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国鼎 《人民军医》2012,(4):307-308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高血压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建立健康档案,饮食、心理和运动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体化综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以血压达标为管理目标,干预后2年,比较两组高血压病预后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高血压病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P<0.01);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高血压病知晓率及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6%、98%和93%,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81%和55%(P<0.05)。观察组中低盐饮食、限酒、规律用药及参加体育锻炼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戒烟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2年高血压病治疗率87%,血压控制率74%,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的74%和44%(P<0.05)。结论:社区干预有助于改变高血压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 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 vs 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 vs 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以来 ,我们采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 35例 ,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率低。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 70例 ,男 4 1例 ,女 2 9例 ;年龄 2 0~ 68岁 ,平均 4 5± 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病诊断与分级标准[1] 。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对照组 )各 35例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高血压病程和血压分级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表 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表 1 高血压病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基本情况 缬沙坦组(n =3 5 )依那普利组(n =3 5 )年龄 (岁 …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60~69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上海市 6 0~ 6 9岁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者所占的百分率、高血压的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城乡 2 0个区、县 30 2 9名 6 0~ 6 9岁的老年人进行体质测量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的百分率为 4 2 0 % ,其中男性 4 5 5 % ,女性 38 5 %。高血压病患者中血压轻度增高占 75 5 % ,中度增高占 2 0 4 % ,重度增高占 4 1%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差、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体脂率较正常血压人群均显著增加。在合理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 ,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百分率均显著减少。提示体育锻炼可控制或延缓高血压的发展 ,但应保持适当的锻炼时间和频度。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方法 :30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被分为 3组 ,1组服用缬沙坦 卡托普利缓释片 (联合组 ) ,2组服用缬沙坦 (缬沙坦组 ) ,3组服用卡托普利缓释片 (缓释片组 )。实验前3组均服用硝苯地平、倍他乐克。比较各组治疗 4周前后早晨 6点血压、血浆内皮素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3组早晨 6点血压、血浆内皮素水平及E/A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中联合组较缓释片组和缬沙坦组更显著 (P <0 0 1)。结论 :缬沙坦、卡托普利缓释片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 ,二者联合应用是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血压控制,并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对照组采用单一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并观察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4.63%(P<0.05)。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LC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缓解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改善麻醉恢复情况,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及股动脉改变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观察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颈动脉及股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方法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0例,二维观察颈总动脉(CCA))及股总动脉(CFA)内径,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并对照。结果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及股动脉内径和内膜厚度增加(P<0.05);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RI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组中有斑块和无斑块的PSV、RI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重复,不仅能够准确评价颈动脉及股动脉的血管壁结构,而且可检测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成为临床高血压病防治中效果监测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肾脏血流变化,探讨其在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无早期肾损害组和早期肾损害组。应用MS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与核医学肾脏有效血浆流量(ERPF)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整肾、皮质和髓质的BF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高血压有早期肾损害组下降明显,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整肾BV下降,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有早期肾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无早期肾损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组MTT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整肾BF与ERPF线性相关。结论MSCT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织血流变化进行动态观察,早期诊断和预测高血压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0.
应用TCD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讨高血压病各期患者脑血管损伤的程度,为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病患者176例,采用TCD探查颅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Ⅰ期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升高,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端血流速度增快明显;高血压Ⅱ期组、Ⅲ期组随着血压的逐渐升高,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逐渐减缓,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端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缓显著。高血压各组TCD检测总异常率77%,Ⅱ、Ⅲ期高血压病组的异常率分别为90%和96%。结论TCD检测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与卒中特点吻合,可作为高血压病所致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血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 ,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将 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定其内膜 -中层厚度 ( 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I) ,将 IMI>1 .0 mm定义为粥样斑块形成 ,按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斑块组和无斑块组。于心电图 T波起始点测量颈动脉收缩中期内径 ,根据血流频谱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按下式计算最大剪切率 ( ShearRate,SR) ,SR=峰值流速× 2 /血管半径 (管径为收缩中期内径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血压、血脂、血糖。 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为 5 2 % ,颈动脉内径扩大 ,峰值流速及 SR均低于对照组 ( P<0 .0 1 )。斑块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 61± 7)岁vs( 5 0± 8)岁 ,P<0 .0 5 ],双侧颈动脉最大剪切率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 ( 392 .85± 72 .5 7) /s vs( 4 77.92± 1 2 7.43) /s,( 335 .5 4± 81 .1 8) /s vs( 4 1 5 .5 3±1 1 7.5 /s,P<0 .0 5 )。双侧颈动脉峰值流速亦明显减低 ( P<0 .0 5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及血糖水平、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峰值流速及 SR  相似文献   

12.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探讨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的关系 ,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 17例正常血压者和 4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显示 ,2级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浓度 ( 3 0 5±11 0 μg/L)显著高于 1级高血压组 ( 2 4 3± 10 5 μg/L)和正常组 ( 2 1 5± 6 1μg/L) ,但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和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 (BF % )后 ,3组间差异不再有显著性意义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收缩压 (SBP)、年龄、BF %、空腹血糖 (FPG)呈显著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BF %、FPG为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 ,而SBP不是抵抗素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表明 ,血清抵抗素浓度与血压无直接相关关系 ,而与衰老、肥胖及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拉贝洛尔对于妊娠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药物治疗的25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联合组126例(拉贝洛尔+硫酸镁治疗)和单独组126例(单用硫酸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跟踪随访统计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组( 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单独组( P<0.05);联合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论拉贝洛尔能够明显提高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试验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为高血压患者科学锻炼健身提供依据。方法:84名符合标准的受试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H组,n=60)和正常组(N组,n=24),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研究两组在运动过程中及恢复过程中血压变化的规律,比较在相同负荷下,两组血压值差异。结果:运动负荷30W至120W过程中,N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均缓慢升高;H组SBP在各级负荷下均非常显著升高(P<0.01),DBP升高不显著,但是在负荷达120 W时显著升高(P<0.05)。运动过程中两组比较,各阶段H组SBP、DBP都非常显著高于N组(P<0.01),PP组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H组出现SBP过高反应的比例为28.33%,N组为4%,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在6min内,两组SBP、PP均显著降低(P<0.05,P<0.01),10 min时H组SBP低于其静息SBP(P<0.05);DBP缓慢下降,6 min时两组DBP均低于其静息DBP(P<0.05)。结论:在运动过程中,健康中老年人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表现出一定的变化。高血压患者SBP对运动强度敏感,小强度运动时即出现显著性升高,大强度时容易出现SBP过高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群;DBP在120 W时变化明显,运动后恢复过程中DBP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TCD超声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60例异常,占88.89%。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脑血流异常率(分别为94.8%、100%)显著高于1级原发性高血压(77.6%,P均<0.01),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血流速度(VM)增快、VM减慢和血管搏动指数(PI)增高百分比(分别为83.1%、16.9%、5.1%)与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1.8%、58.2%、24.0%和15.2%、84.8%、78.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与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TCD能较灵敏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的病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磊  范茂丹  陆鸣 《人民军医》2012,(3):220-222
目的:检测并分析隐性高血压疗养员的动脉弹性。方法:整群抽取我院疗养员524例,根据既往病史及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隐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采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24h动态血压(ABP)等血压参数;使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根据CFPWV测定结果计算各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比较3组血压水平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结果:高血压组和隐性高血压组SBP、DBP、PP、MAP、24hSBP、24hDBP及CF-PWV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SBP、24hSBP显著高于隐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隐性高血压组动脉硬化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隐性高血压病疗养员的血压水平升高、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应正视其潜在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是高血压患者最早受累的血管之一。我们应用彩色能量多普勒 (ColorpowerangiographyCPA)技术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 ,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36~ 6 7岁 ,平均 4 5岁。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Ⅱ期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肺疾病。设正常对照组 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相匹配具有可比性 (P >0 .0 5 )。1 2 仪器 使用仪器为美国ATL公司生产的Ultramark 9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VS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VS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高位倾斜试验在飞行人员高血压医学鉴定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203名飞行人员进行头高位85°倾斜20min试验,按头高位倾斜时血压正常(血压正常组,n=178)、血压升高(立位高血压组,n=4)、平时血压增高(高血压组,n=11)以及采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组,n=10)分组统计分析头高位倾斜试验中血压和脉搏变化情况。结果从平卧位转为头高倾斜位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DBP和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仅在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立位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飞行人员头高位倾斜时,血压和脉搏变化形式与正常血压组飞行人员相类似,但DBP平均值和头高位倾斜初始阶段SBP平均值均超出正常范围。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平卧位时血压脉搏均正常,头高倾斜位时仅脉搏显著增加(P<0.01),SBP和DBP均无明显变化或升高反应消失。结论应用头高位倾斜试验有助于对飞行人员早期高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进行检出,并可对高血压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