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常因昏迷、呼吸衰竭、窒息而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 ,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 ,如何安全而有效的吸痰是护士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将我们的吸痰技巧报告如下 ,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我院神经外科病房 2 0 0 0年 1~ 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患者 2 1例 ,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4~ 64a。治愈 12例 ,好转 5例 ,未治 3例 ,死亡1例。2 气管切开护理2 .1 选择恰当的吸痰时机 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痰鸣音、机械通气气道压力增加 ,血氧饱和度 (SaO2 )下降等情况 ,选择吸痰时机 ,不要盲目[收稿…  相似文献   

2.
詹明萍  苟杨  李容  王诗香 《西部医学》2012,24(1):179-1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舒适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RICU病房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有咳嗽声或呼吸窘迫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吸痰舒适度和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吸痰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在吸痰前、吸痰后5min分别测SpO2;B组在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后5min给予5min的高浓度氧气吸入并且在吸痰后5min分别测血氧饱和度。结果经过比较分析,两组吸痰结束后5min与吸痰前血氧饱和度相比较无明显升高,吸痰前吸氧与吸痰结束后吸氧,对患者血氧约饱和度影响不大。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吸痰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与吸氧无直接关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气管切开术的直接死亡虽以减少,但是并发症仍常见。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78~2003年有400例气管切开术的资料较全,其中并发症者68例,占17.0%。死于并发症者15例,占手术总数的3.7%。现将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报道如下。1 并发症发生率与有关因素统计1.1 年龄与并发症的关系(表1):10岁以下小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陆小妮 《右江医学》2009,37(3):351-35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措施之一。由于患者不能自主咳嗽咳痰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只能通过负压吸引来清除痰液、血液或体液等对呼吸道的阻塞。但气管内吸引可引起缺氧、胸内压下降、反射性呼吸抑制、血液动力学改变、呼吸道黏膜损伤、医院内肺炎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抢救和康复。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同行们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现将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吸痰管适当深度对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实验组将吸痰管在有负压条件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后再延长1cm,再次由内向外边退出边转动吸痰管吸引。结果实验组吸痰后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吸痰管带负压插入气管插管套管长度再延长1cm吸痰可以达到有效的吸痰效果,同时降低吸痰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痰在气管切开呛咳有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进行气管套管内吸痰,实验组采用气管套管内留置负压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吸痰后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痰呜音、呼吸困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吸痰前SpO2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吸痰后SpO: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的SpO2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吸痰前、后的SPO2和呼吸频率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吸痰后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痰鸣音、呼吸困难人数、3d后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气管套管内留置负压吸痰管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谢红霞 《中外医疗》2013,(24):55-5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30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传统的吸痰方法吸痰,即将吸痰管无负压的情况下缓慢插入气管深处,当到达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一边吸一边提起旋转退出。观察组从气管切开人口即开始吸引,边插边吸引,到达气管深部后上提1cm再缓慢边上提边吸引,直至痰液吸净,即至始至终都有负压。观察指标:①肺部感染;②spo2<90%(吸痰过程中);③黏膜损伤(吸痰时血痰或出血明显);④日吸痰次数。结果两组肺部感染、spo2<90%、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日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排痰,为改善通气状况需行气管切开术^[1],切开后的吸痰工作成为主要护理任务,合理湿化气道,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出,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缺失、自行排痰障碍等.为了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及维持正常通气氧合,保持呼吸道通畅就成为关键,而气管湿化、吸痰则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对18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规范和常规两种方法进行观察护理,探索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利多卡因组,Ⅱ组为生理盐水组。每组39例,Ⅰ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2mL,Ⅱ组患者在吸痰前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mL。5min后开始吸痰,吸痰均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观察吸痰前和吸痰后lmin、3min、5min、lO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与吸痰前相比,Ⅰ组吸痰后SBP、DBP、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吸痰后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与Ⅰ组相比,Ⅱ组SBP、DBP、HR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较为实用、安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中风患者408例,其中198例行气管切开术,现将对这些病人吸痰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慧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24-3325
总结21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的护理,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0例,套管内分泌物阻塞2例,皮下气肿2例,气道出血2例,套管脱离气管切口滑入气管前臂组织1例。通过加强护理,及时处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和吸痰效果。方法将4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由内向外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效果。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明显小于由内向外吸痰法,吸痰效果佳,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由外向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影响及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雾化面罩吸氧对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金花  罗陈娟 《海南医学》2010,21(1):149-15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和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将气管切开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实验组持续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内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吸痰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更能一次把痰液吸干净,减少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减少痰痂形成。结论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吸痰时痰液更容易吸出,吸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2005年7月,我科共收治重型脑外伤、脑中风患者18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患者42例,现将吸痰时机的判断,吸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湿化,对患者排痰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湿化方式和量,增强排痰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8),实验组患者是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ml,快速注入气道,刺激病人咳嗽、排痰,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左右,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提高排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ml,以一般速度注入气道,每日总量在250ml,为彻底排痰,吸痰管可伸人气管和支气管内进行吸痰。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术后,充分湿化气道和胸壁加压可增强吸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宋敏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42+145-142,14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粘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对我院2008.1-2009.6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后患者25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选择不同的吸引负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III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即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在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临床护士根据痰液粘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的损伤,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气管损伤急重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1].由于气管损伤患者的耗氧量增加,体力、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侵袭性的治疗和护理,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目前,临床多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通过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2].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大部分患者在气管吸痰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憋气、呛咳、心悸、烦躁、大汗,严重时可发生呼吸暂停.通过心电监护仪比较吸痰前后,患者多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为此,笔者对如何有效实施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在耳鼻喉科常用于抢救和治疗喉梗阻。咽喉部手术时为保持吁吸道通畅也常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时操作不当,套管选用不合适以及术后护理上的失误都会导致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故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而且应会观察和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报告,掌握护理原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刘树,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3~68岁。喉乳头状瘤3例,聘咽成形术2例,喉部分切除术明例,外伤后喉狭窄5例。均行气管切开术。其中出现并发症者6例,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1例,纵隔气肿1例,气管内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