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小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26-126
对105例伤寒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伤寒临床特征变异较大,热型以不规则热多见,占80%,肝脾大明显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缺如,提示:伤寒临床呈非典型变化。  相似文献   

2.
伤寒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温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赵晓云,邵向云[关键词]伤寒,肝损害,并发症近年来,伤寒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国内报告一般约为46.3%,个别报告高达71.3%(1)。我院1991年收治111例伤寒确诊病例,全部检查肝功能,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3例伤寒患者肝脏损害分析表明:乏力纳差53例(100%);恶心呕吐29例(54.7%);肝大及肝区隐痛不适34例(64.1%);黄疸5例(9.4%);TFT试验卅以上53例(100%);GPT75—100单位48例(90.6%),200单位以上5例(9.4%);HBsAg系测51例阴性(96.3%)。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而诊断伤寒肝炎(占伤寒病人11.8%),给予氯霉素及加服保肝药,全部病例随着伤寒症状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表明伤寒患者有部分并发肝脏损害,为一自限性病程。  相似文献   

4.
从1976年到1980年,五年期间我院共收治肠伤寒73例,均系非典型伤寒,其临床经过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发热时间缩短,平均为17.8天,多呈不规则热,少数有弛张热及稽留热。二.全身中毒症状轻。三.相对缓脉减少,只占总病例数的8.2%,儿童多有速脉,玫瑰疹少见。四.肝脏肿大,转氨酶呈轻,中度改变,五年实践证明患者的肝大多于脾大,肝脏损害是伤寒的早期病变部位,也是重要的表现,因此,应把肝大作为诊断伤寒的体征,把GPT作为一项诊断指标。五.合并症减少,合并肠穿孔者仅有2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包括各型副伤寒),为一种急性全身感染性传染病,对机体损害是多方面的,肝损害是其中之一。伤寒引起肝功能损害、肝大和黄疸等早已被注意。近年来由于肝功能检查的普及以及肝活检的应用,对伤寒所致肝损害有进一步了解,并称为“伤寒性肝炎”以区别其它肝病。现将我们5年来收治的176例伤寒,符合本文诊断的57例伤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肝功能正常的30例伤寒作对照,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按门氏菌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仍然是一个遍及全球的腹泻原因,死亡率为20%~30%。临床上多表现为婴儿难治性腹泻及败血症、重症肺炎等,且传染性强、并发症多,特别是发生肝损害者比较多见,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发生肝损害的表现及治疗情况,现将1987~1991年近5年来我院传染科收治的经血、粪便培养阳性的鼠伤寒按门氏菌及婴儿沙门氏菌感染50例发生肝损害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中男38例、女12例,发病年龄在2个月~6岁,其中以4~8个月最多,共30例,占6O%。人院时发病时间,一般为2~5…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均有伤寒之病名,然各有其义。中医之伤寒泛指感而即发的外感病证,西医之伤寒则是感受伤寒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归属沙门氏菌感染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发热、呕吐泄泻、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沙门氏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尤  相似文献   

8.
伤寒、副伤寒合并肝损害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副伤寒引起肝大、黄疸的体征早被注意,近年来由于肝功能检查和肝活检的应用,对伤寒、副伤寒所致的肝损害有进一步的了解,并称为伤寒性肝炎。现将我院1972~1980年收治的伤寒、副伤寒292例中,经化验肝功能者113例,对有肝损害者81例进行分析,并与经肝功能化验正常的伤寒32例对比,探讨其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肝功能检查技术的进步,谷丙转氨酶(SGPT)的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发现伤寒并发肝损害并非罕见。国内外陆续有病例报道。本院1962年以来共收治1,045例伤寒。186例曾作SGPT检查(改良金氏法),其中80例(43.0%)为伤寒并发肝损害:①单项SGPT超过150μ(100μ  相似文献   

10.
谢敏  张春兰 《广州医药》1999,30(6):66-68
为探讨广州地区斑疹伤寒的临床特点,将1990-1999年住院收治的32例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斑疹伤寒呈散发病,多表现为高热,头痛,皮疹及肝脾肿大等,无特异性,误诊率达71.88%,常误诊为伤寒,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及疟疾等。早期外斐氏阳性反应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11.
胆道出血临床并非少见,占上消化道出血第四位。Sandblom报告545例胆道出血原因分析,创伤260例(47.7%),感染性153例(28.1%)。而我国胆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感染性(占87%)。其中以胆道蛔虫最为常见,其次是胆管结石。出血多来自于肝内(占94%),肝外者少见。我科1977年至1985年收治胆道出血患者13例,均为肝内胆道出血,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伤寒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类型较多,不下数十种,可累及全身各系统,特别是耐氯霉素菌株出现后,并发症似有所增多。目前国内报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24.7%~61.6%,而且一个病例可同时发生多种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伤寒肝  相似文献   

13.
伤寒47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伤寒47例误诊原因分析,本组误诊率为42.7%,对非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认识不足,不注意鉴别原发病和并发症,过于强调肥达氏试验阳性的诊断价值等,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从1997~2001年的8.3%(3/36)上升至2002~2006年的28.6%(12/42)。男性41例、女性37例,全年均有散发。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血/骨髓培养阳性率33.3%,肥达反应阳性率82.1%。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平均热退时间(5.3±2.5)d。结论近年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伤寒、副伤寒多呈不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一般临床诊断不难,但是缺乏伤寒特征性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伤寒病人36例,其中23例入院时诊断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63.89%。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5年经粪便培养证实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40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药敏及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婴幼儿多见,特别是6月-2岁多见;绝大部分病例出现腹泻及发热表现;全部病例炎症特异性指标并不能反应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或是提示感染了鼠伤寒沙门菌;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 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85.74%、氨曲南敏感率78.57%,头孢他定敏感率为64.28%,对头孢曲松敏感率为57.14%,敏感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结论:粪便培养是确诊鼠伤寒肠炎的重要方法,结合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67年4月至1981年12月收治的伤寒病人约占总住院人数的0.5%,且多为青壮年。肠穿孔是伤寒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收治的伤寒病人中肠穿孔的发生率为12.6%。伤寒病人一旦发生肠穿孔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穿孔修补并腹腔引流术。我院从1967年4月至1981年底曾对97例伤寒肠穿孔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97例手术中,术后发生肠瘘者25例,约占手术病人的  相似文献   

18.
伤寒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潮双 《医学综述》1997,3(11):529-533
<正>伤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近年由于伤寒疫苗的接种,早期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及伤寒杆菌菌株的变异,使伤寒临床变异较大,非典型病例增多,兼症的种类显著增多,达30种以上,其发生率16.5~83.9%,约半数病例呈两种以上的多系统损害。伤寒的兼症,早年以肠出血、肠穿孔为多见,近年临床上以伤寒肝炎、呼吸系统兼症等较常见。有些并发症发生于主症之前,掩盖了伤寒的主要症状而造成误诊。因此,及早认识和防治兼症,对伤寒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降低病死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的一些文献按系统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654例确诊患者的肝扫描结果,其中肝内占位性病变符合率为94.4%,假阳性率为5%,并讨论了误诊原因,强调多体位及多脏器联合扫描对提高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的原因复杂,多由细菌经胆道系统和门脉系统感染引起,亦有报道多为原发,部分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和肝肿瘤有关,但是抗炎不彻底,手术后残腔感染亦是脓肿形成的多见原因。肝脓肿占器官脓肿的13%,如仅应用大剂量抗生素而不进行脓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