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2例患者以2.5~3.0ml/s注射100ml对比剂,分别于注射后25s、70s及5min后分别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15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73%。动脉期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检出率明显增加达到93%。结论 SHCC的增强表现形式多样,螺旋CT增强扫描可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顺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76-76,13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5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120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mL/s,剂量为1.5mL/kg(体质量)。结果5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55个,动脉期主要表现高密度,门脉期主要表现低密度,延迟期主要表现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16层螺旋CT(S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及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3例SHCC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4~40 s、门脉期65~80 s、延迟期4~6 min,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85~95 mL,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结果共发现70个病灶,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0.0%、97.1%、82.9%和8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SHCC在增强中的血供变化特点,提高了SHCC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3ml/s注射100ml造影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泊25s、70s和5min开始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共发现39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7%,74%和82%。动脉斯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7%。结论: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3ml/s注射 10 0ml造影剂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 5s、70s和 5min开始扫描 ,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 ,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 39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74 %和 82 %。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 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7%。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快速注射造影剂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6例35个病灶经证实的小肝癌的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飞利浦MX8000IDT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是快速注射造影剂100~120mL,速率达到4~4.5mL/S,分别于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0~32s、门脉期55~60s、平衡期180s及延迟期5min等多期动态行全肝扫描.然后对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组26例35个病灶中肝右叶25个,肝左叶10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为12个(平均CT值为73.6HU);动脉晚期呈高密度病灶为21个(CT值平均83.2HU);门脉期为低密度病灶有25个,呈稍高密度病灶6个,等密度病灶4个,平衡期180s或延迟期5min病灶均呈低密度,2个病灶多期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 MD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的小肝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ml/s~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小肝癌在三期扫描表现不同而且检出率也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2例,术前均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其中男11例,女1例。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特征。结果:共发现14个癌结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6%、66%、71%。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三期联合检出率达91%。结论: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类型表现,三期联合可明显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结节型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其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方法:30例结节型HCC行螺旋CT检查,先平扫,再以3m1秒团注对比剂150ml,分别作动脉期(注射后25s)和门脉期(注射后60~70s)、延迟期扫描(注射后4~6min)。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率。结果:30例中发现肿瘤病灶51个,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别是23.5%、84.3%、667%、72.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显示结节型HCC的强化特点,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50例经小肝癌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脉期60s、延迟期120s,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优维显,速率为3mL/s,剂量为1.5mL/kg(体质量).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53个,直径平均(2.85±0.23)cm,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小肝癌(MHCC)的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27例微小肝癌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0-25s、门脉期50-55s、平衡期2-3min、延迟期5-7min,多时相薄层3-5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ml/s,剂量为1.5-2.0ml/kg。结果共发现36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1.7%、72.2%、77.8%、83.3%,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检出率为94.4%;DSA检出MHCC的敏感性为33.3%。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检出MHCC以动脉期和延迟期为最佳,综合多时相薄层扫描可以提高MHCC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MDCT)双动脉期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22例、共26个病灶的小肝癌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plus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采用3~4期(动脉早期和晚期、门脉期、平衡期或延迟期),动脉早期为20 s,动脉晚期为30 s,门脉期:55~65 s,平衡期:100~120 s,延迟期为5 min,每个全肝扫描周期为8.2 s;扫描结束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处理,选定病灶、正常肝组织区为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对同一ROI分别在不同的时相上测量、对比和计算.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0例,肝右叶16例.26个病灶单纯动脉早期呈高密度者7个,平均CT值为(62.3±14.6)Hu,检出率为26.9%;单纯动脉晚期呈高密度者18个,平均CT值为(87.9±16.6)Hu,检出率为69.2%;双动脉期显示高密度的病灶25个,检出率为96.2%;门脉期显示低密度病灶19个,检出率达73.1%.26个病灶中在动脉早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7个,检出率为26.9%.在动脉晚期表现为高密度,门脉期为低密度的病灶数有17个,平均CT值为(56.2±13.6)Hu,检出率为65.4%,门脉期显示高密度病灶4个,平均CT值为(82.9±17.8)Hu,检出率为15.4%.结论MDCT双动脉期扫描,能较大的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伴肝硬化的小肝癌的价值。方法37例伴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手术及病理发现小肝癌病灶51个(直径≤3cm),回顾性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的结果,比较小肝癌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强化类型、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动脉期检出率为86.3%(44/51),门脉期为68.6%(35/51)。72.5%的小肝癌在动脉期为均一高密度灶。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后,其检出率分别增加至90.2%。结论动脉期扫描明显增加小肝癌的检出,两期结合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3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3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55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5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70.9%、87.2%、72.7%、68.7%、94.5%。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探讨其对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2例原发性非弥漫型肝癌进行螺旋CT扫描。注入造影剂后扫描时间为肝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70 s、延迟期160s,统计各期病灶检出率。结果:32例非弥漫型肝癌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共发现病灶54个,各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0.9%(33/54)、85.2%(46/54)、77.8%(42/54)、4.1%(40/54)。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60s延迟2~3min,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动脉期75%(28/37)肿瘤病灶呈高密度,门期65%(24/37)呈低密度、35%(13/37)呈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王玉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09-110,F0003
目的 分析小肝癌(SHCC)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病例,行全肝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30a行动脉期扫描,60~70a行门脉期扫描,2~3min行延迟期扫描,观察和分析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CT表现.结果 36例SHCC中.检出44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5.5%(42/44)、84.1%(37/44)、88.6%(39/44).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明确肿瘤的血供特点和门脉受累情况,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姜浩之 《吉林医学》2010,31(23):3818-3820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肝癌的诊断能力。方法:对30例小肝癌行螺旋CT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后25~30s、60~70s、3~5min开始扫描,碘海醇注射速率为2.5~3.0ml/s,用量80~100ml。结果:30例小肝癌共发现35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5.7%(23/35)、91.4%(32/35)、68.5%(24/35)、88.5%(31/35)。82%(29/35)的小肝癌动脉期呈高密度,静脉期68.5%(24/35)呈低密度,延迟期80%(28/35)呈低密度。动脉期和延迟期敏感性高于门静脉期。三期增强联合检出率为91.4%。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小肝癌的强化特征,对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