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发距治疗时间分为2 d内(A组)、3~5 d(B组)、6 d以上(C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手术后的肠道恢复时间、死亡发生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与肠坏死情况,同时对比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A组无死亡与肠道坏死情况,且切口和腹腔感染情况少于B组与C组,肠道恢复时间快于B组与C组;同时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与C组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于发病2 d内进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与肠道坏死率,减少切口和腹腔的感染,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是较佳的手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杨军 《当代医学》2013,(18):99-10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隆回县中医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8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9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于发病1周或1周内进行手术)与对照组(于发病1周后进行手术),每组各45例,分析两组患者病死率、肠坏死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时机其治愈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显示,试验组肠坏死率为4.4%,病死率为2.2%,与对照组11.1%与8.9%比较明显偏低。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为(10.3±3.4)d,与对照组(16.5±4.7)d比较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超过1周,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能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陆炎 《当代医学》2014,(23):72-73
目的:观察急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北流市人民医院在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9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的时机将其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9)。实验组患者在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8%(38/49),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88%(46/49),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时刻关注的病情变化,尽早诊断,掌握手术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入院48h后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入院48h内实施手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均为95.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为7~20 d,平均(14.9±3.5)d,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术后肠粘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适时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48 h内进行手术,对比组患者在48 h后进行手术,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死亡和肠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肠胃恢复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比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正确选择早期时机来治疗急性肠梗阻,可以有效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3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成甲组、乙组,各67例,并给予适宜的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3.43%、1.49%明显低于乙组(44.78%、1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肠段坏死、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46%、4.48%、1.49%、0%明显低于乙组20.90%、13.43%、7.46%、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早期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凤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71-1772,1784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168例肠梗阻病例,比较保守治疗及不同手术时间手术的结果(包括死亡率、肠坏死率、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16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痊愈者35例,余133例中转开腹,24h以内急诊手术者51例,24~72h手术者49例,72h后手术者33例。24h以内急诊手术者肠坏死率低于24h后行手术者,恢复时间快于后者(P<0.05)。所有病例总死亡率为5.35%,死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严重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结论:(1)准确判断梗阻肠段血运,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3)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选择不同的时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103例患者进行手术时机的不同,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52例患者,对照组有51例患者。我院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其发病后的48小时以内,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为其发病的48小时以后。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2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1.5%,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15.7%。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患者无论是在发病后的48小时以内还是在发病48小时以后进行急诊手术,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急性肠梗阻患者具体的病情为其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方法:对82例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发病<48 h行手术)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3.12%),有2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3.12%);B组(发病>48 h行手术)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5.00%),有1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5.00%)。结论:早期诊断及在最佳治疗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武正旺 《中外医疗》2008,27(25):24-25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90例中,治愈85例,占94.44%,好转3例,占3.33%;死亡2例,占2.22%,其中1例死于不可逆感来性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8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证,当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周仍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周兵 《当代医学》2011,17(7):104-105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救中心急诊外科2007年5月~2010年5月142例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2例病人均经急诊剖腹探查术、肠粘连松解、肠切除吻合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行横结肠造瘘;2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肠梗阻,经保守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切口感染15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病人需要积极的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病人症状的变化优先于体征的变化,当病人腹痛加重,疼痛间隙缩短时是手术介入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严军 《当代医学》2012,(29):86-8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过程分为4组.采取保守治疗治愈者37例(A组),发病24h内行手术治疗者57例(B组),发病24~72h内行手术治疗者49例(C组),发病超过72h行手术治疗者29例(D组).比较4组患者肠坏死率、病死率及恢复时间.结果 A组患者在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方面低于C、D组(P<0.05),A、B组患者在肠坏死率及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恢复时间均短于其他3组(P<0.05),手术治疗患者中,越早进行手术,恢复时间越短(P<0.05).结论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尽早进行手术能取得较好预后,手术时机可依靠腹痛、血压、血象等指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多起病急、变化快、发病原因多样.诊断肠梗阻不难,难的是判断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程度.肠梗阻需严密观察病情改变,及时妥善处理,尤其要明确判断肠梗阻有无肠缺血或坏死的存在,以便把握好肠梗阻手术的时机;如果处理不当,会加重病人身体、精神、经济上的损害,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探讨——附385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过去13余年间385例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过程,选择手术治疗的9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治疗的疗效与选择的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385例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294例,手术治疗91例,共计治愈360例,死亡25例.手术治疗的病例中,治愈82例,死亡9例.入院到手术时间1周内手术76例,死亡5例,超过1周手术的15例,死亡4例(P<0.05).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不是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唯一适应证,急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最多不应超过1周,如无效应积极手术,早期及时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经验,探讨提高急性肠梗阻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治愈6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结直肠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占居外科急腹症的第三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57例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和术式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和不同手术时机(早期手术、择期手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结果:Ⅰ期切除吻合术、结肠造口Ⅱ期缝合术、Harmann手术、姑息性结肠造口术治疗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择期手术有利于术前肠道准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方式应结合患者病情、适应症和身体素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童创  李先海 《安徽医学》2007,28(1):26-2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探讨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7月~2006年5月手术治疗的成人急性肠梗阻210例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占40.9%;肿瘤性肠梗阻占33.8%;嵌疝引起肠梗阻占14.8%。入院后72小时内手术131例,72小时后手术7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死亡7例,病死率3.3%。结论粘连和肿瘤是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病因。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对可疑肿瘤患者,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明确诊断再作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2006年6月-2016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内容,观察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梗阻原因:38例为粘连性小肠梗阻,7例为肠扭转,6例为腹股沟嵌顿疝,2例为肠套叠,2例为右半结肠肿瘤,2例为左半结肠肿瘤,3例为直肠癌;40例行小肠粘连松解术,1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4例行术中结肠灌洗后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3例行横结肠造口术.手术后,3例患者均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其余57例患者则对本次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满意,围术期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 肠梗阻的病情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加以密切的关注与正确评估,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