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何防治运动性跟腱损伤发生,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对运动性跟腱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1994-08/2005-11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解放军第四六一医院骨科收治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保守治疗10例,分别采取屈膝跖屈石膏固定4—6周。手术治疗54例,其中进行直接缝合术41例,局部肌腱瓣成形术11例,异体肌腱移植2例。术后屈膝40&;#176;,足跖屈30&;#176;位长腿石膏固定,6周后改为膝下石膏固定,8周后拆除石膏,改穿高跟鞋,练习踝关节跖背屈活动。10周后去高跟鞋,逐步适应性练习全足落地下蹲,12周后练习双足提踵,并逐渐过渡到单足提踵。20周后踝关节活动加大加强,可室内工作,24周后恢复正常工作和剧烈活动。随访6个月,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疗效。建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数据库,对每例患者伤前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损伤原因、损伤机制、损伤特点及治疗效果等内容逐一输入数据库,汇总分析。 结果:①患者伤前所从事运动项目:篮球运动21例,跳远运动9例,足球运动8例,长跑运动5例,体操运动3例,排球运动13例,武术3例,散打2例。②与运动性跟腱损伤受伤相关因素:伸膝负重状态下突然弹跳离地动作34例(53%);不经常锻炼者41例(64%);未做准备活动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者51例(80%);由跟腱原始基础病引起的37例(58%)。③运动性跟腱损伤特点:跟腱似有撞击感或被踢感60例(94%);可听到跟腱断裂声47例(73%);伤后局部麻胀、酸感者60例(94%);无痛觉者12例(19%),有不同程度疼痛者15例(23%)。④疗效分析:随访6-30个月,随访52例,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全部恢复训练及活动,优25例,良16例,差2例;保守治疗患者9例,优3例,良5例,差1例,患肢疲劳、跛行、踝关节活动明显减小。 结论:跟腱原发病存在是引发运动性跟腱损伤重要病理基础,创伤与积累劳损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跟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0尼龙线与Bunnell缝合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16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按清创常规操作,在原伤口处或取腱旁切口,显露跟腱断端,修剪断缘至对合满意,用1-0尼龙线、Bunnell缝合法.仔细修复腱膜、腱旁组织,皮下留置引流胶片,24 h拔除.术后使踝关节跖屈30°,屈膝30°,长腿石膏固定,3周后改用高跟短腿石膏固定,6周拆除,穿高跟鞋练习踝关节屈伸及小腿肌力,保护3个月,半年内不做剧烈运动[1].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优12例,差4例.术后感染1例,皮肤坏死1例.瘢痕粘连1例,术后再断裂1例.结论 1-0尼龙线与Bunnell缝合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能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跟腱断裂术后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晓毅  张建中 《中国康复》2006,21(3):163-163
2001年8月—2004年1月本科收治跟腱断裂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6—47岁,平均36岁;开放损伤4例,闭合损伤14例,均为新鲜跟腱断裂伤。18例均采用Bunnell法[1]缝合断裂跟腱;术后均于踝跖屈30°、膝屈30°位长腿石膏固定,并配合康复训练。①第1阶段(1—3周)[2]:第1周绝对禁止承重,保护手术部位,去除外固定,积极主动进行跖屈/背伸运动,5遍;第2周跖屈/背伸、内外翻及环行运动各20遍;第3周逐渐开始在石膏的保护下部分承重下地慢走,在继续增加主动活动训练之前,用橡皮带温和的进行被动牵张跖屈和内外翻20遍,水中非负重活动,均每日3次,并配合瘢…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77-478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100例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外科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对比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背屈角度、肢体功能恢复时间、跖屈角度均存在差异性(P<0.05)。外科系统治疗在运动性跟腱损伤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改良踝关节手法治疗对踝关节创伤患者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2000-01/2004-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踝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患者24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手法组12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包括蜡疗(30min/次,1~2次/d)、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4~6组/d,10~15min/次)、踝部主要肌群的肌力练习及步行训练。手法组在以上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改良踝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①下胫腓关节:前后向或后前向滑动会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②胫距关节:包括分离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向前滑动、向内侧滑动、向外侧滑动、屈伸摆动及翻转摆动。③距下关节:包括分离牵引、前后向滑动及后前向滑动。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疗程,10d为1个疗程。评定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患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范围。结果:纳入踝关节创伤后功能障碍患者24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范围比较:对照组和手法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犤(11±5,6±4)°,(28±12,18±6)°;(17±4,5±3)°,(40±10,17±7)°(t=4.49~6.01,P<0.01)犦。治疗3个疗程后手法组患者踝关节背屈及跖屈活动范围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4.02,4.58,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改良踝关节手法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踝关节创伤患者踝关节的背屈及跖屈活动范围,干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3岁。曾因锐器划伤致右足跟腱开放性断裂行清创缝合石膏外固定术。术后4周时在无石膏保护下不慎摔倒,导致开放性跟腱再断裂10h急诊入院。检查:右足跟部可见原伤口瘢痕,其下方约2cm处可见两个近横行的开放伤口,相互平行,各长约4cm。两伤口间形成一皮桥,最窄处约0.5cm。跟腱由原位断裂,断端自远端伤口处外露(图1)。处理:先行局部清创关闭伤口,石膏跖屈位固定3周,待伤口愈合后拆除石膏,练习踝关节屈伸功能。术后6周时按照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比较了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后应用连续被动运动(CPM)和熟石膏(POP)外固定的效果。方法:①活动法:膝下石膏托应用于跖行位,术后保留24小时,病人返病房后使伤腿抬高定时主动练习髋、膝和足运动。24小时后去掉石膏托并保留在夜间用。然后用Toronto 下肢CFM 装置于踝关节。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每天增加跖屈加背屈CPM 活动范围。患者每小时主动作踝、距跟、膝和髋等关节活动,石膏托再应用时每天应用12~15小时的CPM 装置,睡觉时去掉。CPM 连续应用直到获得主动跖行位,然后用拐杖作非负重活动。只要能安全行走即可出院进行门诊理疗。当X 光拍片见到愈合时开始负重。②固定法:膝下POP 用于跖行位,术后伤腿保持抬高3天或4天。然后允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足踝部损伤患者41例,均采用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跟腱是踝关节最主要的屈肌腱,占小腿跖屈力量的87%[1],在人体进行正常行走及步态推进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新鲜的跟腱断裂主要是剧烈活动、局部切割伤、碾压伤及收缩的跟腱受到撞击所导致,早期手术治疗多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术后不适当的功能锻炼或误漏诊,易导致跟腱的短缩缺损、局部皮肤坏死、感染,进而引发陈旧性跟腱断裂,占跟腱断裂的25%~35%[2],严重影响跟腱的功能和踝关节活动,为骨  相似文献   

10.
杜玲玲  夏清 《中国康复》2018,33(1):7-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三维运动学特点及其与步行速度的相关性,从运动学角度探讨影响膝过伸患者步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方法: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15例伴有膝过伸步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5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运动学定量比较,并将其与步行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膝过伸患者的步长、步频减小,步速减慢,支撑期百分比延长(均P0.05);膝过伸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最大伸髋、屈膝、踝背屈角度减小,最大伸膝角度增加(均P0.05)。步行速度与步频、支撑相百分比、膝踝关节活动范围、最大屈膝角度和最大踝跖屈角度均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膝过伸患者下肢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步行速度下降,其中屈膝和踝跖屈异常是影响膝过伸患者步行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