例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肝功能及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血清Vaspin水平高于初发T2DM未并发NAFLD及正常对照组(P<0.01),T2DM并发NAFLD组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及Vasp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对初发T2DM并发NAFLD患者治疗有效,并可以显著降低其血清Vaspin水平,血Vaspin水平可作为T2DM发生NAFLD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0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和运动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和维格列汀。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BG、BMI、2hPBG、GSP以及HbAlc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GLP-1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46/54)(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联合吡格列酮,可能通过增加GLP-1的释放而发挥更稳定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前、后12周测定患者血生化指标、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吡格列酮组RBP-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二甲双胍组RBP-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的RBP-4、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BMI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对于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吡格列酮在降低脂肪炎症因子RBP-4、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经过3个月治疗以后,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HbAlc、FINS、HOMA-IR及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HbAlc、FINS、HOMA-IR及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且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经我院治疗的8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37%(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行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探究最佳用药方式。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血糖水平下降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炔雌醇环丙孕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02例,对常规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二甲双胍,对实验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吡格列酮,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自发排卵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炔雌醇环丙孕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