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方法。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VI服强的松30mg/d,每周减量5mg,总疗程4~6周。注药组也采取标准的抗结核治疗,B超定位包裹性胸腔积液最大腔,胸腔穿刺抽液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增厚程度。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胸膜增厚钙化明显降低,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膜腔置管引流并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8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膜腔并注入尿激酶20万 U +生理盐水20 ml,夹管24 h 后放液,每周2~3次;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膜腔内留置静脉导管并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能使胸腔积液引流更彻底,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程度,减少肺穿刺次数及肺膨胀不全、脓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功能,缩短了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20万单位,对照组在胸穿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抽积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护肝、支持、抽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穿抽液后注射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加快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赵兵  冯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25-2825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同时两组均正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膜增厚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李银娇 《江西医药》2009,44(8):780-781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每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连续3d,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胸液排出量明显增加,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气胸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 地塞米松5 mg 生理盐水10 ml/次.结果 治疗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2-73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手术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胸腔内不注射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痊愈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治疗上可以考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痊愈或减轻。  相似文献   

11.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中国医药》2011,6(10):1185-1186
目的 观察胸腔内留置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5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尿激酶治疗组给予深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每于抽取胸腔积液后给予尿激酶12.5万单位+生理盐水10ml胸腔注入,尿激酶注入每周不超过2次;对照组应用常规胸腔穿刺方法加生理盐水10 ml胸腔注入,2组均同时给予2HRZE/4HR( H:异烟肼,R:利福平,Z:嗪酰胺,E:乙胺丁醇)口服抗结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胸膜厚度及用力肺活量。结果 治疗4周后,2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76±2.96)d比(15.44±2.43)d],尿激酶治疗组患者的胸膜厚度及用力肺活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0.16)mm比(1.78±0.22) mm;(91.67±1.85)%比(85.45±2.18)%,均P<0.01]。结论 胸腔静脉置管并注入尿激酶可明显降低胸膜粘连的发生,并有效地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组(n=32例)胸腔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组(n=30例)胸腔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组(n=33例)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观察和比较3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联合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防治胸膜粘连、肥厚的疗效。方法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将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予以微创置管引流,同时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地塞米松、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安全、实用,能够有效防治胸膜粘连、肥厚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0-421
目的探讨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胸穿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对照组20例只做胸穿,尽可能抽液,未注入尿激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明显升高,胸水消失天数明显缩短,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药物(异烟肼0.3mg、地塞米松5mg、尿激酶10万U+20ml生理盐水)治疗后的效果,并与未行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的X线胸片及B超示胸膜粘连率为14.51%(9/62),未进行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胸膜粘连率为41.93%(2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05)。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烟肼、地塞米松、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灭活胸水中的纤维蛋白等物质,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和包裹,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周立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15-116
目的分析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病患注射(胸腔)尿激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间入院的结核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病患中抽取40例,依照入院时间入组,抗结核组20例,实施抽液、护肝等基础的抗结核操作;尿激酶组20例,除实施基础的抗结核操作外,还给予积液引流等操作,并在抽液后将含有10万单位的尿激酶混合液(200mL)注入,直至积液消失。对比疗效和胸腹厚度。结果抗结核组有55%治愈,25%显效,共有80%的病患收效,尿激酶组有75%治愈,25%显效,共有100%的病患收效,P<0.05疗效差异显著;抗结核组有20%厚度正常,25%增厚轻微,40%增厚明显,15%增厚严重;尿激酶组有45%厚度正常,35%增厚轻微,15%增厚明显,5%增厚严重,P<0.05胸腹厚度差异显著。结论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病患注射(胸腔)尿激酶可促进吸收积液,同时避免出现胸膜肥厚现象,能有效的防止产生粘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经初治单纯结核性胸膜炎男性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对照组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可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减轻胸膜增厚及粘连,可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