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肺隔离症的CT表现特点.结果 异常的主动脉供血11例;相对恒定的发病部位,发生于左下肺后基底段6例;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7例;囊实性肿块2例;实性肿块1例;局部肺野内增多增粗的血管结构1例;病灶周围肺组织内局限性肺气肿5例.结论 CT在显示肺隔离症的部位、范围及异常主动脉供血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曲洋海 《中外医疗》2012,31(28):169+17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段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肺段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0例肺段隔离症均位于双肺下叶后内基底段,7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其中CT表现6例为实质性肿块,2例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囊性肿块,6例肿块周围可见肺气肿;10例均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肺段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为实性肿块、囊性或囊实性肿块,MSCT增强扫描,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在诊断上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对隔离的肺组织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0例均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病变呈囊实性、囊性及实性。10例均在薄层增强扫描上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经异常供血动脉采用不绣钢圈栓塞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随访6个月-1年,症状未再复发。结论肺隔离症主要表现为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的囊性、实性、或囊实性的软组织影,CT增强扫描发现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可以确诊。经异常供血动脉栓塞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惠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隔离症患者2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分析、总结21例肺隔离症患者CT平扫及在不同后处理技术中的的影像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显示21例肺隔离症患者均位于下肺后基底段,发病部位:左肺12例,右肺9例;疾病类型:叶内型13例,叶外型8例。CT平扫病灶呈现囊性者4例,均为多房性,内含液性成分,囊壁厚薄不一等;呈实性肿块者4例,有明显强化,边缘清楚;显示为囊实性混合肿块者13例,实质性成分内出现多个囊性区合并有气体,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1例患者病灶毗邻血管增粗。经MIP轴位、VR后处理,21例患者均发现来自体循环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共22支,19支由胸主动脉供血,引流入肺静脉系统,2支由腹主动脉上段供血,1支由腹腔干供血。结论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的外观形态、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CT特征及其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尽量减少误诊,为临床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或提示诊断.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例,认真总结.其CT影像表现,并对其分型、CT扫描对术前明确诊断本病的重要生及其扫描方法进行探讨.结果CT上显示为良性肿块或软组织肿块,局限性肺气肿及可见异常供血动脉是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结论肺隔离症为少见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征性,其发病部位及异常供血动脉是较重要的诊断依据.CT薄层增强扫描易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6.
何永新  袁新  刘子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587-1590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肺隔离症CT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2例肺隔离症中,11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呈囊性病灶3例,囊实性病灶7例,实性病灶2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6例。9例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发自胸主动脉7例,腹主动脉2例,CTA清晰显示了其起源、形状及走形。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本病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胸部X线、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平片、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切片、主动脉造影诊断的肺隔离症患者25例,其中叶内型24例,叶外型1例。所有病例行胸部正侧位片,18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0例)或囊性病变(5例)。Cr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5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3例。Cr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为72%。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r(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CT资料,其中3例患者有MRI资料.结果 均为肺叶内型.左下叶后基底段6例,左下叶内前基底段1例,右下叶后基底段2例.7例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内部密度均匀;2例呈斑片状实变,其内可见囊样透亮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显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1例于肿块旁显示一异常小血管断面,1例肿块内有血管影,3例显示肺静脉引流.5例患者进行图像后处理(MPR、MIP和VR),均显示出异常动脉来自降主动脉、肺静脉引流.隔离的肺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稍高信号块影.MRA及CE-MRA显示3例患者病变异常供血动脉源自降主动脉,1例CE-MRA可见其引流静脉入右下肺静脉.结论 肺隔离症的MSCT检查可部分取代有创性DSA检查,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肺隔离症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后数据重组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血管情况及肿块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 13例肺隔离症患者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0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3例。囊性肿块6例,囊实质性肿块4例,实质性肿块2例,局部肺气肿、肺血管增多紊乱1例。13例患者共发现14支供血动脉,均发自胸主动脉(10支)、腹主动脉上段(2支)、腹腔干(1支)及肺动脉(1支),静脉引流均为肺静脉。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重组技术可清楚显示肺隔离症肿块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一平  武军 《中原医刊》2014,(2):100-10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11例肺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下叶7例,位于右肺下叶4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8例,反复咯血2例,其他表现1例。CT表现为“珊瑚状”6例,肺野内实性肿块5例。CT血管造影(CTA)成像提示,11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9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2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肺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肺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肺隔离症的部位、类型,并使用MIP、MPR、VR and CPR等重建技术观察异常供血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为囊性,7例为实性,5例为囊实性。15例均查见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胸主动脉12例(80%),腹腔干1例(6.7%),腹主动脉上段2例(13.3%)。结论:多层螺旋C T血管造影有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患者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MPR检查。结果10例肺隔离症中有7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7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1例呈薄壁含气肺肿;9例CT扫描示胸椎旁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示左下肺肺气囊。增强CT均显示供血动脉。MPR能显示其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和分支,其中有9例为降主动脉供血,1例为腹主动脉供血。结论MSCT及MPR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两法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作为肺隔离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106-1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DSA等多种影像方法在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PS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CT和DSA。结果 27例PS叶内型22例,叶外型5例,均发生于两下肺,左下肺19例,右下肺8例。胸片多表现为类圆形的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螺旋CT表现为肺内囊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伴有感染时可出现液平。增强后实性病灶和囊壁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CT血管造影(CTA)通过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准确找到异常来源于体循环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对于诊断PS能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DSA为诊断PS的金标准,能够显示供血动脉的来源及静脉回流方向。结论选择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PS,尤其是螺旋CT及CTA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异常血管,可以取代DSA成为PS术前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在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例确诊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病人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回顾性分析异常供血动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结果:20例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中,肺隔离症15例,孤立性肺动脉供血5例。15例肺隔离症均伴肺实质异常,MSCT表现为肿块9例,空腔4例,肺衰减减低2例,双侧发生2例,单侧13例,胸降主动脉供血11例,腹降主动脉供血2例,腹腔干供血1例,1例伴有食道憩室胸膜漏。肺孤立性体循环动脉供血5例,由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血管先向下走行,后翻折向上,再下降形似"S"形外观,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结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有特征性表现,MSCT增强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螺旋GT血管造影(SCTA)及最大密度投影法三维重建(MIP)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4例患者均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SCTA与MIP。结果5例肺隔离症中有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4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位于右肺下叶。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CT示降主动脉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周围伴有肺气肿。增强CT显示了2例供血动脉。而SCTA及MIP均显示了其异常供血动脉,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SCTA及MIP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8例肺隔离症的病人中,无症状的叶外型者3例。由于反复的肺部感染症状就诊,经X线及CT检查确诊的叶内型5例,其中,术前经CT增强检查及主动脉造影发现异常供血血管的3例。结论: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具有特征性。血管造影CT增强检查和MRA显示供血动脉来源异常在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对显示肺隔离症供血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术前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血管造影(主要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检查。18例肺隔离症中,14例为肺叶内型,4例为肺叶外型。病灶12例位于左肺下叶,6例位于右肺下叶。CT平扫示降主动脉后方或右肺下叶软组织密度肿块11例,囊肿样病变7例,病灶周围伴有肺气肿。增强CT显示了13例供血动脉。而血管造影明确显示了16例异常供血动脉,其中自发于胸主动脉10例,腹主动脉3例,冠状动脉1例,肋间动脉2例。此与术中所见的血管起源、走行和形状基本一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螺旋CT血管造影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此有利于确诊该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常规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肺隔离症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左下肺19例(63.33%)、右下肺11例(37.67%);6例为肺叶外型(20.00%)、24例为肺叶内型(80.00%).单纯平扫及增强诊断准确率73.33%;单纯平扫、增强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6.67%;1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癌.囊性肿块12例、实性肿块14例和表现为炎症样斑片影4例.图像后处理均显示病灶起源于降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结论 MSCT常规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肺隔离症正确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海涛  吴勇建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51-115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经过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全胸部CT影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及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隔离症在多层螺旋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肺栓塞患者的病变均表现为叶内型,3例病灶位于右下肺,10例病灶位于左下肺。13例肺栓塞病变经CT血管显像证实其供血动脉来源胸主动脉,其中双支或多支血供3例,单支血供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显像能够无创、安全地提示肺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可以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肺隔离症患者术前进行定性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患者经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证实为肺隔离症,将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6例PS患者,叶内型11例,叶外型5例.右肺10例,左肺6例,均位于下叶.横断面CT表现为多发含气囊腔4例,囊实混合病灶7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横断面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3例.16例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结果与临床随访最终诊断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为肺隔离症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