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杜林红 《当代医学》2011,17(17):144-14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1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调脂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隔12小时注射1次,连续应用7d;同时口服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mg,而后75mg,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行观察,评价它们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禁烟禁酒,控制血压及血糖,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钙离子拈抗剂、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心绞痛控制的疗效,监测出凝血功能,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缺血性ST下移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出凝血功能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加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给予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总有效率95%,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采用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三联疗法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景强强  李慧婷 《吉林医学》2013,34(13):2488-248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用氯比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辅以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用药3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一周均作心电图检查,结束时再作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在改善症状、心电图及降脂、调节血管炎症、抗血栓形成方面均起到较好作用,减少了该病向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并对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1%, 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2.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2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与13.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 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瑞舒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好,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给予辛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学参数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总有效率95%,治疗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三联疗法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李茹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05-220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B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地尔硫蕈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有显著性差异;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0%,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发生率低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安慰剂,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比较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有效控制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赵小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19-22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用药4周后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印茂峰  邱建喜 《中外医疗》2012,31(13):114-1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8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9).对照组2组(n=29),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更好,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持续时间以及心绞痛次数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固醇水平值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mg(首剂300m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d,同时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每日75mg,随访1个月,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内缺血型ST段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观察两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用量、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皮肤粘膜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硝酸甘油使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对照组(P〈0.01)2,4h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明显优于对照组81.58%(P〈0.01),且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UAP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IU,q12 h,5~7 d皮下注射及常规应用倍他乐克、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75 mg,qd,口服,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及终末事件、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强化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6例;而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有2例出血.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及硝酸酯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硝酸酯类、他汀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10d。对照组予阿司匹林0.3g口服,1次/d,连用3d后改为0.1g,1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比格雷,首次300mg,以后75mg,1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对照组心电图ST段改善明显(P〈0.05),总有效率为62.8%;观察组心电图ST段改善明显(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达9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随访4周,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