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心搏呼吸骤停者,依据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延时插管(入院后由院内麻醉师进行),观察组给予及时插管(由院前急救医务者进行),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插管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率、存活率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中,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可以考虑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9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医护人员立即行气管插管(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33例患者入院后则由麻醉科医师行常规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分别为55.56%、52.78%,对照组分别为30.30%、27.27%,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为96.97%,两组气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为(2.10±0.65)min,对照组为(4.72±1.20)min,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经口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显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频率、深度以及峰压限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1例入院后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以插管时机分为立即插管组(A组,36例)和先行无创通气待氧合达到90%以上再行插管组(B组,46例);以完成插管时间分5 min内插管成功组(C组,21例)和>5 min插管成功(D组,24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气道峰压报警线设置分40 cm H2O[(1 cm H2O=0.098 k Pa),E组,26例]和60 cm H2O(F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及对氧分压和分钟通气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院成活率、自主循环维持(DOSC)时间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者DOSC时间、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分钟通气量和氧分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动气管插管的时间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复苏过程中保证基本的氧供;合理的按压频率、深度及报警线设置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在手术室外急诊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手术室外呼吸心跳骤停需急诊气管插管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用Glide scope可视喉镜插管,B组用普通喉镜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声门显露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插管时间为(11.6±6.7)S,明显短于B组插管时间(28.7±11.5)S;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B组(90%)(P<0.05),且A组声门显露好,并发症少。结论可视喉镜用于手术室外急诊气管插管可明显改善声门的显露,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为复苏争取时间,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实施气管插管对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时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救护,观察组采取急救现场气管插管救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记录且计算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急救前血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时接受气管插管后,血气相应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相比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时及时予以气管插管能够有效保障气道安全,提高急救成功率,避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预后和出院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389例临床复苏成功患者的资料,以气管插管时机与出院率的关系为重点。按现场诊断心跳骤停到气管插管完成的时间,分为3min以内组(A组,n=209)和以上组(B组,n=143);按到达急诊室至气管插管完成的时间,分为5min以内组(C组,n=9)和以上组(D组,n=38),计算各组出院率;采用SPSS11.0系统软件处理。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9.75%(389/3988),其中,出院59例占1.48%(59/3988)。A组出院率19.62%(41/209),B组6.99%(10/143),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出院率88.89%(8/9),D组0(0/28),C组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及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并做好院前院内气道管理的衔接,可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成功患者的出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期间在某院抢救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78例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n=147)和对照组(n=131)。将我院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其中接受过系统培训,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急救;未接受过培训,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普通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急救。观察并比较接受两组护理人员急救的急危重症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24h存活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急危重症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和24h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优秀的护理人员能够显著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24h存活率。因此应加强我院各科室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心肺复苏和器官插管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ICU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的抢救流程。方法:98例在ICU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插管组,每组49例,常规组严格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率持续按压,使用皮囊一瓣膜一面罩复苏器(BVM)行人工呼吸,按30:2的比例进行,插管组待气管插管前准备完成后立即予经口气管插管,并在连接呼吸机的同时予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率持续胸外按压,予每6秒给予1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结果:常规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36.7%,插管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29例,成功率5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充分监护的ICU患者,可以发现早期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可以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气管插管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衰竭及呼吸、心跳停止病例 5 5例 ,根据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 ,一组 34例 ,行早期气管插管 ;二组 2 1例 ,行晚期气管插管。结果 早期气管插管组心肺复苏成功 2 3例 (6 7 7% ) ,出院存活 18例 (38 1% ) ;晚期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8例 (38 1% ) ,出院存活 5例 (2 3 8% ) ,两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存活率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在患者尚未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 ,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晓琳 《医药世界》2009,11(5):159-160
目的:探讨围心搏骤停期心肺复苏的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我院急诊科2005-10/2009-01抢救的围心搏骤停期患者120例,院前50例,院内7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因适时采用电除颤或气管插管术。结果:复苏成功43例,院内患者86.21%处于急诊监护中,复苏成功率41.43%,高于院前复苏成功率28%,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及时发现围心搏骤停期的早期信号,适时电除颤或气管插管,可能避免心搏骤停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6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难易程度、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5.34±6.35)s、97.37%、36.84%和(212.28±15.34)s、26.3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在院前抢救时操作简答、时间短且安全有效,便于安全转移患者,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5):175-17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从2014年1月~12月,共6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采用普通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观察组从2015年1月~2016年8月结束,共80例心跳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抢救平台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1)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对比,观察组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CP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除颤时间(1.30±1.33)min、气管插管(2.60±2.61)min、静脉输液时间(125.75±28.50)s明显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复苏成功率提供相应的建议。方法对本院急诊2011年1月~2012年5月108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越大,心肺复苏成功率就越低(P〈0.05);在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的患者(P〈0.05);电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除颤者(P〈0.05);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插管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未插管者(P〈0.05)。结论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梁婷  朱敏 《贵州医药》2023,(10):1646-1647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作用。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采用优化护理急救流程方案,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复苏状态以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 优化组病情评估耗时、急诊等待时间以及复苏抢救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冠心病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期间,急诊科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对缩短抢救时间有积极意义,改善患者复苏状态,获得家属的认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气管插管患者施行非计划性拔管中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143例综合内科收治入院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护理干预组(73例),对照组患者在综合内科重症监护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则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适当的固定方法、加强教育等护理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结果在两组研究患者中,护理干预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内科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中,对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诊呼吸困难需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插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对照组接受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不良事件发情况,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插管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为(41.25±5.32)s,短于对照组的(56.32±6.3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在救治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中更为有效,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且患者体征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联合切开洗胃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体会。方法全部患者均紧急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路,行简易气囊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5例心跳呼吸骤停者均及时行心肺复苏术。结果 17例患者经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多功能呼吸机支持,切开洗胃等综合救治后,其中痊愈12例,2例遗留大脑轻度反应迟钝,3例因48h后仍处于深昏迷。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争分夺秒地及时心肺复苏,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及尽早切开洗胃,配合内科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重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而又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抢救院前猝死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急诊内科2001年2月~2004年1月3年内接诊的院前猝死病人中,216例在急诊行紧急气管插管,分析统计其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结果所有216例病人经口明视插管成功210例,经鼻盲探成功4例,2例插管未成功;心肺复苏成功112例(52%),最终心肺脑复苏成功76例(35%)。结论在急诊行紧急气管插管能提高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操作难度尽管大,但通过正规培训亦易掌握,可在各级医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在老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沙市第三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麻醉组和Supreme喉罩麻醉组,各45例。气管插管麻醉组实施气管插管麻醉,Supreme喉罩麻醉组实施Supreme喉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成功率,术前、术中应激性指标(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Supreme喉罩麻醉组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平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reme喉罩麻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P<0.05)。结论Supreme喉罩在老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回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