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传统分型鉴定方法和PCR扩增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BCSP31,对广东省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作鉴定分型,进一步采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比较菌株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以探讨不同年份和地域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65年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以羊种和猪种为主,1985年的分离株均为猪种3型,2006和2007年的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PFGE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分成三大簇(Clusters):1965年羊种、1965年猪种与1985年猪种3型、2006年和2007年羊种3型。近两年珠三角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且同源性达100%,但与1965年羊种分离株的同源性只有77.7%。结论近两年我省布鲁氏菌的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各地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关系高度相关,与20年前的分离株同源性差。PFGE可作为传统生物分型的补充手段,可在种的水平对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型。  相似文献   

2.
硝酸稀土刺激布鲁氏菌快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一种刺激布鲁氏菌的生长因子,经细菌培养,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总量测定及电镜观察等多种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硝酸稀土能够刺激布鲁氏菌快速生长。混合稀土中主要有效成份之一是硝酸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 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 (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属DNA的多态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布鲁氏菌是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能感染多种动物(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及多种海洋哺乳动物)引起动物布鲁氏菌病,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造成人布鲁氏菌病。传统方法是根据培养生物特性、氧化代谢和抗原特征、噬菌体裂解特点以及主要宿主等不同,将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牛种布鲁氏菌、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其中牛种布鲁氏菌包括8个生物型,即1、2、3、4、5、6、7、9;羊种布鲁氏菌有3个生物型,即1、2、3;猪种布鲁氏菌有1、2、3、4…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布鲁氏菌菌株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布鲁氏菌菌株进行分型的可能性,获得广东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历年从广东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9株布鲁氏菌进行了菌体脂肪酸成分分析,利用MIDI公司Sherlock系统的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布鲁氏菌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9:0cycloω8c酸、16:0酸、18:0酸,其中牛种菌的19:0cycloω8c酸含量最高,羊种次之,猪种最低,其中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19:0cycloω0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5年和近3年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9:0cycloω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菌株的脂肪酸成分稳定,但各种间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一定的欧氏距离时,可以在种的水平上区分布鲁氏菌的3个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 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AMOS-PCR方法鉴定布鲁氏菌种型的特异性和实用性。方法用已建立的AMOS-PCR方法在国内检测标准菌株和对国内分离的布鲁氏菌地方株种型进行检测。结果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1,2,4、猪种布鲁氏菌1型和绵羊附睾布鲁氏菌有特异条带。结论AMOS-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鉴定布鲁氏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脂肪酸分型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的可能性。方法选择90株布鲁氏菌经化学方法提取菌体脂肪酸后,用气相色谱分析,获得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数据资料。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布鲁氏菌脂肪酸分型方法将90株布鲁氏菌分为5组:第1组为部分牛种菌;部分羊种菌;部分猪种菌;部分绵羊附睾种;部分变异牛种;部分变异羊种;沙林鼠种标准株。第2组为猪种1、2、3、5型标准株和疫苗株S2;羊种疫苗株M28和Rev.1;绵羊附睾种标准株。第3组为部分羊种;部分变异羊种菌;部分牛种3型和6型;犬种;部分绵羊附睾种。第4组为犬种菌标准株。第5组为部分羊1型;部分变异羊种;部分牛1型;部分猪1型和3型。结论依据布鲁氏菌菌体脂肪酸含量差异可以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依据19∶0CYCLOω8c,18∶1ω7c,16∶0三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可以区分猪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脂肪酸分型结果进一步提示犬种布鲁氏菌不只1个生物型;脂肪酸分型结果进一步证实牛3型和牛6型布鲁氏菌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鉴别布鲁氏菌及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的快速PCR鉴别方法。方法 将布鲁氏菌及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的扩增引物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全新的BAMS-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并对现场分离的219株布鲁氏菌进行鉴别,评价其在布鲁氏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最后,用该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布鲁氏菌的DNA进行扩增,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实用性。结果 BAMS-PCR方法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鉴别布鲁氏菌及牛种(1,2,4型),羊种(1,2和3型)和猪种(1型)布鲁氏菌,并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布鲁氏菌属,牛种,猪种和羊种布鲁氏菌引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 pg/μL,100 pg/μL, 10 pg/μL和100 pg/μL。BAMS-PCR对219株临床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和常规生物分型方法的鉴定符合率为100%。经BAMS-PCR检测,97份临床血清样本仅6份为阳性,全血和组织(羊脾)样本全部为阴性。结论 BAMS-PCR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布鲁氏菌鉴别方法,可作为临床分离菌株的首选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鉴定临床分离布氏菌种型,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牛种、羊种、猪种标准参考菌株为试验对照,采用经典方法和VITEK2.0进行初步鉴定,用AMOS-PCR进行确证,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经典鉴定115株均为羊种菌,羊3型93株,羊1型22株;115株菌ProA、TyrA、URE和GlyA全部阳性;91株ELLM阳性、14株APPA阳性,提示均为布氏菌,其中羊种菌91株,猪种菌14株。与经典实验的鉴定符合率比较鉴定布氏菌属100%,鉴定布氏菌种为79%(91/115);AMOS-PCR均获得了约731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证实全部为羊种菌。初诊患者84例,构成比为73%;临床表现以疼痛、发热、乏力、多汗居多;88例患者就诊前无用药史,2例有布病治疗史。结论 VITEK2.0是一种高效的布氏菌鉴定方法,但不能替代经典方法;羊种3型菌为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再感染可能是慢性患者或有布病治疗史患者分离到布氏菌的主要因素,初诊、未用抗生素且症状典型是分离布氏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羊种、牛种、猪种、犬种、鼠种和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6个标准菌种菌株进行鉴别试验,以目视法观察菌株核酸样品的峰形数量、高度以及出峰保留时间,分析各菌株图谱的A区,结果表明:6个布鲁氏菌种都出现了各自独特的洗脱图峰,峰形清晰可辨,并且B区和C区峰形可能是布鲁氏菌属的“特征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 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最小生成树。结果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并能鉴别牛、羊、猪种布鲁杆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IS711插入序列设计1条公共引物和3条牛、羊、猪种布鲁杆菌(544A、16M、1330S)特有序列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选择耶尔森菌O:9、大肠埃希菌O157:H7、鼠伤寒沙门菌47729进行多重PCR反应的特异性检测;倍比稀释定量法观察牛种布鲁杆菌多重PCR反应的敏感性.结果 牛、羊、猪种布鲁杆菌多重PCR反应扩增片段产物长度分别为485、731、248 bp;耶尔森菌O:9、大肠埃希菌O157:H7、鼠伤寒沙门菌47729加入布鲁杆菌中进行多重PCR反应.扩增结果呈阴性;牛种布鲁杆菌多重PCR反应敏感性为0.0967 Pg.结论 成功建立快速检测牛、羊、猪种布鲁杆菌多重PCR扩增反应方法,且其特异性、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通过对布鲁氏菌属不同种细菌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证实了所有种的布鲁氏菌均有过氧化氢酶活性,除犬种布鲁氏菌外,其他种的活性差别不大,而犬布鲁氏菌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其他种布鲁氏菌4倍。这一特性可作为犬种布鲁氏菌鉴定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The 3.31-Mb genome sequence of the intracellular pathogen and potential bioterrorism agent, Brucella suis, was determined. Comparison of B. suis with Brucella melitensis has defined a finite set of differences that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s in virulence and host preference between these organisms, and indicates that phage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di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B. suis genome reveals transport and metabolic capabilities akin to soil/plant-associated bacteria. Extensive gene synteny between B. suis chromosome 1 and the genome of the plant symbiont Mesorhizobium loti emphasize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is animal pathogen and plant pathogens and symbionts. A limited repertoire of genes homologous to known bacterial virulence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从青海省野生动物岩羊体内分离到的8株布氏菌,经噬菌体裂解试验、氧化代谢试验和常规分型鉴定,结果定为羊种布氏菌1生物型的有4株、3生物型的有2株,猪种布氏菌1生物型1株,另有1株为难以定种非典型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