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与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用于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1年来收治的髌骨骨折的患者8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照组接受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者中,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有效率91.03%,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的有效率为83.67%。经x2检验两两比较,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P值为0.042。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组,并且上述数值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膝关节镜下复位经皮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于髌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膝关节镜下复位带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对髌骨骨折抗血管形成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以中壮年多见.对于有分离移位、骨折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术内固定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是主要目的.传统手术多采用环形钢丝、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记忆合金髌骨爪等治疗,但多发生退针、髌骨爪、张力带钢丝松脱,骨折块再次移位,内固定失败及克氏针影响关节功能等问题.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6月,采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23例,结果发现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198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157倒。结果全部在8-12周内骨性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满意;27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钢丝从克氏针头滑落、克氏针或钢丝刺激形成针尖部滑囊炎、针尖外露和感染、克氏针突出皮下引起疼痛、钢丝断裂、克氏针折弯滑出和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所致并发症关键在预防,术中严格按照AO髌骨骨折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技术或其改良技术要求规范操作;在骨愈合前发生并发症,要尽量创造条件重新内固定,骨愈合之后发现并发症,要及早拆除内固定物早日功能练习或作相应的治疗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莫奕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15-516
目的探讨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加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采用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加压内固定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张力带钢丝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观察组优良率达100%,对照组优良率达7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克氏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加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郭勇 《重庆医学》2008,37(11):1179-1180
髌骨是人体最大子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髌骨骨折治疗力争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能活动膝关节。本科尝试在传统AO张力带钢丝技术上,改良加压螺钉替代克氏针内固定,避免克氏针可能出现的弯曲、骨折移位等后遗症,均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6.
改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自2000年3月~2002年10月采用改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9例,并随访其疗效。结果19例病人经过5~12个月随访,按陆裕朴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1例,可1例。结论改良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并可以防止克氏针尾刺激或穿出皮肤及防止钢丝的滑脱,是一种治疗髌骨骨折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塔扎别克  杜曼 《海南医学》2010,21(17):73-74
目的比较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并加压螺钉和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9例尺骨鹰嘴骨折病例分成两组,第一组(n=23)进行骨折手术复位尺骨近端解剖钢板并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第二组(n=16)进行骨折手术复位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后对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2-16个月,第一组未发现内固定断裂、疼痛等并发症,关节粘连率为4.34%,经过功能锻炼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第二组针尾触痛、浅表感染3例,关节粘连率为18.70%,1例出版克氏针松动及钢丝断裂。结论解剖钢板并加压螺钉组优于普通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组;解剖钢板并加压螺钉内固定牢靠,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作为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经典手术而被肯定.许多医务工作者在钢丝克氏针的使用上作了各种改进,我科1999~2005年对56例髌骨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邢学文 《大家健康》2016,(11):79-79
目的:探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A 克氏钢针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B 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5例。术后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 组25例 B 组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B 组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优32个良2可1,优良率97%。A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组优19良3可1优良率88%。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生物力学牢靠术后并发症少便于患者早期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患者使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经济适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46例髌骨骨折患者,均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3~4个月随访,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46例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膝关节CT或X线检查,均显示骨折线复位良好,髌骨表面平整光滑,判定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在术后均随访3~4个月,根据疗效判定标准,疗效优3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5%。46例患者均未发现明显术后感染、固定失败或钢丝断裂等情况出现。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好,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旨在寻找临床疗效最佳的治疗手段。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124例,分别采用张力带、钢丝环扎与丝线环扎内固定治疗,对比3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张力带组优良率为96%,优于钢丝环扎组、丝线缝合组的87.5%、8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可及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且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坚固,是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剪断式带孔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断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预剪断式带孔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67例,观察并分析骨折复位程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2.5%,明显高于术前的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90.0%,明显高于术前的6.0%;术后X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评分优良率100%,明显高于术前的1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0%。结论预剪断式带孔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断型骨折有助于复位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活动度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临床治疗髌骨横断型骨折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可吸收线疗效。方法选取髌骨骨折患者118例,60患者使用可吸收线缝合骨折断段,其余58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骨折断端。患者术后随诊6个月到2年半,观察疗效。结果可吸收线组较张力带钢丝组患者疗效显著,可吸收线组术后髌骨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出院前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示骨折端对位良好。结论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探讨采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及术后疗效。方法:对1988年10月至2002年9月收治的26例髌骨骨折的患,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结果:半年后恢复基本正常的15例,15个月关节恢复正常的11例,无骨折愈合延迟或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认为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确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粉碎性的髌骨骨折也适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8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23例髌骨骨折,其中横形骨折12例,大块粉碎性骨折8例,斜行骨折2例,纵形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8~10周。采用胥少汀等制定的疗效标准,优17例,良5例,中1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优良率95.6%,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比在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和大块髌骨粉碎性骨折上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很强的生物力学优势、并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膝关节僵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儿童采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切开复位,解剖复位后,两枚中空螺钉固定,大转子骨折行张力带克氏针固定。结果:患儿均经2~4年随访,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4例发生大转子骨骺早闭,2例出现短颈及颈干角丢失,1例较对侧短缩1.8 cm,1例较对侧短缩1.5 cm,无股骨头坏死,无髋内翻和骨不连。结论:空心钉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DelbetⅢ股骨颈合并大转子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29例,随访0.51 a,优11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89.65%.骨折全部愈合.结论:手法整复,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安全、方便、损伤小、固定可靠、减少并发症、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及双股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髌前横弧形切口切开暴露髌骨骨折,手法复位后大巾钳或点式复位钳暂时固定,然后分别采用双股钢丝及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5个月,双股钢丝组全部于术后一年左右二次手术取出钢丝,有22例钢丝未能完全取出。可吸收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双股钢丝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螺钉加1号可吸收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短,膝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效果优于双股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创无头加压螺钉(headless compression screw,HCS)与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髌骨骨折患者56例,15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的患者为A组,18例实施关节镜下微创HCS内固定术患者为B组,23例进行关节镜下微创髌骨针联合张力钢丝固定术患者为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9.3+8.4)min、(52.2+7.3)min、(61.5+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5+8.7)mL、(34.4+5.8)mL、(35.6+4.9)mL,B、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活动优良率以及骨折复位优良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26.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术后感染2例,内固定物脱落1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B组和C组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术结合HCS用于髌骨横型骨折、结合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克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方法:作者在针尾处理、钢丝环扎方式,克氏针打入位置,改善血供等方面进行了再改进。结论:115例患者经随访1~5a,优77.4%,良16.5%,总优良率93.9%。结论:改良张力带有固定稳固,对折端动静态加压的作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