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治疗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4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及时抢救及精心护理.结果治愈39例,死亡3例.认为对急性AMI患者给予严密监护、吸氧、卧床休息、缓解疼痛、溶栓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共收治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42例,女20例,41~81岁,平均67岁。经过心电监护本组发生心律失常50例,总检出率81%,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2例,占总检出率的8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7d内,32例发生于起病1d内,占76%,10例发生于1~7d,占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23例临床治愈,13例明显好转,4例因大面积梗死抢救无效死亡.其中3例在入院72 h内死亡,有2例死于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体克,1例于入院18 d时合并肺部感染死亡.AMI并发心律失常与年龄并无明显相关性,AMI并发心律失常并不受年龄因素影响.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持续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早期干预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邓桂姣 《家庭护士》2009,7(19):1741-174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1例死亡,36例抢救成功,好转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救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马俭  付玉平 《家庭护士》2008,6(6):508-50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所致的局部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有恐惧及濒死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0发生在起病后1小时内,如果早期处理得当,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因此,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共进行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经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转入我院CCU进一步救冶,无1例死亡。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即时的心电监测.[结果]心电监护显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发在心肌梗死后3 d~5 d,以24 h内最多.持续的心电监护1周,尤其是发病24 h之内,密切观察病情、心率和心律变化,能及早发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室颤动先兆.[结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能及时地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指导治疗,随时准备抢救,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 I),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男52例,女28例,33~73岁,均于胸痛发作6h内入院,经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前侧壁心肌梗死23例,下壁心肌梗死28例,前壁心肌梗死29例。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6例,急性左心衰3例,心源性休克2例。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32例,多支病变10例,均在入院60m in内急诊行PC。I2术后护理2.1 ICU监护术后常规进入ICU监护24~48h,持续吸氧。监测心电、血压、脉搏、呼吸、A…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4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朱慧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38-839
2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8例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38~ 81岁 ,平均 5 8 5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11例 ,侧壁心梗 6例 ,前间壁心梗 5例  相似文献   

12.
郭丽  郭娟 《当代护士》2012,4(4):29-3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对其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住院天数、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情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住院早、后期心律失常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5 3例AMI患者 ,住院早期连续心电监护 ;住院后期动态心电图监测 ;平均随访 1年。分析比较住院早、后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早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住院后期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虽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但住院后期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住院早期 (P <0 .0 5 )。多部位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及Holter记录有ST段压低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AMI后复杂心律失常与AMI的不同时期及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55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迅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获得再通,病死率为3.57%。表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对5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迅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使阻塞的冠状动脉血管获得再通,病死率为3.57%.表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对于提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收治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46~75岁,平均56.7岁,发病时间为3~48h。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8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  相似文献   

18.
关维苓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58-1558
急性白血病患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感染,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入急性白血病患103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换梅 《家庭护士》2009,7(19):1746-174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  相似文献   

20.
马俭  付玉平 《全科护理》2008,6(6):508-50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所致的局部坏死,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有恐惧及濒死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