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一种肿瘤物理消融治疗方式,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研究表明其效果不仅在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激活对抑制局部肿瘤生长及消除残余肿瘤细胞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云嵩  蔡迎玖  陈田子  高小俊 《癌症进展》2018,16(3):272-274,289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化学治疗、放疗等,其中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属于微创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瞬时局部治疗肿瘤的方法,其消融范围可控、可监测,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具有降低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压迫或直接侵犯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本文对肺癌的发病状况和常见治疗方法及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肿瘤, 当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均不佳。冷冻在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但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报道甚少。体内外实验表明冷冻可毁损肿瘤细胞, 安全性好。临床研究显示: 冷冻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 中位生存期达13.4~16个月, 1年生存率57.5%~63.6%;安全性好, 主要并发症为: 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0~40.9%;胰漏发生率为0~6.8%;胆漏的发生率为0~6.8%。更为重要的是, 肿瘤冷冻消融后, 以坏死肿瘤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形式, 释放大量肿瘤抗原, 诱导冷冻后免疫, 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将局部冷冻消融治疗与全身免疫治疗相结合, 可为中晚期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作为一种致命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对放化疗、靶向治疗等传统治疗不敏感,患者预后极差。免疫治疗是当今多种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以其显著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然而胰腺癌因其较低的肿瘤免疫原性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在免疫治疗迅速发展的当今成为难以攻破的一方“免疫荒漠”。目前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溶瘤病毒、T细胞治疗等。本文将对以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消融技术,该技术利用脉冲电场在细胞膜上造成不可逆的纳米级孔洞,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这是一种独特的非热效应灭活机制。近年来,越多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了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就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在治疗骨巨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术中氩氦刀冷冻消融辅助灭活瘤体及瘤腔.比较冷冻消融前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术后皮肤、神经、血管等软组织并发症,评价早期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无软组织损伤并发症,随访4个月,关节功能良好,无软骨退变,骨修复正常.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辅助治疗骨巨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预后较差,治疗颇为棘手.多数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以内科化疗为主,同时根据病情予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介入治疗等.传统化疗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铂类为主,但疗效欠佳,纳米微粒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激酶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单克隆抗体(如尼妥珠单抗)等药物目前无显著阳性结果,免疫治疗方面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不足,故寻求有效安全的内科治疗是目前晚期胰腺癌研究的主要攻点.本文就晚期胰腺癌的内科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直径在40~100 nm,是多种活性细胞分泌产生的胞外囊泡,其内的微小RNA(miRNA)广泛参与肿瘤疾病的发生进展。胰腺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外泌体中的miRNA在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和耐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此,针对胰腺癌相关的外泌体miRNA及其与胰腺癌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消融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目前传统的外科手术仍被认作治疗的首选方式。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消融治疗作为微创术式应运而生。其中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被证实,其对病灶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影响较小。该文对肺癌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及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两种治疗方式对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疾病进展快及化疗有效率低,患者预后极差,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约8%。近年来由于居民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模式也已由既往单纯的外科或内科治疗过渡到以多学科讨论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参考2019年发表的胰腺癌相关研究报道,就胰腺癌发病因素、基础及临床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靶向局部治疗肿瘤新技术,是恶性肿瘤间质消融疗法的一种.研究表明,射频消融除通过内生热效应杀灭肿瘤细胞、毁损肿瘤组织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宿主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发挥抗肿瘤效果.文章阐述射频消融治疗肿瘤与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对射频消融应用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赵馥  刘丽  张婷  兰守丽 《癌症进展》2008,6(4):429-431
目的总结肿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经验,对相关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00例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200例肿瘤病人射频治疗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其中主要并发症18例(9%),其他并发症23例(11.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是多种实体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加强管理、注重预防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如黑色素瘤、膀胱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但是胰腺癌的免疫治疗策略尚在不断探索中。目前针对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设计了多种免疫治疗策略,包括强化/提高自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以及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微环境)等。本文就胰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并分析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方式治疗胰腺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和致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切除胰腺癌是指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临床研究表明辅助化疗能延长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总体预后仍不乐观.目前国内缺乏一套规范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全程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可切除胰腺癌近20年来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如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常规化疗、放疗效果 不佳,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热门方向,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是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在众多致病因素中,KRAS突变 是胰腺癌发生发展和耐药的主要驱动因素,接近9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KRAS突变,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针对KRAS突变 的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获得大样本临床研究阳性数据。近几年随着免疫学机制和免疫治疗基础研究的深入,针对KRAS突变 的个体化免疫治疗获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包括TIL、TCR-T、CAR-T、个体化肿瘤疫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近几年 针对KRAS突变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华伟  游佳  易成 《中国肿瘤》2021,30(3):227-233
槐耳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槐耳通过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提高免疫功能,发挥间接抗肿瘤作用,在肝癌、乳腺癌、胃肠肿瘤和胰腺癌等肿瘤中广泛使用.该文对槐耳在抗肿瘤免疫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促进槐耳的研究和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生存率低。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的发生是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等抗凝剂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的发生率,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预后。本文就LMWH应用于胰腺癌的相关临床研究及抗肿瘤方面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纳米刀消融术治疗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纳米刀消融术的30例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生化指标的变化,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评估术后客观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刀消融术。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含量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谱指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发生胰腺炎3例、恶心呕吐2例、低血糖、肺部感染及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各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内无胰瘘、出血和胆瘘等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术后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及CA-242与术前对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CT检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的6例(20.0%),部分缓解的20例(66.7%),稳定的4例(13.3%),有效率为86.7%。结论:纳米刀消融术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中安全性高、近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X -刀立体放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4例患者 (原发肿瘤 3例 ,转移肿瘤 11例 ) ,均采用高剂量分割治疗 ,每周 3次 ,分 4~ 10次进行 ,处方剂量为 5~ 8Gy ,总量 2 8~ 4 5Gy。结果 :原发肿瘤 3例 ,瘤体明显缩小 ,转移肿瘤 11例 ,局控 10例 ( 7例明显缩小 ,3例稳定 )。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 :X -刀治疗极大地提高了胰腺癌放疗疗效 ,特别是为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习羽  吴向未  牛建华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1):1405-1406
0引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常出现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需多次手术.反复手术损伤大,功能破坏严重,神经损伤等多种并发症,肿瘤残留、复发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且轻等优点[1],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新疗法.国外研究[2-5]表明,由于瘢痕形成和体质因素不适合再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应用RFA是安全有效的.我院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