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1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50例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组)24 h动态血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例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非脑卒中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对照组;2组昼夜节律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明显,昼夜节律消失,应严格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A组)186例,年龄60~79岁;高龄老年高血压组(B组)160例,年龄80~99岁。分析2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高龄老年高血压组低于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24h动态脉压(24hAPP)分别为(62.06±11.79)和(66.73±11.45)mmHg。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高血压组高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1)。24hAPP老年高血压组低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82.80%和90.63%。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24hAPP呈现增高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且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增龄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4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随访观察3年,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IS组,n=82)和无卒中组(NS组,n=354).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无脑卒中者的血压变化.结果 I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与收缩压(SBP)相关各指标均显著高于NS组(P<0.01),24 h平均舒张压(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显著低于NS组(P<0.01);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SBP相关各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关系,24 h平均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 h平均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降低、与SBP相关各指标对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胡俊  吴亚光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1):F0003-F0004
血压与其他一些人体生理参数一样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多数情况下这种波动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节律,因其节律大约为24h,故称之为昼夜节律或近日节律。近年来,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广泛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能使我们比较客观地认识了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变化。本文仅对血压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89例EH患者同步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电图的关系。结果(1)EH患者中有58例(65.2%)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DCG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78例(87.6%),ST段改变有43例(48.3%)。(3)DCG改变与ABPM血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 选取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患者,通过24 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及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测脑微出血,对年龄分组后,比较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和CMB、CMB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ACI)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血压伴ACI(HT-A)组患者及70例高血压病不伴脑卒中(HT-B)组患者分别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HT-A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明显高于HT-B组(P<0.01),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及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HT-A组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65.8%)显著高于HT-B组(34.2%)(P<0.01),表明ACI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3、7天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血压节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7天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是一普遍的应激生理反应,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不要盲目的 降压,避免血压降的过低过快,以免加重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受试对象,脑出血107例,脑梗塞90例,高血压107例。结果表明,(1)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消失或减弱、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下降值昀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1)。(2)高血压与脑卒中昼夜的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谷型。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M)伴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其防治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伴有和不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正常对照组各40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伴有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糖尿病患者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小,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尤以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SBP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结论 伴有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且血压正常节律消失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CLI组)及单纯原发高血压患者(EH组)的血压,计算出AU。结果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24h收缩压AUC(24hSBP-AUC)、24h脉压AUC(24hPP-AUC)、夜间收缩压AUC(nSBP-AUC)及夜间脉压AUC(nPP-AUC)均较EH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UC增高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连续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脑核磁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在入院24 h内测量患者动态血压,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s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结果 186例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24 h平均收缩压是脑微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ABPM )真实客观反映血压水平以及血压变异性,能更好地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还可指导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及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我们对251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昼夜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对直立性低血压(OH)的影响。方法连续采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165例帕金森病患者病史, 完成运动和非运动症状评分, 并采集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卧-立位血压数据, 完成OH问卷调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各类型(觉醒期低血压、反杓型血压、夜间高血压)的发生率, 分别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U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观察3种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类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各类型与OH和症状性OH(SOH)的关系。结果在16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 反杓型血压发生率为39.39%(65/165), 夜间高血压发生率为43.64%(72/165), 觉醒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1.52%(52/165)。与无反杓型血压患者相比, 伴反杓型血压患者年龄较大[分别为(71.72±7.81)岁、(65.29±9.68)岁, t=-4.491, P<0.001]、起病年龄较晚[分别为(66.67±9.10)岁、(62.16±10.66)岁, t=-2.809,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MRI证实患有LI的高血压患者82例,其中经头颅SWI检查发现并发脑微出血(CMBs)患者47例,无CMBs患者(对照组)3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间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差异,分析CMBs数量与24hSBP、24hDBP、24hSBPV、24hDBPV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24hSB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SBP、24hDBP、24hDBPV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s组CMBs数量与24hSBPV、24hDBP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性LI患者血压变异性升高与并发脑微出血相关,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性LI患者并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体24h血压变化的节律,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性医护干预,实现优化血压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鉴于医疗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实施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对于许多病人来说不容易做到。本文通过个体人员每隔1h测血压的数据,通过Excel数学插值模拟出24h血压变化曲线,并对该曲线的医学属性进行探讨,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方法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发作短暂性脑缺血组(A)患者51例和对照组(B)5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对比2组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脂血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24h收缩压平均值(SBP)、24h舒张压平均值(DBP)、白昼(d)、夜间(n)收缩压平均值(SBP),白昼(d)、夜间(n)舒张压平均值(DB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变异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  相似文献   

19.
血压的昼夜节律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体内多数生理化过程都存在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即近日节律或昼夜节律,血压也存在昼夜节律的波动性变化。无论是正常人还是高血压病患者,都存在血压的这种节律性变化。长期高血压病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而近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与脑血管发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24 h动态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3.0T MRI确诊的CSVD患者40例作为CSVD组,同期选取头部MRI未见异常的轻度头痛、头晕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CysC水平,并对CSVD组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CSVD组年龄、高血压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Hcy和CysC均是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血清CysC水平与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 S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呈正相关(P0.05)。结论 (1)CysC是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清CysC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之间具有相关性,CysC可望成为血压变异性的间接监测指标,为CSVD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