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73岁,因胸部憋闷,伴头部昏沉1个月,加重2天人院。ECG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区逸搏,心室率47bpa,QT间期0.60~0.64s(图1)。紧急行永久起搏器植人术。电极送人右室心尖部,每次触及室壁欲留置电极时,即发生短阵室速(图2),予利多卡因75mg静推后,短阵VT消失,留置电极。测定参数时,连续起搏即诱发短阵室速,提高起搏频率至80ppm试图抑制室速发生,反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图3),予利多卡因80mg静推,再  相似文献   

2.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的正常起搏功能、起搏功能障碍及可能发生的自身心律失常。方法分析84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随访者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结果①83%为正常起搏功能,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假性室性融合波;双腔起搏器中的上限频率+模式转换、心室安全起搏;单腔起搏器中的起搏器滞后功能;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②17%起搏功能障碍,包括室房逆传、起搏功能异常、感知功能异常、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③81%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安置永久起搏器后起搏心电图变得复杂,只有对正常起搏及起搏器故障的心电图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及时正确处理,以避免起搏器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起搏对心动过缓合并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价值。本组报道13倒三度房室阻滞合并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患者,评价紧急临时起搏治疗的效果,并对TDP发生机制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患女,58岁。9年前行VVI起搏器置入术,置入翼状起搏电极。术后定期随访,2004年失访。2006年8月2日因心悸、头晕来我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41次/min,未见起搏器心律,X线胸片示起搏电极断裂,电极在右心房及右心室盘成环形。透视见起搏电极于锁骨与第一肋交叉处断裂,其两端位置固定,与心脏同步搏动,考虑与室壁粘连。  相似文献   

5.
心脏永久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我院心内一科2010年对110例永久起搏器置入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3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3天住院。人院第3天,患者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胸闷。无头晕、晕厥及意识障碍。当时测血压为150/80mmHg(1 mmHg=0.133kPa)。次日动态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7.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心动过速外出阻滞梁金锐李振海沈璐华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心悸、大关节疼痛二周入院。入院后查:血ESR68mm/第1小时末,抗“O”1∶800。超声心动图无异常,诊断为:风湿性心肌炎。入院后心电图曾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 ,6 6岁 ,因抽搐、意识丧失 3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后出现常间歇 ,之后发生室性早搏二联律 ,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用较快起搏频率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消失。病情稳定后安装永久起搏器 ,病人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1例安置具有心室自动夺获功能的DDDR起搏器患者 ,术后出现青霉素过敏 ,心室起搏阈值升高达 15倍 ,但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正常。提示机体处于过敏状态时可能升高起搏阈值 ,而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起搏器可自动调高输出电压以保证正常起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78岁,因高血压病史10多年,胸闷、呼吸困难2个月,ECG示较长PR间期(0.46s)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各腔室不大,左室舒张径35mm,经二尖瓣多普勒血流示:E峰和A峰融合,舒张期二尖瓣返流明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给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调整适当AV间期后,临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较长PR间期I度房室阻滞、且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似可给患者带来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80岁。十二年前因“心房颤动伴Ⅲ度房室阻滞”在外院安置心脏VVI起搏器 (CPI,ASTRAT6)。 2 0 0 0年 2月 2日起反复出现头晕、胸闷。 2月 3日症状加重并多次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小便失禁 ,每次持续约半分钟自行缓解。来院就诊后 ,又有类似发作 2次 ,每次发作时意识丧失 ,测血压为零 ,心电图示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 ,起搏器感知不良 (见附图 )。给予 30 0J电击除颤 2次成功 ,其间TDP发生时曾予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无效。之后再次发生TDP ,予静脉推注硫酸镁终止 ,并静脉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8岁,因高血压病史10多年,胸闷、呼吸困难2个月,ECG示较长PR间期(0.46s)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各腔室不大,左室舒张径35mm,经二尖瓣多普勒血流示:E峰和A峰融合,舒张期二尖瓣返流明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给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调整适当AV间期后,临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较长PR间期I度房室阻滞、且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安装DDD型心脏永久起搏器,似可给患者带来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  相似文献   

13.
传出阻滞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电极和心肌界面间有瘢痕组织形成,致使起搏阈值升高,发生间歇性起搏不良甚至永久性起搏不良的现象。但起搏器感知功能良好,心内膜测定的R波高度也正常。传出阻滞多见于术后数周至数月,术后早期发生者很少见,需要与起搏器电极微脱位、心肌穿孔等鉴别。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起搏器安装数量的增加,此病有增加的趋势。本病例出现于术后第5天,是很少见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起搏器为了防止电磁干扰或其它心电干扰导致错误的起搏抑制,设置了噪声反转功能。当起搏器遇干扰信号启动噪音反转功能后,不论有无自身激动存在,它将以下限频率或传感器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心室安全起搏功能是为了防止交叉感知引起心室起搏的抑制。在心房起搏事件后,将开启一个110ms的安全起搏间期,在此间期内如发生心室感知,起搏器将在心房起搏110ms后发放心室电脉冲。室性心动过速致双腔起搏器噪音反转并心室安全起搏的心电图极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因缓慢心律失常需置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加,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一定范围内能恢复正常的血液动力学,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置入起搏器后无临床症状,但少数患者由于自身心律失常或起搏器特殊功能,未及时治疗和调整起搏参数而引起心悸、胸闷等。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0岁以上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长间歇依赖室性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共46例,根据是否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分为起搏组和非起搏组。比较两组救治的治愈率和所需的电转律次数。结果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好于非起搏组,起搏组治愈率90.9%,高于非起搏组的51.4%;起搏组电转律次数明显少于非起搏组。结论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能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各种原因所致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长QT间期并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心脏骤停等急危症或外科手术中保驾时多需要立刻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维持基本心率,下面旨在讨论床旁心电监护下植入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心尖部起搏4年后,出现起搏心律与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提示为电极周围折返所致,予更换为螺旋电极至右室流出道,废弃原电极,但未予拔除,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性 ,70岁。因冠心病、广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 1993年 11月 4日入院。住院期间曾出现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Ⅲ度房室阻滞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994年 3月 4日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合并阿斯综合征、呼吸停止 ,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同时 ,予心前区经胸壁置入双极起搏钢丝 ,行心内膜紧急起搏 ,复苏成功。因未出现窦性心律 ,15h后安置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 (CPI公司VISTA6 44 4)。术后仍有VT发作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可终止发作 ,但 7月 15日VT发作时…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3月起,我科对部分室速患者经药物转复窦性心律失败,应用临时起搏器,右室心尖部起搏,超速抑制,转复成功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