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燕  马强 《中医药信息》2012,29(1):67-68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阴或阴虚不能纳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上以滋阴清热、宁心疏肝为主,鲜有从肝气虚、阳虚及肺虚肝郁论治失眠症者。从临床来看,运用补肝、温阳及补肺调肝之法治疗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程平荣  晋献春  陈勇鹏 《河北中医》2011,33(8):1148-1149
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范畴,是以夜间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彻夜不眠。中医学认为,失眠症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致。临床辨证常分为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等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常见症状及证素特点,为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采用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分析围绝经期失眠症肝郁患者的症状分布情况及不同肝郁分级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特点。结果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潮热汗出、眩晕、骨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等;主要病位证素为肾、脾、胞宫和心神;主要实证病性证素为痰、湿、血瘀和热;虚证病性证素为阴虚、气虚、血虚与阳虚。结论围绝经期失眠肝郁患者多兼肾、脾、胞宫和心神等脏腑的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元御《四圣心源》归纳出了“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的“一气周流”理论模型,认为“一气周流”学说切中人体生理的本质,可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立法。失眠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中医内科学中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心胆气虚证等证型。本文通过用一气周流的理论来初步阐释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辩证及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波  白丽萍  米新 《陕西中医》2006,27(5):543-54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辩证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结果:本组60例中,总有效率93%。提示:辨证治疗是治疗失眠症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演变规律始则阴虚热盛,继则气阴两虚,终则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液少则血液不畅而成瘀;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缓慢涩滞,亦可成瘀;瘀血形成之后又可阻滞气机,使津液失于敷布,以致加重糖尿病病情而出现多种晚期并发症。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又提出气虚阴亏血瘀学说、瘀血学说、脾虚学说、肝郁学说等。笔者认为,其中气虚阴亏血瘀学说更切合临床,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异常可能是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血瘀证的形成也可能与血管内皮屏障功能下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纤溶功能障碍有关。总之,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瘀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为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合并黄疸患者中医证型的规律。方法:选取19例恶性肿瘤伴有黄疸症状的患者,调查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辨证分型、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胆红素、预后情况等。并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证素特点。结果:19例患者辨证分为7种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证""湿热困脾证,肝郁脾虚""水湿困脾,血瘀内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血瘀内结证"及"肝郁脾虚,湿热困脾证"。肿瘤患者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型高于其他证型。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气虚,气滞是肿瘤患者合并黄疸之主要病性证素。患者病性分布为虚实夹杂。结论:肿瘤合并黄疸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证;病位证素主要分布在肝、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气滞。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研究中医学肝郁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症前额叶皮层-伏隔核-腹侧被盖区(PFC-NAc-VTA)神经环路进行肝郁证研究的思路。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症与中医学肝郁证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性,以及神经环路与抑郁症、中医学肝郁证的关系。分析得出抑郁症与中医学肝郁证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具有相似性,且神经环路功能结构的异常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中医学肝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因此认为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症与中医学肝郁的相似性,可以从抑郁症PFC-NAc-VTA神经环路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医学肝郁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学麟教授认为肝郁证病位在肝,与脾肾等相关,肝郁证的成因绝非情志异常一端,其病机变化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郁阳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血热证5种证型,治以疏肝解郁为大法,兼以健脾、养血、清热、滋阴,灵活辨证加减,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白涩症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白涩症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气虚、水不涵木、肝郁血虚、阴伤挟湿热、肺阴不足、肾阳不足 8个证型 ,并据证立法拟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荣林教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对失眠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睡眠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关,尤其与肝胆关系密切,在治失眠症方面着重从肝胆论治[1]。笔者跟随其临证学习,发现他运用膏滋方治疗以血虚肝郁型为主的失眠症疗效明显。膏滋方善于补虚扶弱,对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等疾病患者能有效促使虚弱者达到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血虚肝郁型失眠症本质系虚证,属于膏滋方善调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2.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心神失常的功能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虽然累及脏器多,笔者认为其发病因于肝,提出从肝论治该病,分为肝郁血虚、心失所养型,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型,肝郁血滞、心脉痹阻型几个证型进行治疗,从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作者将白涩症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气虚、水不涵木、肝郁血虚、阴伤挟湿热、肺阴不足、肾阳不足8个证型,并据证立法拟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总结。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崩漏为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脾虚肝郁,病机之本为脾胃气虚,并根据脾虚与肝郁之轻重不同,将该病分为脾虚失统及肝郁血热两种证型。治疗上以健脾疏肝止血为主要原则,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辨证论治,药证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注意经期卫生、调畅情志、调整饮食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疗法》2020,(1):10-11
徐莲薇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为脏腑功能失调、冲任虚损、肝脑-天癸、肾-冲任-血室轴失衡所致,病机为冲任气血阴精亏虚为主,虚多实少。临床分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亏虚、肺肾阴虚、阴虚血燥、阴阳两虚、肾虚血瘀、肝郁痰湿等证型;证型多有兼加,以脾虚肝郁证多见,其次,为肝郁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治疗以补虚泻实、虚实兼顾为总则,常用健脾疏肝、养肝填精、调补冲任等治法,选药侧重疏肝健脾、益肾填精、调冲任、补气血,用药平和,结合辨证调护,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王凌志 《中医研究》2012,25(5):12-13
儿童抑郁症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致的一类病症,其病机以肝气郁滞为主,可累及心、脾、肾等脏,而兼见心火亢盛、脾气亏虚、肾精不足、脑海失充之证.临床将其可分为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肾精不足4型,分别进行辨证论治,发现从中医学的角度认识及防治儿童抑郁症是遏止儿童抑郁症患病率上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宫内节育器引起月经失调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节育器 (IUD)引起的月经失调 ,中医学认为是金刃所伤 ,胞宫血络受损 ,瘀血阻滞 ,血不归经所致。瘀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气虚、血热是其病理基础。按中医辨证论治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阴虚血热、气血两虚三型 ,采用活血化瘀、育阴清热、益气健脾三大治法 ,临床实践证明 ,其中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吕旭阳  裴静波 《新中医》2015,47(3):14-16
沈元良教授临证擅长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临床对盗汗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将盗汗分为阴血亏虚型、营卫不和型、湿热郁阻型、气虚不固型、肝郁脾虚型等五个证型加以辨证施治,同时,沈教授指出,临床还有其它原因引起盗汗,如阳气亏虚型。所以,在临证时除辨证分型外,应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患者发热除了感染的原因之外,进展期肿瘤发热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并发症状之一,主要与肿瘤本身坏死组织的吸收有关,中医学认为是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痰湿不化)、毒热内结、脏腑虚损及阴阳失调的结果,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发热的辨证.切忌一见发热就滥用寒凉.应遵循阴虚发热者治宜滋阴清热;血虚发热治宜补益气血;气虚发热治宦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肝郁发热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泄热;血瘀发热治宜活血化瘀.证候有兼夹者,治疗应予兼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围绝经期失眠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以20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无临床症状者围绝经期女性为对照组。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不同,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在2组间的分布差别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围绝经期失眠症发病的体质有平和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对应分析提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存在对应关系,气郁质与肝郁化火证存在对应关系,阳虚质与心肾不交证存在对应关系,气虚质与心脾两虚证存在对应关系。结论围绝经期失眠症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是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