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性,1712岁,双下肢无力伴头围增大3个月于1996年2月29日入院。检查:神志清,精神差,体温正常。脑积水面容,头围51cm。前囱4cm×4cm,张力略高。双瞳孔等圆,光反射灵敏,眼底无水肿,眼球运动自如,鼻唇沟对称,颈无抵抗。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MR示交通性脑积水,右侧脑室内有一约46cm×4.6cm×5.0cm大小之肿瘤,T1w、T2w均呈等信号,蒂部位于脑室底。诊断为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在全麻下行开颅术,由右侧脑室三角部进入。见肿瘤有较多粘连带与脑室壁相连,蒂部位于脉络丛,进出肿瘤血管较多。电凝切断粘连…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54岁。入院前5天因生气后感觉头痛,继而出现语言不清,右侧肢体力弱,曾在某医院应用脉通等扩血管药物治疗无效。1982年4月2日入本院内科,检查:神清,右侧肢体肌力3级,右腱反射亢进。患者频繁呕吐。腰穿压力200mmH_2O,CSF化验正常。应用降颅压剂及激素治疗,症状稍有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加重。至4月12日病人突然昏迷,左侧瞳孔散大,疑为颅内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6岁。3个月因双眼视力不清,于2004年12月4日入院,患者伴轻度头痛,月经正常,无身体肥胖,无肢端肥大,无泌乳,无抽搐及肢体无力,入院体查:血压120/ 65mmHg,神清,语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颞侧偏盲,视力左0.1,右0.08。血泌乳素823.75uIU/ml(正常值130~700uIU/ml)。MRI示:鞍内及鞍上可见21mm×29mm×23mm大小稍长T1信号,其信号欠均匀,局部边缘见条片  相似文献   

4.
<正>脉络丛乳头状瘤生长于脑室内、起源于脉络丛上皮,属于WHOⅠ级。其组织学具有上皮组织肿瘤之特点,乳头状结构由一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围绕在纤细的毛细血管纤维组织周围构成(图1),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上皮基底部;常见透明胞质内空泡,核分裂象鲜见。几乎所有的脉络丛乳头状瘤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图2)和波形蛋白(Vim),不表达上皮膜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抽搐并小便失禁,抽搐短时即缓解,此后抽搐反复发作,每日5~6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发作时伴胸闷、恶心、左下肢麻木不适,无意识障碍、大便失禁.患者否认外伤史及神经系统感染史.院外CT诊断:考虑右颞叶血管母细胞瘤.体检:头颅无畸形,各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0岁。于1986年10月30日入院。3年前曾因头疼在当地诊为鞍区肿瘤,近三月头痛加重,伴有视力下降。有轻度性欲下降。无明显多饮多尿。视力:左眼前手动,右0.9;双颞侧偏盲,左侧重,左视乳头苍白,边缘模糊。左面部痛觉减退,伴麻木。左耳听力消失。头颅平片:蝶鞍  相似文献   

7.
例1男,52岁,住院号53875。右侧头痛一天,入院前六小时他人发现意识不清,左肢体瘫痪于1985年3月14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134/76毫米汞柱,脉搏52次/分,呼吸10次/分。右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底无改变,左侧Babinski氏反射阳性,左腹壁反射及提睾肌反射减弱。静注20%甘露醇250毫升后神志略好转,腰穿压力160毫米水柱,脑脊液透明,化验检查无异常,而后急诊经股动脉用导管行右侧脑血管造影发现: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中动脉拉直抬高,豆纹动脉无改变。考虑右侧幕上脑内占位病变并发脑疝。决定行右幕上开颅术。开颅后观察到脑搏动  相似文献   

8.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间我科收治的24例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4例,占同期儿童颅内肿瘤的1.6%,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5:7。肿瘤位于侧脑室者14例;第四脑室内者7例;第三脑室内者2例;CPA 1例。显微手术全切和近全切除率达95.9%(23/24),术后复查CT的11例均有脑积水和/或硬膜下积液,经穿刺外引流和分流手术治愈。结论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2岁.右耳听力减退4年,右侧肢体无力1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进行性右耳听力减退4年,现右耳已失聪.1年前开始右下肢无力,同时伴有右侧颜面部麻木,右眼闭合不全,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及行走不稳.查体:神志清,营养状态差,右侧不完全周围性面瘫,右侧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浅感觉减退,右侧咽反射迟钝,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部CT示右侧小脑脑桥角(CPA)区形态不规则略高密度影,边界清,大小约3.0 cm×3.0cm×5.0 cm,脑干明显受压左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8岁,因反复抽搐5年,加重6个月于1995年9月13日入院。90年病人无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口角歪斜,口吐白沫,意识不清约1分钟,当时未诊治。以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曾在外院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6月前病人抽搐频繁,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行头颅MRI检查:右顶枕部占位性病变,T_1、T_2均为均匀一致的水样信号,T_1低信号,T_2高信号,与同侧侧脑室相连,边缘清楚,无水肿及占位效应。诊断右顶枕部巨大囊肿。9月23日在全麻下拟行囊肿切除加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术中发现脑表面未见明确异常,切开脑皮层0.2cm及囊壁进入囊内,囊腔10cm×8cm×5cm大小,与侧脑室后角相通,囊内为清亮脑脊  相似文献   

11.
脉络丛乳头状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 男 ,6 1岁。于 6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头胀痛 ,发作时间及间隔无规律 ,发作时无剧痛 ,也无恶心及呕吐。一周前开始头部胀痛 ,在发作时曾因左下肢无力 ,摔倒过三次 ,但症状均能自行缓解。体检 :神志清醒 ,语言流利 ,颅神经正常 ,左侧Babinski征阳性。CT示左侧顶枕叶颅骨内板下方略高密度灶 ,CT值 4 0Hu ,病灶中央有小片状低密度影 ,周围可见水肿带围绕。侧脑室后角变形移位 ,但中线居中。增强后病灶有明显强化 ,与病灶中央出现坏死区。术前诊断为左顶枕叶占位性病变 ,以胶质瘤的可能性大。于 1月 8日在全麻下行左顶枕开颅 ,…  相似文献   

12.
13.
脉络丛乳头状瘤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1年来29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占同时期颅内肿瘤8098例的0.36%。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点为:儿童期多见于幕上脑室内,成人多见于第四脑室及桥脑小脑角。临床表现均以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CT平扫肿瘤等密度,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多伴有脑积水。MRI呈长T1和长T2。手术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及部分切除3例,手术死亡率13.8%。本病预后良好,随诊24例,生存19例,其中6年以上者5例。放疗6例均生存。放射治疗效果尚难确定,但对预防肿瘤复发有一定的作用。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应行放射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睡觉前左颞枕部隐痛,仰卧后加重,无明显规律性.2个月前因车祸致外伤后行头颅CT时发现颅内占位,遂入院治疗.查体:左鼻唇沟变浅,口角稍向右偏,余无阳性发现.CT示:左侧中颅窝内见"菜花样"团块状高密度灶约5.0 cm×5.0 cm×4.0 cm(图1a),肿块与蝶骨嵴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一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岁。主因跌倒后呕吐3d入院,体格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CT显示左侧侧脑室占位性病变,密度略增高,侧脑室扩张、脑积水;相邻区域部分脑组织水肿。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质地不均匀,血供丰富,与脑室内脉络丛粘连。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部分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呈轴心排列形成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实性团块状及小片状生长结构,细胞密度增加,呈轻至中度异型,局灶性坏死;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少量肿瘤巨细胞,偶见核分裂象,计数为2个/10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突触素、细胞角蛋白8/18、波形蛋白、平足蛋白,灶性表达整合酶作用子1;但不表达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19、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上皮膜抗原、嗜铬素A及细胞角蛋白7和20;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8%。手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为发生于脑室系统、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罕见肿瘤,婴幼儿高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偶有复发。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44岁。头痛、呕吐、发作性四肢抽搐2个月,1984年1月11日入院。检查:神清,双侧视乳头边缘模糊,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扫描:双侧脑室对称扩大。脑室压超过300mmH_2O,脑室Conray造影除见双侧脑室对称扩大,第三脑室也有扩大,第四脑室显影较差,未见占位病变,诊断为脑积水。脑室液检查:外观清亮,白细胞6/mm~3,红细胞3,400/mm~3,蛋白25mg%。1月9日行侧脑室-心房分流术。术后颅压监护仪测定颅内压为140~180mmH_2O,病情好转,于2月14日出院。 5月20日因意识障碍再次入院。追问病史,1个月来有进行性视力减退和听力障碍。检查:昏迷,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病,而以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甚为罕见。本科收治一例经CT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王××,男,52岁,于1986年2月因突然发生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来院就诊。门诊查体意识清楚,颅神经和肢体运动、感觉均无异常改变。项强( ),双侧克氏征( )。腰穿脑脊液压力2.14KPa,血性外观,以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治  相似文献   

18.
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一例并文献复习张玉琪,王忠诚侧脑室脉络丛囊肿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脑室内囊性肿瘤。迄今国外文献只有30例报告(1)。自CT及MRI广泛应用以后,对此病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发展。现报告我们收治的一例右侧脑室脉络丛囊肿,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平均22.5岁,位于侧脑室15例,第四脑室9例,第三脑室3例,桥小脑角1例.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7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24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部分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18例,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预后较好,积极的手术全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男性,17岁。1995—05-05入院。半年前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开始反复头晕、头痛,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后自行缓解。剧烈时伴恶心呕吐,并有记忆力下降,病情进行性加重。2个月前伴癫痢小发作。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为右侧脑室三角区蛛网膜囊肿,后转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元阳性体征发现。5月12日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