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将3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治疗,对照组采用制动、定期观察等传统治疗。结果观察组15例治疗后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8个月。对照组15例,14例愈合,愈合时间为7~18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演变为骨不连,予手术内固定植骨而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血移植在骨折延迟愈合部位有成骨作用,对四肢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病例可选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因其操作简便,确有一定效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月至 2022 年 1 月信阳淮河骨科医院收治的 98 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并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骨折原因、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水平等资料, 并根据股骨颈骨折术后 4 个月骨折端是否愈合将患者分为正常愈合组和延迟愈合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性。 结果 股骨颈骨折术后 4 个月, 98 例患者中出现骨折延迟愈合 16 例 (16.33%), 设为延迟愈合组; 骨折正常愈合 82 例 (83.67%), 设为正常愈合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血清 TNF-α高水平、IGF-1 低水平是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 为 1.146 ~ 1.774、0.936 ~0.994, P =0.001、0.018); 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术前血清 TNF-α 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呈显著正相关性 (r =0.702, P <0.001), 术前血清 IGF-1 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呈显著负相关性(r = -0.569, P <0.001)。 结论 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与术前血清 TNF-α 及 IGF-1 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表达变化与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正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37例,男性80例,女性57例;年龄28~75岁,平均52.0岁。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胫骨骨折影像学愈合评分RUST<7分)的4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骨折后正常时间愈合(6个月内)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术后1、4、6周的血清IGF-1、β-CTX、CYR61蛋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项指标在预测骨折延迟愈合中的价值。结果两组在术后第1周~第4周的CYR61蛋白水平[(0.46±0.14)、(1.03±0.25)、(0.52±0.20)、(1.32±0.32)]、IGF-1[(330.5±39.6)、(411.8±45.1)、(392.1±50.8)、(492.6±56.7)ng/mL]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术后第6周CYR61蛋白水平[(0.46±0.15)、(0.62±0.20)]、IGF-1[(375.2±40.0)、(442.5±47.4)ng/mL]呈降低趋势(P<0.05)。病例组CYR61蛋白、IGF-1水平在术后第1周~第6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第1周~第6周的β-CTX[(0.50±0.21)、(0.59±0.22)、(0.62±0.20)ng/mL]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在术后第4、6周,病例组的β-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GF-1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AUC值为0.831;血清β-CTX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AUC值为0.646;血清CYR61蛋白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AUC值为0.698。结论胫骨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血清IGF-1、β-CTX、CYR61蛋白均低于骨折正常愈合的患者,对于预测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的总结,比较分析远端解剖钢板与髓钉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治疗指征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适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切口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口总长度实验组长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预防骨质劈裂、骨折成角畸形、脂肪栓塞、折端切开复位等不良事件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加长型股骨远端解剖钢板微创技术的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柏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897-898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骨折5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52例下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3周。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23例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自体红骨髓注射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部位,定期观察骨折愈合进展情况.结果:23例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患者中,愈合者为19例,4例未愈合,愈合率为82.6%,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6个月,无感染与其他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是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钢板(DCS)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术、手术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MIPPO技术以DCS治疗14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平均年龄38.7岁;骨折类型:骨折按照AO分型,均为A3型骨折,其中13例骨折波及股骨上段粗隆下区域。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 用Harris评分表评价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随访中发现:术后4个月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没有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CS结合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较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水泥用量、手术入路方式、术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骨形成蛋白-2 (BMP-2)水平等资料,并根据术后4个月的骨折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延迟组和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危险因素,点二列相关分析各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相关性。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4个月,9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2例(12.24%),设为延迟组;骨折愈合86例(87.76%),设为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DGF、BMP-2低水平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0.946~0.985、0.925~0.997,P<0.001、P=0.035)。点二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DGF、BMP-2水平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  相似文献   

9.
吴祖善  韦浩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46-1647
目的:观察经皮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经皮解剖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31例。结果: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付涛  成小梅  马军 《兵团医学》2015,45(3):34-3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比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因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差,容易出现心肺功能减退,肺部感染、褥疮、营养不良、深静脉栓塞、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所以,目前只要患者无绝对禁忌症,首选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仍然存在内固定失效的病例,所以本文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患者42例进行随访,其中8例出现内固定失效情况,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影像资料,对比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析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讨论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患者随访3~11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1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踝外固定支架配合简易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6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资料,手术采用超踝外固定支架牵引复位配合克氏针简易内固定的治疗.结果 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8~25周,平均 20周;术后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88%;除1例出现针道感染外,其余伤口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发生,手术过程无血管、神经副损伤.结论 采用超踝外固定支架配合简易内固定的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可带架早期活动踝关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评价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 方法 1998年2月-2006年12月,对21例股骨和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者采用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股骨13例,胫骨8例,3例未植骨,仅扩髓加压,5例同时行膝关节松解. 结果 随访11.4~36个月,平均13.6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个月,无畸形、感染及再骨折出现.采用Klemm分级标准,优19例,良2例. 结论 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内固定使用不当,断端血运和骨折愈合生物环境破坏.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踝早期功能活动,肢体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手术应用联合骨移植,扩髓及膝关节松解,可促进骨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国立  黄昌林  毛同斌 《人民军医》2004,47(11):643-644
通常认为,凡骨折8个月后骨折两端未能达到骨性连接者称为骨折不连;骨折在正常愈合所需的时间(通常为4个月)内未能达到骨性完全愈合的标准,称为骨折延迟愈合。1993~2002年,我们收治此类病人71例,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9例)予以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而研究组(69例)给以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随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骨性愈合率显著增高(P<0.05),同时延迟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及不愈合率也较低(P<0.05)。两组患者在固定松动和固定钉断裂方面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以明显提高骨性愈合率,还显著降低延迟愈合率、畸形愈合率及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3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例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率、两组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48 h血红蛋白值、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两组延迟愈合例数,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疼痛、感染、固定针脱落).结果 根据kolmert功能评价,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3.33%,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6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更为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更为理想,可以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降低延迟愈合率,减少术后48 h引流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SAC装置结合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疆兵团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例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SAC装置结合皮瓣转移进行治疗。此外,选择2016年之前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采用常规换药的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与常规换药的患者相比较,负压引流SAC装置结合皮瓣转移治疗患者伤口愈合率显著增高(P<0.05)。此外,负压引流SAC装置结合皮瓣转移治疗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平均换药次数相对常规换药患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正确的应用负压引流SAC装置结合皮瓣转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随访10~2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共34例,根据分型结果给予其针对性治疗。治疗后进行两年随访,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假体均稳定;其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出现疼痛、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肌萎缩情况。和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分析结果及分型情况给予患者治疗,可保证治疗的针对性与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髋关节功能及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空心加压螺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7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的患者有35例,骨折愈合率为94.59%,骨折未愈合的仅有2例,不愈合率为5.41%。结论空心加压螺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患者的骨折愈合率较高,能够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