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18个月,患者对前臂、手部功能和外形满意,感觉部分恢复,供区隐蔽,线性疤痕。结论 "S"形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供区隐蔽、风险小和疗效好等优点,是修复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胸脐皮瓣在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外露修复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6月~2008年2月我科应用游离胸脐皮瓣的腹壁下血管蒂与小腿近端胫前或胫后血管吻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外露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完全坏死.结论:胸脐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胸脐皮瓣在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外露修复中的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6月~2008年2月我科应用游离胸脐皮瓣的腹壁下血管蒂与小腿近端胫前或胫后血管吻合修复小腿及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骨外露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1例完全坏死.结论:胸脐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 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平  于雷  张伟德  葛世珊 《贵州医药》2004,28(9):846-846
脐旁轴型皮瓣是以腹壁下动脉脐旁皮穿支为血管蒂的皮瓣,根据受区需要,可设计成横向的脐横皮瓣和斜行的胸脐皮瓣。带蒂转移可用于阴茎、阴囊、阴道再造,也可用于对侧手部、胸腹壁、腹股沟、大腿中上段及转子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自1994年以来,我院共用于11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指总动脉双叶皮瓣转移修复双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后,深部屈肌腱即出现外露,植皮难以成活。传统方法可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转移及邻指带蒂皮瓣转移。近年很多报道采用邻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但对于相邻两指掌侧的软组织缺损,修复较困难。我们自1996~2003年共收治相邻双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采用指总动脉双叶皮瓣转移修复。男4例,女1例。年龄15~56岁,平均24岁。5例均为机器损伤。3例为拇、食指近指间关节掌侧,2例为食、中指近指间关节掌侧。软组织缺损大2.0cm×2.2cm~2.5cm×3.0cm。5例创面均有屈肌腱外露,其中伤后急诊修复3例,二期修复2例,5例皮瓣均成活。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前臂软组织缺损运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2例均择期采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手术,先将手及前臂疤痕或挛缩创面切除并松解黏连,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同侧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固定,术后3-4周后二期断蒂。结果12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2例局部吻合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3-4周断蒂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明显臃肿、萎缩、色素沉着,皮瓣颜色和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供区创面愈合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外形和功能要求较高。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的应用,对供区损伤小、操作方便、皮瓣易成活,是一个治疗手和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腿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3例。结果42例皮瓣中完全成活37例,部分坏死5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以探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经临床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供区应用单纯游离植皮修复伤口,术后应用“三抗”治疗.结果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和功能全部达到优良,经随访1~18个月,结果 全部恢复自由行走功能,无麻木和行走痛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带胫后动脉蒂逆行岛状皮瓣是急诊一期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商冠宁  孙平  王玉名  王巍  赵岩 《安徽医药》2012,16(11):1621-1622
目的探讨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术的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伴有溃疡出血者9例。皮肤缺损面积(2~6)cm×(5~9)cm,肌皮瓣切取面积(4~8)cmX(7~11)cm,深层拇展肌肌肉面积3cm×7cm,供区全部应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术后26例肌皮瓣完全存活,创面I期愈合。随访时间7~37个月,平均22个月,局部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拇展肌肌皮瓣血运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跟部位恶性肿瘤广泛切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瘢痕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分3期进行,第1期根据上肢瘢痕部位及面积,选择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腹壁下动脉的脐旁穿支、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中的一组腹部轴型皮瓣预先扩张;经过3~4个月的注水扩张后行第2期手术,将预扩张的腹部轴型皮瓣以带蒂转移的方式修复上肢瘢痕切除后的皮肤缺损;3周后再行第3期手术,即皮瓣断蒂。结果本组12例患者应用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15例,其中3例患者应用双侧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皮瓣全部存活,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患肢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预扩张腹部轴型皮瓣是修复上肢大面积瘢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取得外形及功能均为满意的结果;但治疗周期长,需分次手术为其缺点。  相似文献   

13.
腹部皮瓣修复上肢复杂损伤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部皮瓣用于修复上肢复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7月对26例上肢复杂损伤实施腹部皮瓣修复,其中多指脱套伤11例采用单侧腹股沟皮管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复合脱套伤7例采用迟延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撕脱伤8例采用脐上或侧胸壁至股部联合皮瓣修复,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皮瓣均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额部皮瓣在修复上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唇缺损的病例采用额部皮瓣为主配合鼻唇沟瓣的治疗方法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未见感染征象,12例皮瓣全部成活,Ⅰ期完成修复;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Ⅱ期皮片部分移植后愈合。随访6个月~3年,转移后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在切取额瓣时由于蒂部过长而宽度不够时,术后可出现动脉血供充足,静脉回流受阻而出现瘀血,导致肌皮瓣成活欠佳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腹股沟轴形血管或腹壁浅动脉为蒂,髂腹股沟多叶皮瓣在多手指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髂腹股沟轴形带蒂多叶皮瓣转移,对25例手部多指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 25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断蒂后皮瓣不臃肿,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带血管蒂下腹部多叶皮瓣是修复多手指软组织撕脱伤的理想供区,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Eyelid defects can present many reconstructive challenges to surgeons; it is essential to maintain the function of the eyelid while avoiding tension vectors on the free margin, which could result in eyelid retraction. Thus, local skin flaps are often the closure option of choice for defects of the lateral eyelid. The Tripier flap was the first innervated myocutaneous flap to be reported, and was used for lateral lower eyelid repairs. The Tripier flap is a transposition flap utilizing redundant tissue on the upper eyelid to repair defects of the lateral inferior eyelid.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ir technique for the single-pedicle Tripier flap, which does not rely on the inclusion of orbicularis muscle or innervation. This modified Triper flap is a valuable addition to the reconstructive armamentarium of the dermatologic surge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前肌瓣联合邮票植皮和负压引流术在修复胫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疗效。方法19例胫骨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患者,予行胫骨前肌瓣转移修复,封闭式负压引流,创面二期行自体刃厚邮票植皮、负压引流术。结果术后18例肌瓣及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经刃厚邮票植皮后愈合。1例肌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所有患者愈合时间10~28d,平均19.5d,随访1~24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片色泽、质地、弹性良好,骨折均愈合。结论胫骨前肌瓣联合自体刃厚邮票植皮和负压引流术,适用于胫骨骨折伴胫骨外露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和全身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腹壁下动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配成6个区组,每个区组的4只免分别随机分配到4个研究组中,每个研究组6只;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采用双盲法,按注射罂粟碱不同部位分为实验组A(皮瓣蒂部),实验组B(静脉注射),实验组C(皮瓣中央皮下组织),对照组(左侧臀部);在术前、术后(注药前、注药后10min、60min),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皮瓣中央皮下组织和臀部肌肉注射效果明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臀部肌肉注射效果好,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儿童膝下外侧动脉蒂腓骨头骨骺皮瓣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2~16岁儿童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起点距腓骨头尖上方(1.6±0.5)cm,起始部外径(1.3±0.4)mm。从起点至第一下行骨膜支距离(2.5±0.6)cm,至第一皮支距离(2.9±0.2)cm。结论膝下外侧动脉可携带腓骨头及相应皮瓣。皮瓣面积最大约为10.0cm×6.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