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活动期50例,缓解期25例。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中性粒细胞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活动期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活动期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活动期不同病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Bcl-2基因表达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Bcl-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myc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膀胱肿瘤组织、尿脱落细胞和外周血中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c-myc mRNA表达,探讨二者的临床意义及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同时检测2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患者和15例对照的组织、尿脱落细胞和血细胞中的hTERT和c-myc mRNA表达.结果肿瘤组织hTERT和 c-myc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8/28) 和 67.8%(19/28),对照组为0(0/15)和26.7%(4/15);两指标在尿脱落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24/28)和71.4%(20/28),对照组为13.3%(2/15)和26.7%(4/15);血细胞中为78.6%(22/28)和57.1%(16/28),对照组为6.7%(1/15)和33.3%(5/15);肿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两指标不同组间比较具有相关性(P< 0.01).结论 hTERT和c-myc mRNA在TCCB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在TCCB不同标本中表达具有一致性,可作为膀胱肿瘤的良好诊断指标,hTERT较c-myc优;以尿脱落细胞对TCCB的诊断更准确和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cl-2和FasL表达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C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TCCS中Bcl-2和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期增高有增强的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 >0.05);随肿瘤分型增高也有增强趋势,差别同样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CCs组织中Bcl-2和FasL的表达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 Bcl-2有助于肿瘤的生存,并最终导致肿瘤的发展和转移.Bcl-2基因表达不能反映TCC组织学分级情况,也不能反映TCC的浸润情况.FasL可能不参与TCC的细胞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和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2004年1月~2014年6月经行淋巴结活检初诊的DLBCL病例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BCL患者组织中Bcl-2及Bcl-6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免疫组化指标与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46例DLBCL中行Bcl-2检测,阳性表达率为63.04%(29/46例),行Bcl-6检测,阳性表达率为73.91%(34/46例)。②Bcl-2和Bcl-6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全身症状、有无结外侵犯及PS评分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和IPI评分呈正相关(P<0.05)。③Bcl-2和Bcl-6表达阳性患者其近期疗效和预后(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和Bcl-6阳性表达提示近期疗效与预后不佳,其水平可被视为独立的DLBCL分析因素,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发展的预测、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出血灶周凋亡细胞、Caspase-3、Bcl-2的表达.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大鼠尾壳核区注入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aspase-3和Bcl-2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出血组大鼠出血灶周凋亡细胞及Caspase-3、Bcl-2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且与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Bel-6、Bc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差异。方法收集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滤泡性淋巴瘤,16例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观察Bel-6、Bel-2和P53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Bel-6,而未进入生发中心套细胞,离开生发中心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不表达。Bel-2、P53在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混合性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表达有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的变化规律。结论提示Bcl-2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的发病有关,而P53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sL和Bcl-2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肾癌组织和50例正常肾组织FasL和Bcl-2的表达,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随访相比较。结果:FasL和Bcl-2在肾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l例(82.0%)和39例(78.0%),而在正常肾组织中分别为6例(12.0%)和5例(10.0%);G/G2中均为16例(76.2%),G3 G4中为25例(89.2%)和23例(82.1%);在Ⅰ Ⅱ期中分别为23例(74.2%)和20例(64.5%),Ⅲ Ⅳ期为18例(94.7%)和19例(100%);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7例(10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24例(72.7%)及22例(66.7%);生存率大于5年组为29例(74.3%)和27例(69.2%).小于5年组则均为12例(1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和Bcl-2的异常表达与肾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有一定关系,可作为判断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前列腺组织中 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1例胎儿、27例成人和  60例增生前列腺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胎儿前列腺Bcl-2蛋白表达于全部胚芽上皮细胞;成人前列腺Bcl-2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偶见阳性表达;增生前列腺Bcl-2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分泌细胞亦见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增生前列腺基底细胞、分必细胞Bcl-2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前列腺,差异有显著性;正常前列腺与增生前列腺上皮基底细胞Bcl-2阳性表达均高于分泌上皮细胞,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基底细胞层可能为成人前列腺的干细胞层,参与前列腺细胞的生长与增殖;Bcl-2基因蛋白可能在调节前列腺上皮的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Bcl-2基因蛋白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分泌细胞中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藤黄酸对骨肉瘤中hTERT和Bcl-2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骨肉瘤(HOS)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蛋白的影响,为藤黄酸治疗骨肉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0.125,0.25,0.5,1,2,4,8μmol/L剂量的藤黄酸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骨肉瘤HOS细胞,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hTERT,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生物医学影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和Image J对免疫组化图片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凋亡率与藤黄酸剂量呈正相关,并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TERT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在藤黄酸作用下,剂量与骨肉瘤细胞存活率呈负相关;骨肉瘤细胞存活率与hTERT和Bcl-2蛋白呈正相关;作用时间与hTERT和Bcl-2蛋白呈负相关;hTERT和Bcl-2蛋白二者属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其有关调控因子C—myc、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85例甲状腺癌中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突变型p53的表达。结果①hTERTmRNA、C—myc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突变型p5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②hTERTmRNA与C—myc、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突变型p53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与突变型p5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增加激活了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细胞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胃癌、50例胃溃疡和6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胃癌组hTERT mRNA表达水平(12.78±0.97)copies/ml,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组(0.93±0.23)copies/ml和健康对照组(0.29±0.17)copies/ml。多变量分析表明,hTERT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静脉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NM分期及CEA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qRT—PCR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定量分析外周血hTERT mRNA转录水平可作为胃癌的肿瘤细胞标志物之一,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白血病细胞hTERT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于TaqMan荧光技术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10种白血病细胞系hTERT mRNA拷贝数,来自同种基因移植供者的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与28例正常人组相比,33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hTERT 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分别为8.96%(0.23%~76.73%)和4.20%(0.21%~19.90%)(P<0.01)。47例B-ALL患者骨髓细胞hTERT mRNA水平中位数为20.80%(0.25%~1566.34%),高于正常人组(P<0.001)及156例AML组(中位数为2.06%,范围为0~2133.41%)。7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36例M3型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57%(0~14.77%)、0.53%(0~11.10%),均低于正常人组(P均<0.001)。15例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初治时相比,hTERT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46.53%(8.96%~218.10%)和2.25%(0.18%~45.85%)(P<0.001)。10种白血病细胞系的hTERT mRNA水平差异甚大。结论 hTERT mRNA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异质性。高表达hTERT mRNA可能是B-ALL及AML1/ETO阳性的AML发病机制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C-erbB-2、Bcl-2和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方法)检测Bcl-2、CerbB-2和nm23在8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Bcl-2、C-erbB-2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4.7%、47.7%,44.2%。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瘤块大小呈负相关,与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病人术后生存年限负相关;nm2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年限正相关,与C-erbB-2的表达负相关,但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但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C-erhB-2、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17.
赵擎  孙颖  胡燕  侯俊  游绍莉  赵军  辛绍杰  貌盼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47-50,I0005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真核表达质粒,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稳定转染细胞提供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三О二医院病毒研究室完成。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②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测定。③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电泳显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3.5kb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750bp处显示特异性目的条带。②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构建和鉴定结果: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③转染HepG2细胞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①初步验证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正确性。两种质粒可使转染细胞同时表达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对转染效率和结果进行及时、快捷的观察。②重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构建成功,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转染细胞提供简洁、快速、实时的检测方法,并为建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度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物蛋白-过氧化酶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和TER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65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81.5%,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TERT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检测端粒酶和hTERT可以帮助判断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真核表达质粒,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稳定转染细胞提供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病毒研究室完成。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②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测定。③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电泳显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3.5kb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750bp处显示特异性目的条带。②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构建和鉴定结果: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③转染HepG2细胞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①初步验证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正确性。两种质粒可使转染细胞同时表达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对转染效率和结果进行及时、快捷的观察。②重组真核表达质粒VR1012-GFP-hTERT和pEGFP-C1-hTERT的构建成功,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转染细胞提供简洁、快速、实时的检测方法,并为建立永生化人肝细胞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