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联合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抗逆转录病毒方法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用去羟肌苷(ddI)、司他夫定(d4T)联合奈韦拉平(NVP)治疗20例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将其分为A组(进口药)、B组(国产药)并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随访指标为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年,A组中2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浆病毒载量平均值明显下降,A组比治疗前下降2.12lg拷贝/ml,B组比治疗前下降2.55lg拷贝/ml。A、B两组分别在4.3个月和2个月时,均检测不到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逐渐升高,由治疗前A组(231.50±156.02)/mm3、0.25±0.21,B组(49.60±45.41)/mm3、0.07±0.05,上升至治疗后A组(423.70±225.79)/mm3、0.46±0.31,B组(186.00±92.47)/mm3、0.20±0.11。两组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HIVRNA降幅、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增幅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CD4>200/mm3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例升高的绝对值明显高于CD4<200/mm3者。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不需治疗可自行缓解,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该药物组合能够很快地使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也能够使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得以重建。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有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滋病(AIDS)病人对依非韦伦(EFV)与奈韦拉平(NVP)的皮疹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1 034例使用依非韦伦或奈韦拉平的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服用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的AIDS病人皮疹发生率分别为9.26%(45/486)和9.85%(54/548)(P〉0.05);平均皮疹发生时间分别为(13.20±3.15)天和(18.83±6.68)天(P〈0.01)。结论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在相应的时间观察并早期识别皮疹,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6个月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艾滋病患者8例,给予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随访6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患者血浆中HIV RNA含量明显降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亦有改善,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奈韦拉平(NVP)治疗的相关肝毒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5-2011年在布拖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病人,出现3~4级肝毒性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26例病人中,治疗6个月内出现3~4级肝毒性的22例(2.7%)。基线检查:22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16例(72.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12例(54.5%),抗-HCV和HBsAg均阳性者8例(36.4%);抗-HCV和HBsAg均阴性者2例(9.1%),分别与抗-HCV阳性、HBsAg阳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平均为(48.71±29.93)U/L,总胆红素(TBIL)平均为(14.34±8.24)μmol/L。全部使用含有NVP的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内出现ALT和TBIL升高,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分别平均升高(281.67±213.99)U/L和(88.89±189.4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保肝及用依非韦伦(EFV)或克力芝(LPV/r)替换NVP后,19例(86.4%)治愈,3例(13.6%)好转出院,其中1例(4.5%)出院3个月后死亡。结论艾滋病毒(HIV)合并HCV或/和HBV感染,是NVP发生严重肝毒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HCV感染者危险性大,应避免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新疆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开展, 由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正逐渐增多.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属传染病院自2004年8月开始使用拉米夫定(3TC,葛兰素威康公司)、齐多夫定片(AZT,东北制药总厂)、奈韦拉平片(NVP, 上海迪赛诺公司)和司他夫定胶囊(d4T, 上海迪赛诺公司)、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片这两种方案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其中有 3 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发生了由奈韦拉平片引起的药疹,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使用包含奈韦拉平(NVP)方案进行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引起超敏反应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5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包含NVP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共132例,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及HLA-Cw基因型。开始c-ART治疗6周内出现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者列为肝损伤组(n=41),未发生肝损伤者为对照组(n=91),分析NVP超敏反应引起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将P0.10的单因素分析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生超敏反应相关肝损患者中CD4细胞数与ALT值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2,比值比(OR)=12.297,95%可信区间(95%CI):2.467~61.300]、基线CD4细胞计数高(P=0.023,OR=1.010,95%CI:1.001~1.018)、合并HCV感染(P=0.022,OR=10.598,95%CI:1.411~79.613)、HLA-Cw*03基因携带(P0.001,OR=34.119,95%CI:5.543~210.023)为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在合并HCV感染或高CD4细胞数(≥200个/μl)或携带HLA-Cw*03等位基因患者中男性肝损伤发生率(63.9%)高于女性(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90,P0.001)。患者基线CD4细胞计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83,P0.001)。结论男性、合并HCV感染、基线CD4细胞数高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使用NVP,HLA-CW*03基因筛查对于预测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毒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据Medscape.com2月28日报道(原载J Infet Dis2006;193:479-481),当预防HIV垂直传播时,仅对暴露后的婴儿使用单一剂量奈韦拉平加齐多夫定进行预防可使母婴出现奈韦拉平耐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接受含奈韦拉平(NVP)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肝毒性的发生率,评估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地区2003年3月2008年6月开始接受cART的AIDS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肝损害发生的相关性;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合并HCV感染和未合并HCV感染者肝损害的危险性.结果 330例患者中267例接受了基于NVP的cART,63例接受了基于依非韦仑(EFV)的cART,两组患者肝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比31.7%,x2=6.691,P-0.01).267例接受基于NVP的cART的患者,随访期间有133例(49.8%)出现了至少1次1级以上ALT升高,百人年发生率为28.5.基线期ALT升高(OR=14.368,P=0.017)、合并HCV感染(OR=3.009,P=0.000)与NVP相关肝毒性的发生显著相关.与未合并HCV感染者相比,合并HCV感染者发生肝毒性的可能性更大(x2=16.764,P=0.000).133例发生肝毒性反应的患者中,1例合并NVP相关重度皮疹死亡,尚未发现死于急性肝衰竭的病例,23例(17.3%)曾暂时停止cART或将NVP替换为EFV.结论 本队列接受含NVP的cART患者肝毒性较常见,基线期ALT水平升高、合开HCV感染是发生肝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据Medscape.com6月19日报道(原载AIDS 2007;21:957-964),据赞比亚和美国的研究者报告,因预防母婴HIV传播而以前曾接受过单次剂量奈韦拉平似乎在短期内不会对含有非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有很大影响。当研究人员对以前有或无接受单次剂量奈韦拉平的女性比较后,在早期临床结果中未观测到明显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南非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表示,在HIV感染者中采用以依法韦伦(efavirenz)为基础的初始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要好于以奈韦拉平(nevirapine)为主的方案。如果假设efavirenz与nevirapine具有同等效果的话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在近斯出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上,Nachega和他的同事们报道了他们在2800多名HIV感染者中进行的研究,这些感染者分别以efavirenz或nevirapine作为初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据Medscape.com10月10日报道,美国43届感染病年会提供的研究指出,从第一次使用单一剂量奈韦拉平到进一步基于奈韦拉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时间长度可能成为妇女继续受益于奈韦拉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奈韦拉平(NVP)和依非韦伦(EFV)在临床应用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佑安医院接受含NVP和EFV的抗病毒方案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回顾性分析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收录830例病人,其中NVP组192例,EFV组63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年(0.5-3.0年)。在抗病毒治疗48周、96周和144周,NVP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增值分别为(111±52)、(155±56)和(185±67)个/μL,而EFV组分别为(106±54)、(149±63)和(192±72)个/μL。NVP组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0.1%、88.2%和88.4%,而EFV组分别为92.0%、90.2和90.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VP组消化道症状、肝功异常和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EFV组,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显著低于EFV组,两组在血脂异常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VP和EFV具有相似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疗效,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地点:马拉维农村Thyolo区医院。目的:报告临床、免疫学和病毒学结果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同时接受奈韦拉平(NVP)和利福平(RMP)治疗的安全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6—12月的规划数据。结果:在156例接受基于NVP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136例(87%)成功地完成了结核病治疗,16例(10%)死亡,5例(4%)迁出。平均体质量和CD4细胞计数增量(成人)分别为4.4 kg(95%可信区间为3.3~5.4)和140个/mm~3(95%可信区间为117~162)。在完成抗结核治疗且获得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的患者中(n=74),74%的患者病毒载量处于未检出水平(<50个拷贝/ml),17例(22%)患者的病毒载量为50~1 000个拷贝/ml。在基线时,2例(1.3%)患者出现肝中毒。在抗结核治疗期间,2例患者和1例患者分别达到2级和3级谷丙转氨酶升高(每10年的随访发病率为4.2,95%可信区间为1.4~13.1)。没有与肝中毒相关的死亡报告。结论:在马拉维的农村地区,同时服用NVP和RMP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核病治疗效果,并且安全。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随访,将有助于确定目前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我国AIDS患者经国产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血浆HIV毒株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4例经国产AZT、ddI、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的AIDS患者的抗凝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RT-PCR扩增HIV pol区蛋白酶基因和部分逆转录酶基因片段,并测序,登录网站分析耐药突变。结果 26例(21%)患者出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10个位点发生NNRTI耐药突变:K101E/R、K103N/R、V106A/I、V179D、Y181C、Y188N、G190A/S、P225A、K238E和Y318F/S。发生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K103N,为8.1%。11例(8.9%)对台拉韦定(DLV)、依非韦伦(EFV)、NVP均高度耐药;19例(15.3%)对NVP高度耐药;15例(12.1%)对EFV高度耐药;11例(8.9%)对DLV高度耐药。5例(4%)患者出现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L210E、T215F/Y和K219Q/T三个位点,发生率分别为0.8%、1.6%和1.6%。3例(2.4%)分别出现G73C、184K、147L蛋白酶主要突变。48例(38.7%)出现蛋白酶次要突变:L63P/S/T/A为38.7%,V77I为36.3%,193L为33.0%,A71V/T/G为8.9%,K20*/Q/R为6.5%,D60E为0.8%。耐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及时检测基因型耐药对尽早发现耐药变异、避免交叉耐药流行和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在无蛋白酶抑制剂选择压力下,HIV蛋白酶的主要突变及大量次要突变提示,在抗病毒治疗前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病人药疹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对佑安医院门诊2005年1月至2014年7月,开始进行ART时使用含有奈韦拉平组合的18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进行药疹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程度及转归情况分析。结果 188例病人中,男性174例(92.6%),女性14例(7.4%),平均年龄(38.1±16.8)岁(23~72岁);共发生药疹29例(15.4%),发生中位数时间为14天,18例(9.6%)换药。初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进行ART的病人共70例,其中14例(20.0%)在治疗后13天(中位时间)出现药疹,11例(15.7%)换药;CD4细胞计数250个/μL开始治疗的118例,有15例(12.7%)在治疗后18天(中位时间)发生药疹,7例(5.9%)换药。分别进行χ2检验,不同CD4细胞基数病人发生药疹的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药疹后换药率有区别。结论奈韦拉平导致的药疹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的病人,重度药疹发生率高,换药率高,应在初始ART中尽量避免应用奈韦拉平。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索新一代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奈替米星(NTI)对肺结核的疗效、安全性及毒副作用,我们作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奈替米星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