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FloTrac/Vigileo系统评估七氟烷和丙泊酚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老年患者40例,年龄6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0):七氟烷诱导组(S组)与丙泊酚诱导组(P组)。S组采用8%七氟烷预充呼吸回路快速诱导法,P组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TCI)浓度3μg/ml行麻醉诱导。记录基础值(T0)、脑电双频指数(BIS)降为60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3,5,10,15和20 min(T4~9)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量(CO)、每搏量(SV)以及机械通气后各时点的每搏量变异度(SVV)。结果 CO:两组在插管前即刻降至最低水平,S组降低幅度大于P组(P〈0.05)。SV:P组降低幅度大于S组,S组插管后5 min、P组插管后10 min趋于稳定(P〈0.05)。MAP:S组插管后5 min、P组插管后10 min趋于平稳,P组降低幅度大于S组(P〈0.05)。HR:S组插管前即刻较基础值降低12.1%,P组插管后1 min高于基础值7.5%(P〈0.05)。P组SVV试验中各时点均高于S组(P〈0.05)。结论在诱导开始至插管前阶段,七氟烷诱导对心排量的影响程度较大。插管后20 min的维持阶段,七氟烷组各指标趋于稳定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中丙泊酚和七氟烷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麻醉组(1组)和七氟烷麻醉维持组(2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和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深度,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压、心率均下降,麻醉深度满意,苏醒时间七氟烷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2例出现在丙泊酚组。结论两组均能有效降压,控制心率,对麻醉深度影响相同,但是七氟烷在诱导后降压作用优于丙泊酚,能够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烷和静脉靶控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逐渐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2.8%~3.4%行吸入麻醉诱导;B组30例:设定丙泊酚血浆浓度3.0μg/ml行静脉靶控诱导。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和BIS值的变化。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BIS值均较基础值降低,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两组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A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控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均能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但对循环抑制明显。在麻醉诱导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对气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45 min(T3)、气腹停止后5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较T1时间点升高;A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指标变化比B组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间点下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压(Paw)、肺泡动态顺应性(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VT降低、PETCO2升高、Ppeak升高、Paw升高、Cdy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及T3时间点下VT、PETCO2、Ppeak、Paw、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间点下VT、Ppeak、Paw、Cdy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O2较T1时间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T1、T2、T3时间点的VT、PET CO2、Ppeak、Paw、Cdyn变化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B组Paw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气腹可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指标平稳状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疝气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患儿.A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切皮后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同等麻醉深度下七氟烷和丙泊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PA、PB、SA、SB组,各15例),行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PA和PB组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SA和SB组术中维持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研究期间4组均维持同等麻醉深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0~50]。麻醉平稳后PA和SA组单次给予2倍95%有效剂量(ED95,0.1mg/kg)顺式阿曲库铵,PB和SB组单次给予3倍ED95剂量(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各组注入顺式阿曲库铵后阻滞起效时间T0,TOF无反应期TR0,TOF后第一个肌颤搐T1恢复到5%、25%、75%和95%的时间(T5、T25、T75、T95),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R70)以及肌松恢复指数(RI)。结果 SA和PA、SB和PB组间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TR0、T25、T75、T95、TR70、RI与PA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分别延长62%、49%、45%、47%、49%、33%;上述指标在SB组较PB组明显延长(P<0.05),分别延长26%、26%、29%、36%、39%、48%。结论同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可明显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时效,其深度阻滞和外科阻滞期明显延长,同时恢复时程亦相应延长,并增加其残余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L)≥171μmol/L。再将对照组和黄疸组分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丙泊酚;七氟烷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七氟烷处理的黄疸组苏醒时间长于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有统计学差异。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但丙泊酚对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无影响,丙泊酚可能比七氟烷适合黄疸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11.
12.
张朝旭  赵戈  陈强 《武警医学》2013,24(6):498-501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老年肺部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肺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Ⅰ组)和异氟烷麻醉组(Ⅱ组)。患者术前1 d、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 d、3 d和7 d,用MMSE量表进行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判定,用Z计分法。患者术前1 d、术后1 h和1 d各抽取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术前1 d(评分Ⅰ组:28.2±2.2,Ⅱ组:27.9±1.7)比较,Ⅰ组、Ⅱ组出麻醉恢复室时(评分Ⅰ组:25.2±2.2,Ⅱ组:24.9±1.9)、术后1 d(评分Ⅰ组:22.7±3.0,Ⅱ组:21.8±3.2),评分降低(P<0.05);出麻醉恢复室时,Ⅰ组发生POCD 12例(40.0%),Ⅱ组发生13例(32.5%),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7 d两组分别发生POCD为9、5、0例和9、5、1例。Ⅰ组、Ⅱ组在3 d和7 d认知功能基本恢复;Ⅰ组、Ⅱ组术后1 h和1 d时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术后早期均发生POCD,提示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对早期POCD发生率的影响无差异。IL-6、TNF-α升高是老年患者全麻下行肺部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POC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12~2013年我科脑梗死31例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积分值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5 d后,左右两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分别上升30.90%和30.50%(P<0.01),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积分值分别为(29.45±24.45)和(55.59±31.84)分,治疗后上升了88.76%,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降纤酶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汉族,年龄(24.3±5.6)岁,体质量(60±10.5)Kg,妊娠(47.5±7.5)d,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结果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升高。结论七氟烷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是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病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瑶  贾洪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55-1456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期间行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和丙泊酚组(P)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3min(T3),气管插管后5min(T4)的SDP、DBP、HR及BIS值的变化。结果:P组与E组在相同时点的BIS值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在T1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均可使患者达到合适气管插管的BIS值,但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依托咪酯大。  相似文献   

16.
常玉林  杨森 《人民军医》2011,(9):788-789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全麻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75岁单纯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术中持续泵入3~5 mg/(kg.h),总量不超过100 mg/kg;对照组采用异氟烷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值,术中维持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0.8%~1.25%。于术前1天及术后3 h、6 h和3天,由同一心理咨询师分别进行一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值〈24分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术前1天两组MMSE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 h、6 h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术后3天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和异氟烷均能引起老年POCD,但丙泊酚影响强度较异氟烷低。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切除病变肺叶是肺癌常见的治疗手段,术中需行单肺通气辅助呼吸道管理,这对于患者尤其是血液循环状态不佳的患者具有一定风险[1],且开胸术后可能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2]。术后认知障碍与术中脑组织氧供需失衡密不可分[3],而不同的麻醉药物对单肺通气期间通气/血流比值的影响不同,这将间接影响脑氧供需平衡状态。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上两种常用的麻醉方案对开胸患者脑供氧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莫丽平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39-1241
医学科学技术及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更多更复杂新生儿疾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在解剖、生理上发育不全,常合并先天性脏器性畸形及复杂的并发症,手术耐受力差,其麻醉管理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全身麻醉为主,为减少药物对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及各个系统的损害,常选择简单、可控性强的麻醉药物。随着吸入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3—6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丙泊酚1. 0~1. 5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与罗库溴铵0. 6 mg/kg麻醉诱导。分别于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前(T_1)、意识消失时(T_2)、意识消失后1 min(T_3)、意识消失后2 min(T_4)、意识消失后3 min(T_5)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双侧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双侧区域脑氧饱和度(StO_2)。结果与T_1时比较,患者T_0、T_4、T_5时的StO_2、T_2~T_5时的MAP、HR、CI、BI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T_2、T_3时的MAP、CI、StO_2均高于T_4时,T_5时的MAP、StO_2均低于T_4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可致颈内动脉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麻醉诱导导致的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