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岛市冬春季儿童腹泻腺病毒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岛市2007年冬春季儿童腹泻腺病毒(E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7年1~5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及PCR方法检测EADV.结果 106例标本检测阳性率为38%,随机抽取10例阳性标本进行DNA诊断,均为EADV.结论 青岛市冬春季儿童腹泻与EADV感染有关,流行株为40、41型的病毒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湖州市轮状病毒(RV)感染所致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住院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654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54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者188例,阳性检出率28.75%.84.57%的RV腹泻发生在6~<24月龄的腹泻患儿.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各年龄组男女人群都可感染,其中0~2岁婴幼儿感染率最高.应加强对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监测,尤其是对婴幼儿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次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7):530-531
  相似文献   

4.
A组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儿童重症腹泻的最常见病原[1]。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感染过RV[2],初次感染通常引起急性腹泻,症状较重,全球每年有1.14亿儿童发生RV腹泻,约2400万人次就诊,230万人次住院,约44~60万儿童因RV腹泻而死亡,其中80%发生在南亚和亚-撒哈拉非洲等的低收入国家。<5岁儿童的死亡中,5%由RV腹泻引起,约每250名儿童造成1人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1426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426例腹泻儿童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420例,占29.45%.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2-36月龄婴幼儿,占96.9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为高发期.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1.1%,呼吸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性和季节性,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应针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东莞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谱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东莞市病毒性腹泻防治提供资料依据。方法 2010年7月开始,每周从监测点医院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品,采用 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荧光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核酸。结果 2010—2016年共检测粪便样品5 026份,全部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其中600份检测腺病毒和星状病毒。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5.96%(802/5 026)、14.56%(732/5 026)、5%(30/600),1.33%(8/600),总检测阳性率为 30.18%。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发病集中在2岁以下低龄儿童,各病原体2岁以下儿童感染比例分别为69.10%、62.26%、82.14%、71.43%。轮状病毒每年有1个流行高峰,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达高峰。诺如GⅡ型病毒每年有2个流行高峰,3月和8月达高峰。结论 监测的4种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两者的阳性率相近。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主。轮状病毒、诺如GⅡ型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主要感染2岁以下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和诺如GⅡ型病毒感染有较强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正>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患急性重症腹泻最主要原因[1,2]。病毒可引起严重的腹泻和脱水,尤其是6~24月龄的婴幼儿病情可更为严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11亿<5岁儿童患RV腹泻,其中2 500万儿童需要门诊治疗,200万儿童需要住院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引起61.1万婴儿和儿童死亡(每年腹泻总死亡数为130万)[3]。特别是发展中国家[1]。超过85%的死亡儿童发生在发展中国家[4]。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 研1994年4月本院婴儿室发生的一次新生儿肠炎流行的流行规律及发病病原。方法 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结果 共查出阳性标本 23份,阳性率为45.3%。其平均发病日龄为(4.0±1.8) d,经治疗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病程为(9.1±4.0) d。结论 本次流行为轮状病毒感染,对传染源的管理是控制疾病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梅州市小儿腹泻中病毒性感染的病原。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先后到梅州市各医院收集568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用酶免疫试验,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68份标本中,轮状病毒(RV)阳性238份,阳性率为41.9%。7月~1岁年龄段的患儿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12月~1月份星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结论在梅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是复杂的,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严重,其中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的病例也占用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秋冬季青岛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组成及其流行情况.方法 2006年9~12月,采集青岛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大便样品共38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结果 在38份样品中检测到轮状病毒7份,阳性率为18.42%;检测到星状病毒4份,阳性率为10.53%; 检测到人杯状病毒6份,阳性率为15.79%.其中1份混合感染星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1份混合感染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未发现轮状病毒和人杯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 2006年秋冬季,引起青岛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3种主要病毒中,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人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  相似文献   

12.
13.
1994~1995年住院患者,老年肝炎30例与老年前期肝炎、中年肝炎各30例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①3组皆以HBV感染为主(>83.33%),各组重叠感染约占20%且以HBV重叠HCV或HEV感染为多。但老年肝炎复制标志低于中年组(P<0.01)。②老年肝炎肝硬变发生率高,易发展为慢性重型。③黄疸程度深,肝不大脾大,腹水发生率高。④并发症发生率高,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以及SMOF等易见。⑤并存症多,以老年病为主。⑥病死率高,主要死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夏季腹泻病人2197例的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夏季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7—2008年到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夏季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测及粪便培养,并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泻的高发季节为7、8月份,21~40岁病人最为常见,病因多为食用被污染的肉制品或海鲜食物。细菌性腹泻和非细菌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差别。粪便检出致病菌位列前3位的是:弧菌科、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2008年就诊病人的总数及细菌性腹泻病人所占比例均较2007年明显下降。结论致病弧菌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正确使用抗生素对治疗腹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活动受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丰叶  郝新洁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4):345-346,348
目的调查青岛市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社会活动受限状况。方法采用SF-36量表研究乙肝病人生活质量,并就社会活动受限状况做统计分析。结果521例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认为社会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占86.6%,没有受到影响的仅占13.4%。男性有90.1%的人受到影响,女性为79.9%,男性病人社会活动受影响程度与女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6.997,P〈0.01)。低龄病人社会活动受影响程度与高龄病人比较差异显著,小于60岁年龄组受影响程度重,小于60岁年龄组受影响程度略轻。急性肝炎病人受影响程度略轻,慢性肝炎病人受影响程度略重。结论乙肝病人社会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关注乙肝病人、提高乙肝病人生活质量,应当引起全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院内小儿腹泻病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内小儿腹泻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我院院内腹泻的患儿 1 72例。结果 患儿年龄越小 ,院内腹泻发生率越高 ;院内腹泻发生与抗生素应用密切相关 ;病原学检查 :89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2例大肠埃希菌阳性 ,1例猪霍乱沙门菌阳性 ,2例真菌感染。结论 严格做好消毒隔离 ,尽可能缩短住院天数 ,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山东地区肥胖症流行特点。②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对山东地区居住≥ 5年2 0~ 74岁不同城市和农村的自然人群进行调查。③结果 山东地区人群体质量指数 (BMI)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其BMI的均数为 2 3.16± 4 .0 2 ,其 95 %正常值范围为 15 .2 8~ 31.0 4。按照WHO标准 ,山东地区人群体质量超标准率 (超标率 )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 7.32 %、18.79% ,城市肥胖和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岛市、济南市、招远市、五莲县 ,前三者明显高于后者 (χ2 =5 .5 6~ 2 6 .2 7,P <0 .0 5、0 .0 1)。男女肥胖率和超标率随年龄的增长均逐步增高 ,30~ 39岁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 (χ2 =4 .2 5、8.92 ,P <0 .0 5、0 .0 1) ;6 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肥胖的患病率低于女性 (χ2 =5 .91,P <0 .0 5 )。 2型糖尿病 (DM )、糖耐量减低 (IGT)、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的变化而变化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 5 .0~ 2 8.9时 ,DM、IGT患病的危险性与BMI呈中度相关 ;BMI≥ 2 9.0时 ,上述疾病患病的危险性与BMI呈高度相关 ;BMI 2 4 .0~ 2 7.9时 ,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与BMI呈中度相关 ,BMI≥ 2 8.0时 ,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与BMI呈高度相关。男性腰围≥ 90cm、腰围 /臀围比值≥ 0 .90、女性腰围≥ 80cm、腰围 /臀围比值≥ 0 .85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NPC) mortality over the period of 1970-1976 shows lower disease risk in the Guangzhou non-Guang- dong migrants.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6 per 100,000 for the migrants and 10.9 for the local Guangzhou residents. The standardized morta- lity ratios of migrants of 5-9 years standing and more than 15 years standing were 0.31 and 0.14. Both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level at 0.01. T'he same results showing mor'e NPC in Guangdong people were obtained in Shanghai over the period of 1965-1975. The NPC Grrtortality rate was 7.1 per 100,000 for Guangdong migrants and only 2.7 for indigenous Shanghai reside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f- ference between Guangdong migrants in Shang- hai and Yuexiu district residents in Guangzhou was insignificant. The reasons for these dif- ferences are discussed, a genetic explana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cannot be entirely ruled out.  相似文献   

19.
Cardioi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Stastistics from 4 urban B.eijing districts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of heart diseases increased from 71/1001,000 in 1958 t0 141/10'0,000 in 1979 and that of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from 107/100,000 t0 152/1010,000.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cclounted for '52.670 0f all deaths in Beijing in 1979.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control programs for manage- ment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making steady progress in our coun- try.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x- change and collaboration in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 will be emphasized in the coming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