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热塑膜固定体位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固定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患者X轴、Y轴以及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1.62±0.71)、(2.03±1.17)、(1.42±0.83)mm,均小于对照组的(2.21±1.53)、(2.96±2.12)、(2.89±2.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2.716、4.529, P=0.015、0.008、0.000<0.05)。结论临床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翼型板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摆位误差,确保患者放疗准确性,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0例,利用俯卧体架(abdomen board)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120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cm,(0.373±0.090)cm,(0.302±0.078)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14±0.012)cm,(0.034±0.022)cm,(0.020±0.017)cm;每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20例患者均顺利按放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CBCT扫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多次重复摆位必然存在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保证靶区剂量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扫描在宫颈癌病人调强放疗摆位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病人20例,利用俯卧体架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初次治疗前对病人行锥形束CT扫描,治疗过程当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获取病人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并在线校正.结果 20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20次CBCT扫描验证,校正前病人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0.373±0.090)、(0.302±0.078) cm;校正后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14±0.012)、(0.034±0.022)、(0.020±0.017) cm;每例病人治疗过程中摆位的误差逐渐降低,体位重复率高,20例病人的放疗按计划顺利完成,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BCT扫描有利于对摆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以保证实施准确的处方剂量,减少辐射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患者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重复性及误差情况,从而确定摆位扩边的大小.方法 选取IMRT的宫颈癌患者36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比较,测算出X轴、Y轴、Z轴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总体系统误差X轴为(-0.80±1.49)mm,Y轴(-0.19±2.32)mm,Z轴(0.21±1.59)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40 mm、0.63 mm和0.38 mm.计算出各个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4.01 mm、6.25 mm和4.23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数据分析,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李莹莹  王凡  陈香存  肖亮 《安徽医药》2017,21(5):873-875
目的 比较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滑轨CT(CT on rail)与电子射野影像(EPID)测量的摆位误差,评价CT on rail在宫颈癌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宫颈癌IGRT的病人15例,每周扫描一次EPID正侧位片和CT on rail图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影像系统(DRR)进行配准,CT on rail图像进行灰度配准和骨性配准,得出三组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最终对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 on rail灰度配准组所测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EPID组 (P<0.05);骨性配准组Y、Z轴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EPID组(P<0.05),灰度配准组在X、Y轴的摆位误差较骨性配准组缩小,尤其在Y轴上(P<0.05).结论 在宫颈癌IGRT中,CT on rail较EPID 能更好地测量摆位误差,使放疗靶区更精准;在采用CT on rail引导宫颈癌IGRT时,灰度配准优于骨性配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每周通过EPID测量一次摆位误差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拍摄350张正侧位验证片,获得350组摆位误差值.其中89%的误差值≤5 mm,98.2%的摆位误差值≤3 mm.测得在X、Y、Z轴方向的MPTV值各为:2.58 mm、3.80 mm、4.34 mm.结论 EPID在测量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其测量的误差值而计算出的扩边值符合临床放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来源与摆位扩边估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KV级Varian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来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OBI引导技术统计所需时间为,摆位时间(49.2±15.3)s;图像获取时间(146.8±16.1)s;治疗总时间(812.4±197.3)s。放疗后3个月复查,CT扫描局部肿瘤缩减有效率为100.0%。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13例。急性期放射反应,放射性皮炎2例(5.56%),均为1级或2级;放射性肺炎2例(5.56%);放射性食管炎1例(2.78%)。将入组肺癌患者摆位后拍摄的162张靶区位置OBI图像与DDR图像中的骨性标志点进行匹配比较,测量出左右方向(X轴)、头足方向(Y轴)、胸背方向(Z轴)的摆位偏差数据。其中系统误差值为:X轴2.27mm,Y轴4.72 mm,Z轴1.16 mm。随机误差值为:X轴1.24 mm,Y轴2.13 mm,Z轴1.41 mm。利用CTV-PTV扩边公式计算出患者调强放疗技术的总体摆位偏差的外扩边界数据估计值。其中X轴5.41mm,Y轴10.93mm,Z轴3.31 mm。结论:OBI引导调强放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精确的定位、摆位是提高放疗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不同匹配方式对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不同匹配方式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间在我科行根治性、姑息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45例.每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机摄取锥形束CT(CBCT)图像两次,在图像采集条件和方法,图像匹配区域、图像重建模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XVI系统分别采用骨匹配和灰度匹配观察对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骨匹配的摆位误差结果在X、Y、Z轴方向上分别为(-0.27±0.19)mm、(-0.78±0.35)mm和(0.67±0.22)mm;灰度匹配摆位误差结果在X、Y、Z轴方向上分别为(-0.29±0.18)mm、(-0.15±0.31)mm 和(0.57±0.18)mm.对两种匹配方法分别在X、Y、Z轴方向上进行比较,X、Z轴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相同配准框和图像质量下,摆位误差符合临床要求;但患者的摆位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普通放疗中应用ORFIT架固定的临床作用与意义。方法58例宫颈癌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放疗中应用ORFIT架固定,对照组放疗中使用真空垫固定,每位患者经过3次放疗后对比患者放疗中ORFIT架与真空垫使用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小肠、膀胱照射体积为(16.0±2.6)mm3、(6.0±2.2)mm3、(69.0±12.2)mm3和(44.0±7.9)mm3,与对照组的(19.0±3.8)mm3、(11.0±4.5)mm3、(77.0±7.2)mm3、(66.0±7.8)mm3相比占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普通放疗摆位中应用ORFIT架固定可以有效减少小肠和膀胱受射线照射剂量的体积,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胸腹部肿瘤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科胸腹部及盆腔肿瘤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摆位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为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胸腹部及盆腔肿瘤患者30例,用真空垫加体膜固定,放疗前将移中心后的图像保存在计算机上,第二周开始每周在模拟机下按治疗条件一起复位,采集校野图像,与移中心后保存在计算机上的图像配准,用“#”型界定器测量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由公式得出我科体部肿瘤放疗外扩PTV的理论边界X、Y、Z方向分别为5.08 mm、6.73 mm、4.52 mm.结论 通过对摆位误差的分析确定CTV到PTV外扩边界的大小,使治疗计划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科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IMRT)摆位误差情况,为放疗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胸腹部肿瘤患者20例,在放疗过程中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每周拍摄正侧位电子射野图像1-2次。在EPID下将电子射野图像与数字重建图像(DRR)配准,测定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40张电子射野影像中,212张(88.3%)误差不大于3mm,232张(97.0%)误差不大干5mm。总体系统误差分别为X轴(-0.78±1.49)mm、Y轴(-0.18±2.34)mm、Z轴(0.24±1.60)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则分别为0.35mm、0.60mm和0.35mm。计算得出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3.96mm、6.28mm、4.25mm。结论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尽管有真空垫、热塑面模等体位固定装置,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摆位误差,建议通过摆位误差的监测和纠正提高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真空袋联合乳腺托架和单纯乳腺托架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乳腺癌锁骨上野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30例行乳腺结合锁骨上野照射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用真空袋联合乳腺托架固定,对照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CBCT和正交KV影像引导所得患者在X、Y、Z轴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两组首次摆位误差,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分布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X、Y、Z轴方向的首次摆位误差分别为(0.32±0.25)、(0.37±0.47)、(0.53±0.36)cm,均小于对照组的(0.54±0.37)、(0.49±0.35)、(0.55±0.39)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获得750组误差,每组375组图像。实验组在X轴、Z轴方向的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分别为(0.29±0.25)、(0.18±0.19)cm,均小于对照组的(0.39±0.32)、(0.26±0.2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Y轴方向的图像引导后摆位误差为(0.31±0.29)cm,小于对照组的(0.33±0.2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系统在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体模制作、CT定位和放疗计划的设计。治疗中心精度的验证:对复位后的治疗中心进行层厚2mm的扫描,经计算机重建后的复位中心与放疗计划的治疗中心,即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对比,测出其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治疗中心准确度验证: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拍摄0度和90度的射野验证片,通过与DRR对比,计算出实际治疗中心与放疗计划中心在X,Y,Z轴上的误差。结果 CT模拟过程成功率100%。治疗中心精度验证显示,宫颈癌在CT模拟的复位中心和放疗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1.5mm,Y轴为3.0mm,Z轴为2.0mm;准确度验证显示,宫颈癌在加速器的实际治疗中心和放疗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误差为2.0mm,Y轴为3.5mm,Z轴为3.0mm。结论 CT模拟定位是宫颈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的重要环节,其定位的精确度高,误差小,能使周围的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盆腔肿瘤常规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重复摆位验证的测量数据分析,找出误差原因,提高放射治疗重复摆位的准确度。方法 20例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通过真空固定袋仰卧于床上定位并拍摄定位片,进行等中心方式放疗,每周拍验证片,与原定位片比较,测量摆位误差。结果通过20例患者,共166张验证片和原始定位片相对比,X、Y、Z轴误差分别为(0.49±0.28)cm、(0.3±0.19)cm、(0.6±0.24)cm,正、侧面移位旋转为(6.9±2.5)°、(4.8±2.7)°。结论盆腔肿瘤放疗中重复摆位存在一定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考虑与患者关节活动、年龄、胖瘦、放疗工作者的素质、设备质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观察该技术在提高宫颈癌治疗摆位精度方面的优势。结果使用图像引导技术进行放射野的确定,使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2.32±0.02)mm、(1.23±0.01)mm和(-1.46±0.04)mm,旋转轴误差分别为(0.12±1.21)°、(-0.07±1.50)°和(0.43±1.07)°,平均误差均比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图像引导技术在宫颈癌定位时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降低实际放疗时出现的摆位误差值,提高放疗效果,有较好的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摆位误差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3月到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114例腹部肿瘤施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43例自由状态下摄取电子摄影装置(EPID)影像资料;第2组35例为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摄取EPID影像;第3组46例进食后60min摄取EPID影像,每组每周摄取正侧位两张EPID监控影像,通过iViewGTRelease3.2b134软件系统与计划系统重建获得的DRR图像进行匹配。结果自由状态下摆位误差平均数值为X轴2.1mm、Y轴3.1mm、Z轴2.9mm、波动值X轴±2.4mm、Y轴±3.7mm、Z轴±2.6mm;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1.7mm、Z轴2.5mm,波动值为X轴±2.3、Y轴±1.7、Z轴±2.5mm;第3组饭后60min摆位误差均数值为X轴2.0mm、Y轴2.9mm、Z轴2.7mm,波动值X轴±0.8mm、Y轴±3.5mm、Z轴±2.3mm。结论呼吸运动对适形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大于饮食对所引起的放疗误差,呼吸运动主要影响Y轴方向,进食主要影响X轴方向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基于头颈肩热甥膜固定的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中分次治疗内的误差.方法 选取50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固定的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于摆位后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拍摄治疗摆位点的正位(机架角度0°)、侧位(机架角度90°)验证片,通过MOSAIQ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治疗摆位点在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位移.结果 50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 16.53±0.52) min;所有患者共进行了300次的摆位点验证匹配,其中X、Y、Z 三维方向分次间治疗摆位点位移分别为(0.45±0.32)mm、( 0.72±0.46 )mm和(0.63±0.45) mm.结论 采用头颈肩热甥膜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中分次治疗内的治疗摆位误差虽然较小,但在设计时,对PTV的摆位扩边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时,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的测量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研究对象均为此阶段某院收治的60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患者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两组患者均在首次放射治疗前给予CBCT验证,并将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的线性误差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误差共四个维度的误差数据,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误差数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X轴、Y轴及前后轴线(Y轴)的旋转三个维度的摆位偏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Z轴偏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用头颈肩面膜固定体位技术可减小其摆位误差,并显著提升其精准度,故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鼻咽癌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的比较,找出摆位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方法以进行放射治疗的40例鼻咽癌患者为对象,20例患者接受常规外照射,另外20例行适形放疗,对其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拍摄120张射野验证片。常规放疗组摆位误差x轴(3.95±2.10)mm、Y轴(3.50±2.03)mm和Z轴(3.02±2.10)mm大于适形放疗组的x轴(1.78±1.03)mm、Y轴(1.53±0.92)mm和z轴(1.60±1.11)mm。结论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采用适形放疗可以减少摆位误差,有效地提高摆位的雷傅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子照射野成像系统(EPID)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协和临床学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7例,分析患者行放射治疗时的EPID图像共231幅,并与CT-simDRR图像进行解剖标志比对,测出其治疗中心在X、Y、Z方向上的误差(dx、dy、dz),分析影响误差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实际治疗中心与计划治疗中心在X轴上误差(dx-all)为(3.5±2.0)mm,Y轴上误差(dy-all)(4.4±2.6)mm,Z轴上误差(dz-all)为(-6.5±4.2)mm。dz-all与dx-all及dy-a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4)。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x-up、dy-up、dz-up分为(2.5±1.4)、(3.2±1.5)、(-4.5±2.0)mm;中段(dm)及下段(dl)分为(4.2±2.3)、(5.2±2.9)、(-7.2±3.0)mm(;4.4±1.7)、(5.0±2.5)、(-6.8±2.9)mm。颈段及胸上段患者的误差(dup)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患者(dm及d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2;t=2.22,P=0.05;t=11.23,P=0.000)。放疗期间每周测患者体质量发现,随放疗次数的增加(时间增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体质量下降(0~2.5kg);分析体质量变化与治疗中心误差变化发现,不管是颈段、胸上段或是胸中下段肿瘤,摆位误差变化均与体质量的下降呈正相关,即体质量下降越多,误差越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D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胸中段及胸下段者,对于治疗期间体质量明显变化的患者及时进行重新定位有利于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