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散发性疟疾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 15例间日疟疟疾临床表现有个体差异,12例疟区发病,3例非疟区发病,10例症状典型,5例症状不典型,经抗疟治疗后痊愈。结论 近年本地区间日疟流行多以散发形式发生,有少部分症状不典型,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
洪美蕊 《河北医学》1996,2(5):515-516
先天性间日疟的临床护理(321400)浙江省缙云县人民医院洪美蕊间日疟是感染间日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以间歇性发热、寒战、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其临床特征。先天性间日疟是因母体怀孕时感染间日疟,疟原虫在胎盘滋生,引起胎盘病变从而传至胎儿;或在分娩时通过...  相似文献   

3.
本人采用民间抗疟穴(暂定名止疟穴_1、止症穴_2)和大椎穴组成“三联抗疟穴”,治疗间日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14例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血中查见间日疟疟原虫,经抗疟治疗(针刺无效者改投氯喹)均获症状控制。男10例,女4例;年龄2~43岁,其中成人与儿童各7例。二、取穴和针刺方法:止疟穴_1在第三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斜向上进针1~1.5寸;止疟穴_2在手背侧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指蹼缘上方、赤白肉际处;有人命名为“疟门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抗疟运动,有不少间日疟患者临床发作不典型,尤其是儿童患者多见。为了探讨其发作规律,现将200例儿童间日症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与结果 1、调查对象:对来自疟原虫镜检站1~15岁的发热病人采血镜检,发现疟原虫者,随机作为调查对象。并给于氯、伯八日正规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为主要的疟疾类型之一,地理分布广,是现今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挑战之一。相关文献显示,无症状和亚显微镜检测密度带虫者比例高,间日疟更易于传播,不同地区间日疟遗传结构有差异、交叉感染和复发趋势明显,且能够引起危及生命的临床症状,间日疟感染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本文综述了东南亚地区间日疟流行情况及其检测、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对血检疟原虫确诊的270例间日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具有间日疟典型症状者,仅占33.33%,强调在疟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无血检条件的特殊情况下,必须结合病史、症状及流行病学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间日疟原虫多核和复居现象,江静波氏认为是间日疟原虫一个亚种、杨柏林氏认为是间日疟原虫固有的形态或某种变异。笔者于1984年9月在珙县王家乡对一例每日发作间日疟病人的原虫象进行了两个临床周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间日疟在我省流行己久,但长潜伏期的间日疟尚未见报道。1985年,我们在韶关市发现输入性潜伏期长达329~352天的间日疟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聚合链酶反应对海南疟区儿童带疟原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疟区儿童带疟原虫的效果,参照文献合成恶性疟原虫(PF)与间日疟原虫(PV)引物各1对,并改进标本处理方法,按PCR检测操作常规,对采自乐东县的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儿童血标本,分别进行PF与PV的PCR检测,同时以厚血膜镜检法对照比较。119例儿童血标本检测结果,PCR法与镜检法的带疟原虫率分别为6.72%和5.04%,镜检发现的PF与PV带虫者,PCR皆可  相似文献   

10.
<正> 为探讨间日疟非典型发作是否与非同步发育的各批疟原虫有关,给临床诊断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作者自1982年以来,对经血检确诊,临床发作在二场以上的135例非典型发作和94例典型发作的间日疟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1978年对我处管内发生的部分间日疟病例(159例)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测定法进行一次追溯性诊断,以检验疟疾诊断的符合率,评价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一、对象:1.在1978年被我处各级医疗人员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间日疟者,计94例。  相似文献   

12.
<正> 作者自1982年以来,对经血检确诊的249例间日疟病人配子体携带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在249例间日疟病人中,携带配子体者72例,配子体率为28.92%。各月(5~10)配子体率分别为20%、32.35%、32.18%、26.58%、28.57%、16.67%。儿童与成人,男性与女性及两年内有无疟史配子体率分别各为26.83%、29.94%;29.58%、28.04%;19.15%、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及恶性疟等4种。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07个国家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人1.5亿,热带非洲每年死于疟疾的儿童逾百万。我国主要流行的是间日疟及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山东5省,发病数几占总数的70%。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等地,海南岛尤较多见。偶见三日疟及卵形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自1998~2010年,先后用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3d 3个疗程,5d 2个疗程和7d 2个疗程根治间日疟的疗效观察,效果比较满意,兹将方法及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7例间日疟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86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67岁,其中143例来自疟区的当地居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某医院65例原发性疟疾(间日疟62例,恶性疟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7例肝肿大,其中间日疟35例,恶性疟2例。肝肿大1.5厘米者10例,3厘米者19例,4.5厘米者8例。肝肿大5~10天,经抗疟治疗后均消退。65例中有黄疸者10例,其中间日疟9例,恶性疟1例。黄疸属轻度至中度,持续3~5天。在有黄疸的10例中,肝肿大者9例。 65例中,脾肿大1.5~4.5厘米者30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校一院1950—1984年住院的疟疾患者共有531例,经病原学确诊者447例。本文试图利用后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西安地区散发疟疾的若干特点,希望有助于疟疾的诊治与预防工作。资料分析一、流行特征本组病例中,间日疟426例(占95.3%),恶性疟17例(内3例同时存在间日疟),三日疟4例。在间日疟患者中,系初次发病者243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接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迅速杀灭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相似文献   

18.
龙岩市辖7个县(市、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中高度流行区。据1937年资料记载,龙岩市二县曾是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是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流行区,五县曾捕获微小按蚊。1950年疟疾发病率达108.03/万,疟疾曾是龙岩市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按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表明双氢青蒿素可迅速杀灭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以我校自制的新抗疟药磷酸羟基喹哌在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毒性较低並对鼠疟和猴疟治疗有效后,首次于1974年11~12月对现症疟疾患者试治的临床结果(以相同剂量氯喹作对照)。治疗组44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14例)于一疗程全部治愈,半数患者随访一月未见复发。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对恶性疟与间日疟均较对照组为短。对照组19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7例),痊愈17例,2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5天和第6天再现原虫血症。不同年龄组以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相同。磷酸羟基喹哌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对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反应;心电图观察除治疗组有4例窦性心动过缓外,未见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