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实用型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根据专业特点编写培训教材,通过摸底考试、学习需求调查拟定培训计划,对2011年3月招收的第1期21名新生儿专科护士采用前1个月集中理论培训、后2个月集中操作培训与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对2014年9月招收的第8期29名新生儿专科护士实施"理论-实践"相互穿插的培训模式。两期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评价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调查及选送单位满意度。结果:2014年9月第8期专科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高于2011年3月第1期专科护士(P0.05),2014年9月第8期专科护士的满意度及选送单位的满意度均高于2011年3月第1期专科护士(P0.05)。结论: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的培训模式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NEWS)在无陪护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8月收治的2178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将2015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5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NEWS。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无陪护新生儿实施NEWS,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高、低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新生儿临床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74例高危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行MRI诊断,研究组行高、低频超声共同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及对不同类型颅脑疾病诊断结果。结果:经CT+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37例新生儿具颅脑疾病者27例,正常者10例;研究组分别为28例,9例。研究组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颅内出血及缺氧缺血性脑病阳性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颅脑疾病采取高低频超声联合诊断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新生儿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科学参考依据,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血糖水平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及分娩的妊娠期期糖尿病孕妇80例(糖尿病组),同期于本院分娩的血糖水平正常孕妇(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孕妇血糖指标、新生儿体质量及即刻血糖浓度、分娩方式、巨大儿发生率,分析新生儿体质量和孕妇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孕妇空腹血糖(FBG)水平,新生儿体质量及即刻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顺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B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剖宫产率高,应严格控制此类产妇血糖水平,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住院分娩高龄产妇9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予以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且研究组产程总时长也要比对照组短;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Apgar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保证产妇、新生儿的安全性,提高自然分娩率,规避分娩风险。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 ,UNHS)是指 :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方法 ,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我院产科于 2 0 0 2年 9月—2 0 0 3年 12月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940例 ,现将有关情况初步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本组筛查对象为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2月产科同期分娩活产婴儿 987例 ,转诊外院 10例 (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早产儿各 5例 ) ,因多种原因未筛 3 7例 ,实际接受筛查人数 940例 ,其中男婴 482例、女婴 45 8例 ;早产儿 2 7例、低体重儿 3 4例、窒息儿 2 0例、双胎 11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180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将2019年4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89例危重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在转运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转运后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转运后新生儿低血糖、低体温发生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遗传代谢病(或称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高危新生儿的病因谱及发病特征.方法:联合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2007年9月-2012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859例IEM高危新生儿进行血尿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并对确诊为IEM患儿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859例IEM高危新生儿中共诊断IEM22例(2.7%),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1例(50%),以枫糖尿病(7例)多见;有机酸代谢病11例(50%),以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多见.22例IEM患儿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在出生后一个短暂的“正常”期后起病,以拒食、呕吐、惊厥发作等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高危新生儿IEM病因谱复杂多样,以甲基丙二酸血症和枫糖尿病最多见,临床应重视早期联合运用LC-MS/MS和GC-MS技术对NICU中IEM高危新生儿进行IEM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采集及保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通过新生儿血液检查,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苯丙酮尿症(PKU)代谢性疾病在新生儿期尚未有临床症状前进行群体筛查,使机体在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就获得有效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1]。我科自2004年3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作为目标管理检查的项目。现将采血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3月~2005年9月共2204例新生儿成功地进行了CH及PKU疾病的筛查,采血率95%,血片合格率99.83%,确诊CH 2例。2血样标本的采集2.1采血时间需要在新生儿出生72 h后(应用抗生素或碘剂除外)充分哺乳6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新生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心律失常的新生儿38例,依据诊断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的19例新生儿为参照组,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的19例新生儿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诊断后,研究组阳性检出率(88.5%)同参照组阳性检出率(47.4%)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结果经检验后P<0.05。另外对两组新生儿家属的诊断满意度进行统计,研究组家属诊断满意度(100.0%)较参照组家属诊断满意度(57.9%)明显较高,组间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在新生儿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并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复苏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复苏技术在不断地提高,故对实施新生儿复苏人员的要求:1.必须熟悉新生儿的呼吸和循环生理及缺氧窒息的病理改变,2.必须切实掌握新生儿复苏对象及缺氧窒息的诊断技术。3.必须熟悉新生儿复苏的各种步骤及有关操作技术和药物的应用。4.必须熟悉掌握有关新生儿的监测技术。一、新生儿常见的缺氧窒息原因 1.产妇疾病:高龄初产(>35岁)、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毒血症、贫血(血红蛋白<10g/100ml)、免疫和遗传性疾病、感染、胎盘功能异常(雌三醇减少)胎盘早剥、产前出血、严重心脏病、低血压、酒精中毒以及药物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药、降压药、硫酸镁等),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2.分娩情况:胎儿异常、产钳、吸引产和剖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新生儿髋关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髋关节发育异常新生儿(18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高频超声及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出情况。结果:高频超声髋关节异常检出率91.85%高于X线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婴髋关节发育异常患病率高于男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新生儿髋关节筛查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对髋关节发育状况做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中运用标识化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病房接收的新生儿1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我院新生儿科室常规护理标准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标识化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新生儿病房管理中运用标识化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提高患儿及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及水平,为新生儿营造了更加良好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79-4380
选取我院12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9月~2015年9月,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案管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护理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抢救成功率、Apger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预案管理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书对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446例新生儿母亲作为对照组,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442例新生儿母亲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书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应用规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书,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智能监测及随访分级诊疗系统在出院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爱婴区出院的40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新生儿黄疸智能监测及随访分级诊疗系统应用与否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新生儿黄疸智能监测及随访分级诊疗系统,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随访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7.03%,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7.71%,住院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8.11%和20.00%(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智能监测及随访分级诊疗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黄疸随访率,降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胃管导入开塞露法用于新生儿通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120例需使用开塞露通便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新生儿一次性胃管导入开塞露;对照组使用头皮针软管导入开塞露.比较两组新生儿通便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排便净重分别为(13.93±7.31)g、(15.28±4.64)g;大便异常分别为15例(25%)、6例(10%);肛管皮肤损伤17例(28.3%)、7例(11.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排便量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异常、肛管皮肤损伤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一次性胃管导入开塞露法用于新生儿通便操作简便、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情况。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34例足月窒息新生儿患儿及2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了血凝分析测定,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窒息组的INR、APTT及TT均数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P<0.05),而Fib均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窒息组新生儿发生肺出血1例(2.9%),消化道出血1例(2.9%),颅内出血11例(32.4%),对照组均无出血表现。结论: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对其应早期进行血凝分析测定,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以期减少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诊治的120例GDM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及产前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两组均干预至妊娠结束。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 h血糖(1 hPG)、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分娩情况及入院时、待产期间及分娩后3 d的心理状态[采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FBG、OGTT后1 hPG、OGTT后2 hPG及HbA_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待产期间、分娩后3 d,两组GHQ-12、SAS、SDS评分较入院时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孕周较对照组延长(P0.01);干预组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营养指导能降低GDM孕妇血糖水平,改善心理状况和分娩结局,增加新生儿体重,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产科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9月~2007年9月发生的9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26例.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包括脐带因素、羊水量异常、胎盘功能异常、胎位及产程异常、早产.结论:重视产前检查,对有妊娠高危因素者及早预防,产程中加强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对无手术指征者忌盲目行剖宫产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