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纯手术与术后放化疗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手术组(86例)和术后放化疗组(82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资料构成比应用χ2检验,应用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3.9%、52.4%、43.5%,26.5%、40.8%、43.4%和5.3%、11.4%、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20、0.008、0.005、0.000);N分期和治疗方式为局部/区域复发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01、0.003);分化程度和T分期为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45、0.020)。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POCRT)组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4.2%(38/86)和29.3%(2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9.8%(17/86)和13.4%(1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仍有较高的复发率,术后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能否降低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切除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6年12月间,57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除1例行探查术外,其余56例均用一次性管状吻合器行右胸内食管胃弓上或胸膜顶吻合。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8.3%(56/57),胸部切口感染5例,腹部切口感染2例,胃残端漏1例。术后拔除胸引管时间3~39 d(平均9.9 d),术后经口进食时间6~39 d(平均11.3 d),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选择性经上腹、右胸二切口根治性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操作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不同模式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治疗的食管鳞癌(ESCC)患者的资料,共纳入542例患者,其中放化疗(NCRT)组137例,化疗(NCT)组241例,免疫加化疗(NICT)组164例;女性198例,男性344例;≤65岁289例,>65岁253例。首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病理缓解(MPR)率、病理完全缓解(pCR) 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安全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NCRT组的MPR率和pCR率分别为66.4%(91/137)和35.8%(49/137),NCT组分别为35.3%(85/241)和6.6%(16/241),NICT组分别为63.4%(104/164)和31.1%(51/164)(χ2=1.67, P<0.001)。NCRT组的1、2、3年的OS分别为89.8%、82.3%、72.3%,NCT组分别为85.9%、71.4%、61.4%,NICT组分别为91.9%、81.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P<0.01);NCRT组的1、2、3年的PFS分别为81.5%、67.9%、66.6%,NCT组分别75.9%、61.0%、53.5%,NICT组分别为80.1%、65.5%、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T分期、N分期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CT对比,NICT与NCRT有更高的pCR、MPR和生存获益,因此新辅助免疫可作为食管癌术前治疗手段之一,但仍需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LODDS对接受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1 54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回顾性分析LODD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LODDS对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61.7%和52.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1.354 1为LODDS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0.05)。不同治疗模式的3组患者进行1:1:1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PSM)后,每组205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病变粘连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方式、pTNM分期和LODDS为影响患者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ODDS数值较小组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性治疗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χ2=81.470、5.182,P<0.05),但术后化疗(POCT)与术后放化疗(POCRT)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LODDS数值较大组显示POCRT组患者的OS优于其他两组(χ2=4.151、24.020,P<0.05),且POCT与POCRT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5)。结论 LODDS为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一结论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不同照射野范围的毒副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颈、胸、腹三野联合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213例。用配对法分为3组:术后放疗“T”型大野组70例,术后放疗“T”型小野组70例和单纯手术组73例。“T”型大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贲门旁胃左动脉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T”型小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于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4 Gy,分27次,每次2Gy,5次/周,5.4周完成。结果 术后放疗大野组恶心、食欲不振、胸腔胃溃疡出血及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的毒副作用明显重于小野组,大野组有6例死于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3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小野组仅1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大野组、小野组和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43.9%、23.6%(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4.7%、68.9%、47.3%(P>0.05);3组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15.7%、15.7%、41.1%,大小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2.9%、17.1%、19.2%(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放疗小野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且毒副作用轻,患者能够耐受。建议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及原食管瘤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中段食管癌采用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分析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对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调强放疗的7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63.6(36.5~85.3)岁。73例患者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放疗体位固定方式:胸腹平架上举固定(双手交叉置于额头)组24例、胸腹平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5例和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双手置于体侧)组24例。第1周行锥形束CT 5次,后续每周1次。记录配准前后区域内的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和腹背(Z)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测量3种不同放疗体位固定方式的肩锁关节平移摆位误差并分别计算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X、ΔY、ΔZ和三维空间位移d。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分别共行208、195和195次锥形束CT扫描,3组的平移摆位误差分别为X方向:(0.19±0.15)、(0.16±0.15)、(0.14±0.14) cm;Y方向:(0.30±0.24)、(0.27±0.22)、(0.21±0.20) cm;Z方向:(0.20±0.14)、(0.17±0.18)、(0.16±0.17) cm。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在3个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均小于另外2组,除与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在Y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5~5.89,均P<0.05)。3组的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分别为(0.24±0.17)、(0.28±0.16)、(0.23±0.13) cm。胸腹平架上举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Y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1±0.11) cm对(0.13±0.11) cm,Z=−2.16,P<0.05];胸腹平架体侧固定组与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组的肩锁关节的位置移动幅度ΔZ [(0.18±0.15) cm对(0.12±0.10) cm, Z=−4.19,P<0.001]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d [(0.28±0.16) cm对(0.23±0.13) cm, Z=−3.63,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需要行锁骨上下区放疗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颈胸一体架体侧固定方式在平移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的三维空间位移上明显优于胸腹平架固定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锁骨上下区的治疗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求有效地从肿瘤手术标本中分离出较多的TIL前体细胞并保持高度增殖能力和抗瘤生物活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文献介绍的直接分离诱导培养法和酶消化分离诱导培养法对食管癌手术标本进行TIL细胞分离 ,将分别获得的TIL前体细胞数 ,诱导培养增殖速度及抗癌细胞生物活性的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直接分离诱导培养法获得的前体TIL细胞数少 ,但诱导培养增殖的速度快。而酶消化分离诱导培养法 ,获得的前体TIL细胞数多 ,但诱导培养增殖的速度慢。两法分离诱导培养增殖的TIL抗肿瘤活性是一致的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直接分离诱导培养法 ,操作简单 ,节省酶试剂 ,并能保持TIL的抗肿瘤生物活性 ,是一种较理想的TIL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选择性食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68例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 ,了解临床分期和影像分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6 8例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行选择性食管动脉灌注化疗 ,并随访 6个月。结果 患者的总缓解率及中、晚期缓解率分别为 48 5 % ,6 1 9%和 2 6 9% ,中晚期疗效相差显著 (P <0 .0 5 )。影像Ⅰ Ⅳ型的缓解率分别为 42 3 % ,5 2 0 % ,6 4 3 %及 0 % ,型间相差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中下段食管癌疗效可靠 ;临床分期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 ;但影像分型对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食管破裂的特征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破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从1954年至今共收治食管破裂62例临床资料。62例均经上消化道碘油造影,纤维食管镜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证实。其中自发性食管破裂11例,食管异物所致15例,外伤性2例,医源性损伤34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食管修补43例,食管部分切除、胃或结肠代食管5例。空肠造瘘术、胸腔闭式引流和/或纵隔引流治疗14例。结果 误诊9例(14.5%)。治愈58例,死亡4例。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口服亚甲蓝后胸穿或胃镜检查有助诊断和减少误诊。积极手术治疗,慎重选择保守治疗。不能一期手术修补者,充分引流可使病人有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12.
13.
王利利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03,27(3):138-140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关心肿瘤杀伤情况的同时,越来越关注机体健康组织的辐射损伤程度。现从辐射防护的角度出发,简述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运用重离子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影像学指导的放射治疗等技术对食管周围正常组织的防护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食管置入内照射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后支架置入的时间和置入成功率、即时疗效、近中期疗效、生存期、并发症、体重、血象、免疫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平均(18±5) min,置入成功率100%,释放过程中无放射粒子脱落,吞咽困难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轮胎爆炸致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轮胎爆炸伤致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检查右侧气胸,右肺压缩60%,左眼出血、左眼泪小管断裂,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收住眼科治疗.胸科会诊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处理.后出现液气胸,胸腔引流管中引流出浑浊胸水,行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食管破裂.受伤后28 h转入胸外科,二期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轮胎爆炸致食管破裂比较罕见、少见,易误诊.首诊时要尽早行胸部CT、食管造影等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右半结肠梗阻38例,3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2例行回肠造口术;其余80例低位梗阻患者中5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10例行Mile’s术,8例行Hartmann术,9例行结肠造口术,术后低位梗阻一期切除吻合43例患者中4例出现吻合口瘘,10例Dixon+横结肠造口术者未出现吻合口瘘。死亡2例。结论一定条件下,一期切除吻合是治疗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可行、有效的方法。顺行结肠灌洗可提高一期根治切除率。直肠癌行Dixon+横结肠预防造口术是值得借鉴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在可切除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狭窄或食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放疗后并发食管狭窄及食管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X线监视下放置Z形全覆膜食管支架,分析支架置入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58例食管支架均放置成功,术后患者进食恢复通畅、瘘口封闭,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有效迅速缓解,放置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术后出现胸痛52例(89.7%),恶心呕吐31例(53.4%),轻度消化道出血21例(36.2%),前两项经对症处理后可有效控制,后者自行好转。结论 采用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并发的食管狭窄及食管瘘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内放疗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放疗支架(即125Ⅰ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捆绑125Ⅰ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到病变部位。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食管穿孔、大出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复查示14例病变体积较前不同程度缩小,1例病变增大且组织长入支架上口,发生再狭窄。结论食管内放疗支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