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毒(HIV)感染特征。方法:对2010-2013年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用ELISA方法做2次HIV筛查试验,初筛阳性标本送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ELISA筛查阳性标本289例,确认阳性22例,全部为男性,9例为本市户籍。专科及以上学历人群感染HIV的比例为86.4%(19/22);感染者年龄20~30岁占81.8%(18/22);未婚青年占81.8%(18/22);学生所占感染比例为50.0%(11/22);首次献血者HIV感染比例为72.7%(16/22)。结论:为了降低HIV经血液传播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应进一步加强全民尤其是青年学生预防HIV感染的宣传工作,提高献血前咨询技巧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提高实验室HIV的检测能力,建立艾滋病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5年来晋中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认阳性者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血液安全对策。方法对晋中市2009年—2013年111674名无偿献血者用两家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HIV初筛阳性的标本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试验,并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统计,结果111674名无偿献血者中HIV初筛有反应性156例,WB法确认阳性19例,男性大于女性,18岁~30岁的人群感染比例较高,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次之。结论晋中市无偿献血者2010年来确证HIV感染率有增长趋势,HIV感染人群呈现多元化趋势,表明HIV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影响了血液安全。建议血站加大对献血人群体检征询工作力度,稳定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检测方法,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NAT)的现状及送检确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调查庆阳市70 659人次无偿献血者HIV项目酶免检测、核酸检测及送检确证HIV感染情况。结果:70 659人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中,HIV酶免检测阳性样本133人份,HIV酶免检测阳性率为0.188%;在酶免HIV阴性的样中,未检测出核酸HIV阳性的样本,送检确证HIV阳性样本16人份,确证阳性率0.0226%,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论: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筛查中应用ELISA与NAT相结合,能减少潜在输血风险;对送检确证HIV感染人群的特征分析研究,为制定庆阳市艾滋病防治措施和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后续的献血者招募及HIV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惠州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5年期间无偿献血者的HIV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惠州市2013—2017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26 38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待确证标本187例,其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138例,确证阳性率为4.22/万,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99.28%;HIV抗体确证结果阴性33例,核酸阴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100.00%;HIV抗体确证结果不确定者16例,占8.56%,其中核酸检测结果有反应者2例,4周后随访,HIV抗体确证结果转为阳性;男性平均确证阳性率为5.13/万,女性为1.48/万。26~35岁年龄段的确证阳性率最高,最低确证阳性率的年龄段为46~60岁。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人群应结合核酸和抗体确证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将HIV感染者隔离于献血前,从而从源头上保障血液安全;5年间惠州市无偿献血普通人群HIV感染率一直处于稳定的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ELISA筛查珠海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3216份,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149份,经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证试验,收集和整理确证为HI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对HIV感染率和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珠海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0.020%(19/93216)。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4.74%(18/19),明显高于女性的5.26%(1/19);以未婚为主,占84.21%(16/19);18~39岁年龄段高达94.74%(18/19);外地户籍占78.95%(15/19);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73.98%(14/19);职业呈散在分布;所有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52.63%(10/19),略高于同性传播的47.37%(9/19)。结论近几年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与1998-2005年相比呈明显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者血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高危献血者主动退出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岑宪铭 《华夏医学》2013,26(1):54-57
目的:分析梧州市献血人群中确证阳性的HIV感染情况,为制定降低HIV经输血感染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05~2011年梧州市213 940人次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地域、职业和献血次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5~44岁人群感染率高,各年龄段献血者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29,P<0.05);男性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女性(χ2=4.56,P<0.05);乡镇献血者HIV感染率高于城区献血者(χ2=5.58,P<0.05);首次献血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χ2=33.38,P<0.01)。结论:HIV感染从高危人群向低危人群扩散,筛选献血者过程中应加强对献血者健康状况、个人生活史、社会行为史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感染状况,为HIV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至2012年遵义市所属各县(市)医院和疾控中心、血站送检的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用免疫印迹法(WB)确证。结果 1280例HIV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1.77∶1,年龄在18-50岁间占68.5%,职业分布较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阳性率2010至2012年分别是14.91%、19.75%、27.33%。60岁以上人群确证阳性2010至2012年分别是3.31%(10/302)、6.25%(25/400)、8.13%(39/578)。结论 HIV感染职业分布广,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漫延,年龄以18-50岁为主,VCT人群HIV确证阳性数逐年上升,60岁以上人群HIV确证阳性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晋中市无偿献血者抗-HiV的感染情况,进一步保障血液质量的安全,降低输血风险,同时评价现行献血者HiV筛查策略的效果,作者对近年来晋中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者血液的抗-HiV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并对抗-Hi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了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晋中市无偿献血者173375人份的血液标本,献血者年龄18-55岁,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所有献血者体检合格后采集血液。用国产试剂北京万泰和上海科华两种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抗-HiV初筛检测,初筛试剂阳性结果的标本197例,将初筛阳性标本送往晋中市疾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法进一步做确认试验,确证阳性标本43例。结果 2011年至2017年献血者HiV感染率由2011年0.02%上升至0.04%(P0.01)。173375人份标本确认抗-HiV阳性的有43例,感染率为0.02%;其中40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男性与女性抗-HiV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23例(占53%)年龄在19-30岁之间,有16例(占37%)年龄在30-45岁之间,有4例(占10%)年龄在45-55岁之间。结论做好献血者筛查工作,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排除高危人群献血;让高危人群献血者明确其献血的危害,以及献血后保密性弃血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902 84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IV-Ⅰ/Ⅱ抗体/抗原和HIV RNA检测。抗-HIV抗体/抗原或HIV RNA 反应性标本送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和NAT进行确认。结果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地区共检测HIV确证阳性103例,阳性检出率为0.01%,其中101例ELISA和NAT筛查均为阳性反应,2例ELISA筛查为阴性反应,NAT为阳性反应。103例感染者中,以男性(91.26%,94/103)、18~35岁(69.90%,72/103)、初次献血者(68.93%,71/103)为主。2016至2020年献血者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 7.181,P=0.007)。男女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336,P=0.350;χ2= 0.653,P=0.957)。各年龄组献血者HIV阳性率各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6.378,P=0.173;χ2=2.318,P=0.678;χ2= 5.284,P=0.259;χ2= 9.183,P=0.057)。结论 近5年HIV感染在杭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流行水平,但仍存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且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选择合适的检测策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邯郸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情况,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对邯郸市2002-2013年672 866人次献血者样本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抗-HIV,对于1种或2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样本判为HIV初筛阳性,送邯郸市CDC实验室采用WB法进行确证实验。对初筛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邯郸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确证感染者24例,不确定者21例,年均感染率为0.36/万,年度感染率有增加的趋势;HIV感染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40岁占多数(79.2%);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比例为9:15;职业中以其他和农民居多。大部分经性传播,MSM感染者占半数以上;感染者多数为初次献血。WB法确证阳性者均为HIV-1型感染,未发现HIV-2型感染。WB带型全带的占41.7%,gp160、gp120、p41、p24出现率为100.0%,其次分别是p66(87.5%)、p51(79.2%),单带p55和p39出现率分别为54.2%、50.0%。HIV不确定者WB带型出现最多的是p24(81.7%),其次分别是gp160(25.6%)、p17(9.5%)、gp41(4.8%)。结论邯郸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感染者具有男性多、年轻化、学历低、职业流动性大的特点,血液安全面临形势严峻,应加强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注重多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感染情况及人群特征,为HIV预防及完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筛查及确证情况,对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血样HIV抗体筛查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呈阳性的血样采用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177/万(62/526 622),年龄以31~40岁为主,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献血首次者感染率高于≥2次者,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感染率明显高于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62例抗-HIV阳性血液标本的WB带型中,以gpl60、gpl20、gp41、p66、p51、p31、p24条带为主,出现率均在90%以上。以合并TP感染的最多,占13.75%(11/62)。结论近年来唐山市HIV阳性率有所增加,不同人群HIV阳性率明显不同,以文化程度低的中青年男性为主,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询问和献血者的自我排查,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以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2011年436 672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抗-HIV/HIV-P24初筛检测,初筛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检测。结果 436 672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HIV-24初筛有反应性543例,确证阳性43例;抗-HIV/HIV-P24与HBsAg、TP感染分别为1例和9例。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且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6.
对献血者HIV抗体测定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修淑丽  任芙蓉 《北京医学》2007,29(6):374-374
近年来,HIV病毒感染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我国因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占9.79%和1.5%[1],故HIV抗体检测是血液筛查的重要项目.我们将2004年的219 073份献血者的HIV抗体二次筛查实验结果和确证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对HIV抗体初筛实验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深圳献血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有效地提高血源质量,降低输血风险。方法采用进口和国产试剂ELISA进行20 400人份血液进行筛查,中和实验及分子生物学PCR方法对阳性结果进行确证分析,阴性标本进一步核酸检测。结果深圳市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在0.55%,HBsAg(-)HBV DNA(+)的比率为1︰5 100。在ELISA阳性146例中,确证阳性112例。进口试剂检出率较国产试剂高。结论为减少输血后乙肝感染,血液筛查有必要采用高灵敏度特异性较好的进口试剂检测HBsAg,进一步应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HBV DNA,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筛查工作中,HIV核酸检测(HIV nucleic acid test,HIV NAT)反应性是否可代替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抗体确证试验作为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查方法的确证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641份,比较其HIV NAT结果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判定的WB结果,并对HIV NAT反应性但WB不确定或阴性的献血者分析其CDC随访的WB检测结果.结果 641份标本中,219份(34.2%)HIV NAT结果为反应性,其中WB确证结果为阳性206份,WB不确定13份,WB阴性0份.对13份ELISA不合格HIV NAT反应性WB结果不确定的标本经北京市CDC随访成功7份,WB均转为阳性;其余6份HIV NAT和WB条带结果支持HIV早期感染,且依据2019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判定为WB阳性.因此219份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献血者均为HIV感染者.结论 对采用HIV ELISA双试剂和HIV核酸并行检测程序的采供血机构,对于HIV NAT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可考虑直接上报为HIV确证阳性;对于HIV NAT非反应性的HIV ELISA筛查不合格的标本则送CDC参照临床诊断检测策略进行确证,可助于缩短HIV阳性献血者的确证时间.  相似文献   

20.
覃军 《广西医学》2010,32(11):1418-1419
目的了解柳州市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和HIV抗体检测,预防输血后艾滋病的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柳州市14952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反应351例,阳性率为0.23%;确证试验阳性107例,确证阳性率为30.48%。各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性病防治知识者,为艾滋病传播高危人群,但并未见有快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