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杭州市居民饮食习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铮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2):190-193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情况。方法应用食物频数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市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938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群食用新鲜蔬菜的频度最高,为86.57%,最低为奶及奶制品6.93%;女性对于新鲜蔬菜、水果与奶及奶制品摄入频率均高于男性;水果、猪牛羊肉、甜食的摄入各年龄组有差异,随年龄增加食用频率减少;文化程度越高,水果、蛋白质类食品、甜食摄入频度越高,腌制或熏制食品频度越低。结论居民饮食结构欠合理,需引导居民合理膳食,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学生饮食习惯状况,为评价及干预中学生的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30个县区的11 638名初一至高三学生,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进行集中调查。结果在过去30 d,64.47%的学生每天吃早餐,65.12%的学生每天吃水果,89.97%的学生每天都吃蔬菜,34.23%的学生喝牛奶≥5 d/周,35.28%的学生喝碳酸饮料≥1次/d。在过去7 d,1.68%的学生吃过西式快餐。结论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在浙江省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学生饮食行为及习惯情况,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6各年级共600名学生进行早餐习惯、食物种类、吃零食和挑食偏食等情况调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铜山区大彭实验小学学生饮食行为存在一定问题,有15.7%(94人)没有良好的早餐习惯,32.2%(193人)学生经常吃零食,仅有44%(264人)的学生,每天摄取的食物种类多样,营养较全面,51.7%(310人)的学生存在明显的挑食偏食行为。结论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饮食知识及营养搭配知识的宣传教育,家校联合共同纠正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初中生饮食行为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江苏省初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扬州、苏州、徐州、盐城的60所中学的13 030人,采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提供的"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不良饮食行为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28.2%的学生每天食用甜点1次以上、13.3%的学生每天吃油炸食品1次以上,每天吃新鲜水果、蔬菜1次以上的分别为52.2%和77.5%,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2%,每天喝牛奶的学生占42.3%,30.6%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1.7%的学生1周内吃西式快餐1次以上。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住宿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学生营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6.
通辽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通辽市大学生饮食习惯、膳食结构和体质状况,为改进学校膳食管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和通辽职业学院2006级大学生113名,采用问卷调盘、24 h膳食回顾和体质量指数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膳食状况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 通辽市男、女大学生不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18.4%和17.2%,50.0%以上的学生坚持常喝牛奶,女生常常晚餐节食的比例高达46.9%.男、女大学生谷类、畜禽肉类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建议量,摄入量与建议量的比值男生分别为157.1%和118.7%,女生分别为116.7%和122.0%;水产品、水果、蛋类、蔬菜、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均低于建议量,其中男、女生水产品摄入量仅为建议量的16.0%和14.7%.男、女生平均体质量指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超重或肥胖以及消瘦或营养不良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后者比例高于前者.结论 男、女大学生的膳食结构、膳食习惯和体质状况均仔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学生共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区12所中小学1234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和课间餐的比例依次为97.2%,98.6%,99.2%,29.7%;有5.8%的学生每周至少有3 d或以上在西式快餐店用餐,39.0%的学生每天至少喝1次或以上饮料,21.8%的学生每天至少吃1次或以上甜点,8.6%的学生每天至少吃1次或以上油炸食物,31.9%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至少吃1次新鲜水果,69.5%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至少吃2次新鲜蔬菜,56.6%的学生每天不能做到喝1杯牛奶,7.4%的学生每周至少有3 d吃过路边摊提供的食品,73.0%的学生在看电视、看书或使用计算机时有吃零食的习惯.结论 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软多问题.应教育小学生多喝牛奶、多吃蔬菜和水果、合理选择零食和饮料等. 相似文献
8.
了解贵阳市大中专女生对肥胖的认知及不良饮食行为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贵阳市部分在校15~22岁大中专女生共1 736名,测量身高、体重,并了解其对减肥的认知及饮食情况.结果 大中专女生中营养状况正常者占70.3%,营养不良者占25.1%,超重和肥胖者<5%.有48.2%的女生对自己的体型认知不正确,实际体重正常的女大学生中有近60%的女生认为自己需要减肥.有超过70%的女生有暴饮暴食的习惯;牛奶、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用情况不理想;90%以上的女生有吃宵夜和垃圾食品的习惯.结论 贵阳市部分15~22岁大中专女生对减肥存在错误的认知,且饮食行为不理想.社会、学校、家庭应有针对性的对女大学生开展减肥行为和饮食行为的宣传教育,指导其正确的减肥和饮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推进合理膳食行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饮食意识,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抽取云和县某社区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的常住人口352人,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干预。在社区中,进行营养健康主题讲座以及线下活动,开展健康环境建设,发放健康宣教物品,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健康生活指导师队伍。联合云和县融媒体中心和电视台进行健康营养知识宣教。在医院开设营养门诊,成立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并开展“1+1+X”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结果:开展合理膳食行动后,社区居民营养知识得分明显上升,且获取途径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社区居民的饮食行为有了明显改善,膳食荤素搭配的居民比例上升,每日吃早餐人数上升,每日摄入食材种类增加,每日盐摄入量下降。结论:合理膳食行动显著提高了居民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改善了居民的饮食行为。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侧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合理膳食行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兰州市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相关行为,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 724名兰州市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有学生均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调查其基本情况、饮食行为、饮食消费情况等内容。用体质量指数(BMI)对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高校女生营养不良的人数比例较高,男性体质量超标及肥胖人数的比例较高。有147人(8.5%)经常无规律进餐,每日饮食以荤食为主的有768人(44.5%),以素食为主的有216人(12.5%),有102人(5.9%)因没时间、睡懒觉、减肥、省钱等原因经常不吃早餐。每月在饮食上的花费以300~700元为主。结论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营养状况不佳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高校应努力宣传营养知识,纠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为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T2DM)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大型煤矿集团的87个煤矿分公司中抽取3747名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和糖尿病家族史等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估体力活动状况,同时进行体格测量和糖脂代谢指标测定,按照T2DM风险得分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对象既往1年的膳食数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膳食模式判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模式与T2DM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1.48±8.62)岁,其中男性2843名(84.31%),T2DM高风险组1819名,低风险组1553名。确定了4类膳食模式,分别为健康膳食、高盐膳食、肉类膳食以及高碳水化合物膳食。调整人口学特征、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以健康膳食为参照,高盐膳食、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和肉类膳食与T2DM风险的OR(95%CI)值分别为1.54(1.26~1.88)、1.80(1.43~2.28)和1.20(0.99~1.46)。结论高盐膳食和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T2DM风险存在正关联,肉类膳食与T2DM无关联。 相似文献
12.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地区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辽宁省沈阳市、营口市、瓦房店市、抚顺市清原县、本溪市桓仁县和朝阳县共480户居民中18~65岁的健康成年人(6213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析不同食物摄入量变化情况;以不同营养素的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的百分比,以及谷类、动物性食物和豆类及其制品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占总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作为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状况评价的指标,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成年居民谷类摄入量由1989年的601.9g/d下降到2006年的372.5 g/d,薯类由75.6 g/d下降到60.1 g/d,豆类及其制品由38.7g/d下降到29.0 g/d.2006年同1989年相比,谷类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38.1%,豆类和薯类分别下降25.1%和20.5%,蔬菜摄入量从296.1 g/d上升到316.3g/d,水果由70.7 g/d上升到104.4g/d,增加了47.7%.畜禽类由65.6 g/d上升到89.8 g/d,增长了36.9%,鱼虾类由25 g/d上升到44.3 g/d,增加了77.2%,蛋类从17.3 g/d上升到35.7 g/d,奶类由5.8 g/d上升到21.3 g/d;谷类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分别从67.5%(每天8.7 MJ/12.8 MJ)和72%(每天66.2g/91.9 g)降至51.5%(每天5.0 MJ/9.6 MJ)和59.7%(每天45.3g/75.9 g),动物性食物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由8.9%(每天1.1 MJ/12.8 MJ)和15.9%(每天14.6 g/91.9 g)升至14.8%(每天1.4 MJ/9.6 MJ)和27.9%(每天21. 2/g75.9 g);2006年,维生素A摄人量(508.9μg/d)达到RNI的67.6%、维生素B2(0.9 mg/d)达到RNI的64.6%、钙摄入量(453.7 ms/d)仅达到AI的52.5%.结论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植物性食物摄入量下降,动物性食物上升,居民膳食中钙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人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膳食暴露评估数据库食物分类及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膳食调查及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为构建中国膳食暴露评估数据库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食品法典(CODEX)的食物分类与我国食物成分表食物分类原则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食物所属组别前2位英文字母代表该食物的种类或来源,后4位数字代表该食物在CAC食物分类系统中排列序号的方式,对我国1 810 703条膳食消费量和487 810条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凡在CAC食物编码中找到对应编码的,一律采用CAC编码,对CAC编码中没有的食物则按CAC编码原则新增编码.结果 我国膳食消费数据分为6个大类、19个种类、75个组别,污染物监测农产品对应499个编码;相比CAC编码系统新增F(糖果类小食品)与G(饮料)2个大类、4个种类、33个组别、302个编码.新增组别大多为罐头类、饮料类、糖果类、肉制品类等动植物类加工食物,新增食物类别和编码大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结论 初步实现了中国食物分类和编码与CAC分类编码系统的接轨,为膳食暴露评估奠定了数据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软件开发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软件,并按国际通用标准对其概率评估模型进行合理性和计算正确性验证.方法 基于我国膳食调查及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系统(SAS)编程技术建立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计算模块和人机对话界面.使用全国2~7岁儿童膳食暴露概率评估模型的结果与点估计及江苏省金湖地区2~7岁儿童双份饭研究结果相比较的方法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随机抽取10 000人天的膳食暴露数据与@Risk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较的方法验证软件外部计算的正确性;以模型计算的2~3岁儿童食物消费量及铅污染残留浓度数据的均数漂移为指标验证本软件内部计算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开发了包括多种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并具有易于操作用户界面的中国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软件.在合理性验证方面,概率评估模型结果低于点估计,其中黄瓜的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点估计为4.78 μg·kg~(-1)·d~(-1),概率评估的P99.9为0.39μg·kg~(-1)·d~(-1);同时概率评估高于双份饭结果,儿童铅膳食暴露概率评估P95为11.08μg·kg~(-1)·d~(-1),双份饭P95为5.75μg·kg~(-1)·d~(-1).在计算正确性验证方面,概率评估模型计算结果与@Risk结果接近,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概率评估计算的P95为4.27μg·kg~(-1)·d~(-1),@Risk计算的P95为4.24 μg·kg~(-1)·d~(-1);消费量及污染物的均数漂移表现为以零为中心的随机误差分布,漂移范围为0.05%~11.9%.结论 开发的中国膳食暴露评估模型软件计算正确,结果合理,对提升我国膳食暴露评估技术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 3个区 (县 ) ,1类农村 4个县 ,每个县 (区 )抽取 3个街道 (乡 )、6个居委。其中膳食共调查城乡居民 2 393户、770 8人 ,用称重法获得每个家庭的调味品的消费量 ,连续 3d 2 4h回顾法获得每个调查对象各类食物的进食量 ;测量每个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 ;血红蛋白测定共调查 2 4 0 5 1人 ,用氰化高铁法测量。结果 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10 2 12 2kJ,占RNIs的 10 1 8% ,城乡分别为 10 80 5 3kJ、9778 7kJ,占RNIs的 10 7 7%、97 5 % ;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 86 1g、83 9g ,提供能量的比例分别为 14 1%和 31 0 %。视黄醇、核黄素和硫胺素摄入量分别为 6 6 1 9μgRE、0 9mg、1 1mg,分别占RNIs的 82 7%、6 8 8%和 6 9 2 %。钙、铁、钠摄入量分别为 4 92 6mg、2 3 1mg和 5 814 5mg,分别为RNIs的 6 1 6 %、132 0 %和 2 6 4 3%。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 4 5 2 % ,城市与农村分别占 5 3 1%和 37 7%。脂肪中动物性脂肪占 5 3 2 % ,城市、农村分别占 4 7 5 %、5 8 1%。 6岁以下儿童共调查 35 6 9人 ,消瘦、肥胖、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病率分别为 2 5 %、3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orkplace dietary modification intervention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nutrition education on employees' dietary behaviour, health status, self-efficacy, perceived health, determinants of food choice, nutrition knowledge, co-worker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economic cost and food-purchasing patterns.Method
Data sources included PubMed, Medline, Embase, Psych Info., Web of Knowledge and Cochrane Library (November 2011). This review was guided by the PRISMA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statement. Studies we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ontrolled studies. Interventions were implemented for at least three months.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risk of bias tool measured potential biases. Heterogeneity precluded meta-analysis.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a narrative summary.Results
Six studies conducted in Brazil, the USA, Netherlands and Belgium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our studies reported small increas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 half serving/day). These studies involved workplace dietary modifications and three incorporated nutrition education. Other outcomes reported included health status, co-worker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perceived health, self-efficacy and food-purchasing patterns. All studies had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that weakened confidence in the results.Conclusion
Limite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workplace dietary modification interventions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nutrition education increase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s. These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recommended guidelines, workplace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follow-up and objective outcomes for diet, health and cost. 相似文献17.
中国膳食暴露评估非参数概率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提高评估精度并与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接轨,构建中国膳食暴露评估非参数概率模型.方法 利用我国膳食调查、污染物监测数据及相应的人口学资料建立膳食消费量和化学污染物浓度经验分布.通过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和自助法(Bootstrap)抽样获得人群膳食暴露变异度和不确定度.其中,膳食量数据和人口学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的22 567个家庭66 172人连续3 d调查共计193 814个人日、1 810 703条数据.污染物监测数据为2000-2006年全国14个省或地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以及2005-2006年海关出口农产品监测数据,包括重金属、农药,以及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135种污染物,涉及499种食物,共计487 819条数据.结果 构建了包括重金属、农药及部分毒素的我国人群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得到不同污染物膳食暴露量分布的指标统计量和95%可信区间.对7~10岁儿童乙酰甲胺磷膳食暴露评估显示,城乡儿童膳食暴露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77μg·kg~(-1)·d~(-1)和2.48μg·kg~(-10·d~(-1),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9~2.06)μg·kg~(-1)·d~(-1)和(2.33~2.80)μg·kg~(-1)·d~(-1).结论 构建的非参数概率模型可量化暴露评估中的变异度和不确定度,提高了膳食暴露评估精度. 相似文献
18.
了解营养教育前后高职院校学生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改善大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1040名,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营养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营养教育效果.结果 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奶类、蔬菜、水果、豆类及制品、蛋类、水产品摄入频率均增高,每天吃早餐的比例由88%上升至92.7%;每天吃零食的比例由18.0%下降至12.4%,挑食偏食的比例由49.0%下降至38.5%,进餐时间更合理;担心肥胖而节食的比例由51.5%下降至46.3%,几乎不运动比例由44.0%降至23.7%(P值均<0.01).结论 营养教育对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饮食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作用,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预防远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ourtney E. Byrd-Williams B.A. Myra L. Strother M.D. Louise A. Kelly Ph.D. Terry T.K. Huang Ph.D. 《Nutrition (Burbank, Los Angeles County, Calif.)》2009,25(9):896-904
ObjectiveWe examined dietary fiber intake,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and relation of dietary fiber to body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plausible dietary reports.MethodsStudents (18–24 y of age) provided data on anthropometry, fasting blood chemistries, and body composition (bioelectric impedance).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Diet History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Plausible dietary reporters were identified (±1 SD cutoffs for reported energy intake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energy requirement).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total (n = 298) and plausible (n = 123) samples, adjusting for age, race, sex, smoking status,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intake, and fat-free mass (where applicable).Results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were similar in men and women. In the plausible sample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sample, dietary fiber wa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fat mass (β = ?0.24, P < 0.001), percentage of body fat (β = ?0.23, P < 0.001), body mass index (β = ?0.11, P < 0.01), waist circumference (β = ?0.67, P < 0.05), and fasting insulin (β = ?0.15, P < 0.001). When the effect of sex was investigated, dietary fiber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fasting insulin and fat mass in men and women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percentage of body fat,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men only (P < 0.05).ConclusionInclusion of implausible dietary reports may result in spurious or weakened diet–health associations. Dietary fiber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fasting insulin levels in men and women and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adiposity measurements in me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