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奥曲肽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曲肽经肝动脉给药的安全剂量,以及小剂量奥曲肽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 40例肝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肝动脉埋泵给药。实验组首日推注奥曲肽200μg,顺铂碘油混悬液18ml(顺铂40mg/8ml 超液化碘油10ml)。次日再推注奥曲肽200μg。对照组:仅于首日经肝动脉泵缓慢推注顺铂碘油混悬液18ml。每隔4~8周重复给药一次。观察两组病人的化疗反应,并作短期术后随访以判定疗效。结果 实验组化疗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仿,未出现明显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一过性脸部潮热伴或不伴全身潮热是奥曲肽经动脉给药的惟一反应。随访显示实验组(对照组)1年复发率、肝外转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5%)、5%(20%)、10%(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一次给予200μg奥曲肽是安全的,奥曲肽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预防肝癌根治术后近期复发转移有一定疗效,但对于术后远期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皮下植入式药物输注系统(DDS)区域辅助化疗预防转移复发的效果。方法 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同一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性切除并有肿瘤巨大、多灶、包膜不完整、伴有血管侵犯等转移复发危险因素者308例,其中115例于术中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放置DDS作为试验组,193例未置DDS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术后4~6周经DDS行肝脏区域化疗栓塞,此后视情况隔2~4个月重复一次,对照组则不做对转移复发有影响的辅助治疗。结果 随访至2002年3月,1、3、5、7年累积转移复发率:试验组为5.8%、22.3%、28.6%和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39.7%、59.64%和59.64%(P<0.001)。中位转移复发时间:试验组为30.6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0.9个月(P<0.001)。1、3、5、7年生存率:试验组为96.8%、91.3%、84.8%和7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3%、73.8%、63.6%和5&7%(P<0.001)。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经DDS区域辅助栓塞化疗既推迟了转移复发时间又降低了转移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4.
奥曲肽诱导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Wistar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 ,探讨不同作用时间奥曲肽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细胞的凋亡变化。方法 4 8只雄性Wistar大鼠行肝左叶切除加肝右叶肿瘤种植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6 ) ,奥曲肽治疗组 (n =16 ) ,奥曲肽延迟治疗组 (n =16 )。术后 1周、2周各取 8只处死 ,运用碘化丙啶 (PI)染色法和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V(FITC AnnexinV)联合碘化丙啶 (PI)染色法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 术后 1周和 2周时 ,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所不同的是 1周时 ,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延迟治疗组 (P <0 0 1) ,而 2周时二者间则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奥曲肽可以有效诱导大鼠种植性肝癌细胞的凋亡 ,并在早期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奥曲肽对手术可切除的生长抑素受体1 (SSTR1 )阳性的肝细胞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可切除原发性肝癌 4 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 ,SSTR1 阳性 1 8例术后采用奥曲肽皮下注射 1 2周 ;SSTR1 阴性 2 4例为对照组。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和对照组 2年生存率分别 87.5 %和 5 0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6 2 5 ,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 2 5 %和 5 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4 2 5 ,P <0 .0 5 )。术后 2年生活质量QOL评分 ,治疗组平均为 5 4 .32分 ,为良好 ;对照组平均为 4 7.4 6分 ,为较好。治疗 3月后 ,AFP下降率治疗组为88.88% ,对照组为 5 8.33%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70 6 ,P <0 .0 5 )。结论 术后应用奥曲肽能明显改善肝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 ,减少肿瘤复发 ,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奥曲肽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所致的严重全身综合症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极高。本院自 1990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收治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而行胆肠吻合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共 12 6例。其中 76例用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奥曲肽 ( Octreotide)治疗 ,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6例病人中男性 82例 ,女性 4 4例 ,年龄33~ 78岁 ,平均 59岁 ;其中胆管癌 31例 ,胰头癌 53例 ,壶腹部癌 4 2例 ;行胆肠吻合术 2 1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0 5例。奥曲肽治疗组 76例病人中 ,男性 54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8~…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皮下注射奥曲肽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施行的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1例,奥曲肽治疗组(奥曲肽组)37例.从手术后当日至术后5d奥曲肽组每天3次皮下注射奥曲肽,每次0.1mg,观察胰漏、腹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奥曲肽组腹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下注射奥曲肽能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持续滴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奥曲肽(Octreotid,SMS201-995)是体外合成的一种生长抑素类似物,目前的研究发现其能抑制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晚期原发性肝癌现有的治疗手段甚少,预后极差。为此,尽最大可能延长病人生存,改善生活质量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奥曲肽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在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β肽对裸鼠人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β肽对裸鼠早期和晚期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得发的阻断作用。方法 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肿瘤接种后,于转移发生,后分别行肝癌切除术,术后皮下注射β肽。肿瘤接种后35d处死动物,记录动物体重,切缘复发,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0.
β肽防治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β肽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侵袭粘附能力和对裸鼠移植人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的影响。方法 以细胞侵袭实验观察β肽对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及对已与FN粘附的7721细胞脱落的影响。以MTT法测量β肽对7721细胞与FN(fibronectin)粘附的影响。以细胞粘附实验观察β肽对7721-7721细胞,7721-内皮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DV-TK基因局部应用防止裸鼠肝癌根治性切除后转移复发的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肝癌模型后,行根治性切除,同时各组(对照组10只、肝断面注射基因组11只、腹膜后注射基因组11只)分别注射ADV-TK基因50μl,24h后腹腔注射更昔洛韦50μg/10g体重.治疗组各取1只注射含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裸鼠,24h后处死裸鼠,观察基因转染情况.6周后,处死其余裸鼠,分别检查肝内及腹腔内其他脏器、肺等转移、复发情况,测量复发肿瘤的体积.结果 (1)各器官均可见该基因转染.(2)肝内复发情况:复发肿瘤数目、体积及涉及肝叶数对照组为(8.7±6.5)、(2933±597)mm3、(4.3±2.2),肝断面注射基因组为(0±0)、(0±0)mm3、(0±0),腹膜后注射基因组为(2.2±1.3)、(265±109)mm3、(2.1±1.3),基因注射组各指标明显降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5,P<0.01,x2=5.32,P<0.01).(3)肿瘤的肺及远处转移情况:肺转移率、涉及器官数和AFP值对照组为(10/10)、(7.2±5.3)、(1322±702),肝断面注射基因组为(2/10)、(3.2±1.5)、(322±102),腹膜后注射基因组为(1/10)、(1.8±1.2)、(268±13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1,x2=7.15,P<0.01).结论 ADV-TK基因局部注射可以转染裸鼠各内脏器官并可以抑制肝癌根治性切除后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早期肺转移影响因素及预测的数学模型.方法 对400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手术前肿瘤数目、合并肝硬化、肿瘤包膜、镜下脉管癌栓、病理分化分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数学建模.结果 术后1年肺转移发生率为8.0% (32/400).有无肺转移组在肿瘤大小、术前AFP、镜下脉管癌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肺转移的独立判断因素为肿瘤大小、镜下脉管癌栓,预测概率为1.14%~27.23%.结论 肿瘤大小、镜下脉管癌栓为术后早期肺转移的独立判断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卡培他滨抑制裸鼠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依赖的化疗药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例LCI-D20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中肝癌和肺转移灶中的PD-ECGF表达。用24只LCI-D20裸鼠,于肝癌组织原位种植后第10天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CAP和5-氟尿嘧啶治疗。停药后第3天处死裸鼠,观察肝内有无肿瘤复发。若有则测量复发灶的长短径。检测裸鼠肝功能和血浆甲胎蛋白(AFP)水平,并用HE染色检测肺转移。结果18例肝癌和肺转移灶组织中均表达PD-ECGF。CAP治疗后,肝内复发癌灶体积[(168±206)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23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影响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7-78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32例(13.4%)出现肝外复发.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血清甲胎蛋白(α fetoprotein,AFP)>1000 ng/m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子灶、肿瘤包膜缺失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是肝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外复发与术前血清AFP>1000 ng/ml、肝静脉侵犯、周围脏器侵犯有关.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5.
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辅助化疗的疗效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辅助化疗(TAC)的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结合手工方法检索有关肝癌根治术后TAC的自由随机对照试验(RCTs),合并相似研究方案的RCTs。结果纳入8篇符合要求的RCTs。5个RCTs比较了TAC与非辅助化疗,meta分析结果表明TAC对肝癌术后3年总生存率提高21%(P〈0.05),但有降低3年无瘤生存率6%的风险。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5cm增加肿瘤复发风险,但对总生存率影响不大。7个RCTs分单药TAC组和多药联合TAC组,前者显示对肝癌术后预后无益,后者meta分析结果证明能提高1、2年无瘤生存率及1、2、3年总生存时间(P〈0.05)。结论单药TAC对肝癌根治术后预后无显著提高,联合多种化疗药物的TAC能使肝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都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对伴肝硬化型肝癌;肿瘤直径〉5cm时有增加复发的风险,但不是影响肝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途径化疗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反应停对人肝细胞癌生长侵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反应停对人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侵袭的干预作用。方法 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成4组。各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反应停(200mg/kg体重)、紫杉醇(13mg/kg体重)、反应停(200mg/kg体重)+紫杉醇(13mg/d)。给药第30天处死裸小鼠,观察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癌组织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并记录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反应停组肿瘤重量、体积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处理组肺转移灶计数、MVD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以联合用药组最为显著。结论 反应停对HCC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降低肺转移。 相似文献
17.
Mechanism of interferon alpha on inhibition of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in nude mic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u Wang M.D. Wei-Zhong Wu Ph.D. Hui-Chuan Sun M.D. Xiao-Feng Wu M.D. Ph.D. Lun-Xiu Qin M.D. Yin-Kun Liu Ph.D. Kang-Da Liu M.D. Zhao-You Tang M.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03,7(5):587-594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interferon alpha (IFN-α) on inhibition of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Nude mice bearing human HCC xenografts with high metastatic potential (LCI-D20) underwent
curative resection of tumors on postimplant day 11. IFN-α was begun the next day at different dosages given subcutaneously
for 35 consecutive days; normal saline solut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control mice. The mice were killed 48 hours after the
final treatment, and the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The HCC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rate, the size of the recurrent lesions,
the rate of lung metastasis, the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 and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as follows: 100%, 2136 ± 794 mm3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100%, 265.7 ± 154.7 pg/ml, and 144 ± 37/HP,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mice, whereas these
same values were 62.5%, 89 ± 45 mm3, 12.5%, 53.3 ± 9.9 pg/ml, and 86 ± 25/HP, respectively, in the IFN-α 1.5 × 107 U/kg treatment group (P < 0.05) and 26.7%, 46 ± 21 mm3, 0%, 65.2 ± 17.9 pg/ml, and 39 ± 14/HP in the IFN-α 3 × 107 U/kg treatment group, respectively (P < 0.05). Howev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 found in the serum levels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mong the
control and IFN-α treatment groups. IFN-α inhibits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of human HCC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in nude
mice mediated by antiangiogenesis through down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ut no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Winner of the 2002 Grassi Priz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Digestive Surgery, Hong Kong, China, December 11, 2002.
Supported in part by State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Grant G1998051211, National Natural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China 30100077,
and Fudan Scientific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enistein(三羟基异黄酮)增强顺铂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建立模拟人肝癌切除术后肿瘤高转移复发的裸鼠模型,分别给予genistein与顺铂腹腔注射,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裸鼠肝脏复发肿瘤大小和肺转移情况;用金氏公式计算q值研究两药的协同作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复发肿瘤MMP-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gunistein与顺铂联用较单用组裸鼠肝脏肿瘤复发灶体积减小,肺转移数减少;genistein与顺铂联用在体内对裸鼠肝癌切除术后的复发肿瘤具有相加抑制作用,对肺转移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复发肿瘤MMP-2的蛋白表达,顺铂组比对照组表达增加(t=26.17、P<0.05),genistein组和联用组表达比对照组降低(t=5.58,13.9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enistein组MMP-2 mRNA表达是对照组的0.90倍,顺铂组是对照组的2.06倍,联合组是对照组的0.44倍.结论 genistein可增强顺铂防治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化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genistein能降低顺铂诱导的MMP-2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肝细胞癌的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的194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以术后复发时间2年为界,划分为2年内复发组和2年内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21项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示:2年内复发组的术前血清AFP浓度〉20ng/ml、术前血清AST浓度〉40U/L、术前血清ALP浓度〉135U/L、术前血清GGT浓度〉50U/L、血清HBsAg测定为阳性、肿瘤最大直径〉5cm、肿瘤病灶数目为2个、手术持续时间≥180min、手术中总失血量≥1000ml、手术中有输血的病例数的构成比高于2年内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血清ALP浓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总失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复发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