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彬  刘晓桥 《贵州医药》1995,19(3):143-144
最近,我所收治室性心动过速(VT)一例。其VT反复发作,由于单纯从心电图(ECG)上难与宽QRS型室上速鉴别,放行心电生理检查(EPS),明确为由折返机制引发的阵发性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现报道并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44岁。因阵发性心悸、气促1”年,加重1月入院。UCC;、心脏X线片及未发病时的平静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住院期间曾多次突然发作心悸、眩晕、胸闷,ECG示定QRS型心动过速(图1)。利多卡因有效。发作间歇作食道调搏未诱发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定QRS型心动过速机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特行E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并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为窦性心律,其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57阵,其中24小时内发生1阵室速21例,2~10阵17例,10阵以上14例。结论: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其高危因素,并能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是一类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 ,因其持续时间短 (<3 0s) ,在常规心电图中难以测得 ,而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较为常见。笔者对 2 52 0例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中 70例短阵室速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在本科室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 2 52 0例 ,其中短阵室速 70例(2 78% )。其中男 2 8例 ,女 42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51 2 4± 11 2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2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 ,病毒性心肌炎 5例 ,扩张性心肌病 5例 ,先心 1例 ,肺心病 3例 …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VT)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测到短阵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我们对3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ECG)中97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1 898例,检出室性心动过速者30例,共97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并就其特点及有关因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8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按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不包括心肌梗塞病例。32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监测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PVT2280阵,其中24h内发生1阵35例,2~10阵25例,10阵以上5例。每例发作1—225阵次,发作持续时间0.82~26s,每阵3~32次搏动,联律间期0.40~0.82s。本组室速发作时心室率150~160次/min42例,160~170次/min23例,170~180次/min10例。DCG显示,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属多源PVS45例,单源PVS3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52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3例。本组75例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其中伴有PVS52例、成对出现PVS30例、PVS呈二、三联律22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全部病例在治疗期间无1例发展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死亡。结论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室性心律失常是高危因素;故对室性心律失常应结合临床资料,充分认识高危患者,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8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其心功能损害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求对各级心功能不全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本组心力衰竭为2002年至2004年间住我院的患者,男50例,女38例;年龄28~78岁,平均44岁。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1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6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器质性心脏病47例,B组为非心脏病3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老年患者24h心电监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老年患者24h室性期前收缩平均发生次数分为(25172±4752)、(24957±4984)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变异指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合型室性期前收缩(74.5%)明显高于B组(20.5%)(P〈0.05),A组ST-T改变(44.7%)明显高于B组(7.7%)(P〈0.01)。结论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不适于作为判别老年人是否患有心脏病的关键性条件,但室性期前收缩心率变异以及复合型室性期前收缩异常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付小娜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6):10-10,12
目的 本文对94例室性心动过速(VT)与80例合并室内差传的室上速(SVT)体表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鉴别。方法:选择宽大畸形的QRS波心动过速的病例分为(VT)组与(SVT)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组比较记录的12导(ECG)有明显差异(χ^2=19.35,P<0.01)。结论 通过对(VA)与(SVT)体表心电图(ECG)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了(VT)与(SV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理性与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比分析62例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56例非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结果:I组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居多。结论: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起源于右心室/右束支上部,提示此标准可作为儿童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辅助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室性过早搏动lown分级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3-2006年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过早搏动患者389例,按lown分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室性过早搏动的起源点部位,波形畸形程度进行统计.结果 lown分级越高起源于左室及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越多,Lown Ⅲ级75例发生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占100%;Ⅳ 79例,发生左室及多源性早搏56例,占71%;Ⅴ级16例,发生左室及多源性早搏14例,占87%.但级别的高低与QRS时限及畸形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lown分级越高临床意义越大,但必须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判定,凡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心衰患者,无论级别高低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78例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LVH的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及104例无LVH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VA)、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例数分别为:68(87.18%)、9(11.53%),对照组则分别为:31(29.81%)、0(0%),观察组VA及CVA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LVH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这3例均为18-22岁男青年.均无器质性心脏病.2例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发作.1例在长跑后发作。心电图均示室性心动过速(室率分别为200、167和188/min)-O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第1例口服胺碘酮0.2g.并按上感治疗3天后体温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本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并探讨其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23例,女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射频消融术中电生理资料、术后24h及术后半月动态心电图、跟踪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7%。该29例患者消融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0997±10786)次/24h,术后平均(921±546)次/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3个月,2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1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部,其中1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75.83±19.36)°(-30°~-90°);9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7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102.6±5.93)°(-91°~-110°)。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QT离散度昼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能反映心室肌电活动的不稳定程度。人体心电的变化有昼夜节律性,室心心动过速的发生频率昼夜不同,故本文对特发性室速(IVT)的患者其QT间期进行昼夜测定,比较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不同时间QTd和心率校正后离散度(QTc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体表心电图特征,以及药物终止心动过速中出现的心律失常特征.方法 收集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典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右心室室速6例,左心室室速8例,左心室游离后壁近心尖部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室速发作的频率为125~250次/min,波动范围较大,右心室流出道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1.86±26.08)°,左心室后间隔室速额面QRS波平均心电轴为-(89.25±40.37)°.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伴发窦性和房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时可出现窦房抑制,继而出现逸搏,逸搏心律,心房扑动和逸搏反复搏动各1例,3例有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结论 特发性室速伴其他心律失常虽较少见,但在药物终止过程中可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应重视心电监护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及时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8.
心室晚电位阳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之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室晚电位(VLP)与室性心律失常之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室晚电位检测阳性及可疑阳性患者52例,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者占VLP检测阳性总数的73.08%。结论心室晚电位对预测存在室性折返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造成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分析了 3 8例 AMI患者发病后心电图中 Q- 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的关系 ,借以探讨 Q- 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8例 AMI(下壁、前壁、前间壁 ) ,其中男性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 6岁~ 72岁 ,平均 (5 6.4 3± 8.93 )岁。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 (频发室性早搏 ,多源性室性早搏 ,成对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 16例(42 .1% ) ,年龄 4 2岁~ 70岁 ,平均 (5 4 .72± 12 .4 1)岁 ;无室性早搏者 2 2例 (5 7.9% ) ,…  相似文献   

20.
孙建秋  潘群艳  叶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30-2031
原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为心电紊乱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特发性心室颤动、Brugda综合征(BS)、长QT综合征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此类心律失常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宁波市镇海区镇海龙赛医院收治的16例室颤抢救成功或晕厥患者,男8例,女8例,年龄(56.5±2.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