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联合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的结石清除、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对比。方法抽选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本院共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按照随机掷币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LC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联合T管引流治疗,研究组接受LC联合内镜胆总管取石联合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长、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LC联合内镜联合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且术后不良反应少,避免结石残留复发而增加二次手术的风险,是一种高效、安全、经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三镜联合方案治疗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41)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n=41)采用传统胆道镜、腹腔镜双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预后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胰腺炎、胆瘘、切口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用三镜联合方案治疗,相较传统双镜术式,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用时,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胆管镜手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2例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临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较传统开腹手术不良反应更少,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9.9±13.5)min,术中出血量为(36.0±5.0)ml,住院时间为(8.0±2.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0.5)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利于预后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集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运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而观察组17例运用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分别记录两组中手术时间、术后残余结石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泻消化不良发生率。结果:研究过程中除观察组1例因ERCP取石失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结石、手术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率等。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康复快,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ST)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LC+LCBDE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微创组(50例)和开腹组(45例),微创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石复发率虽低于开腹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治疗15例(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治疗17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0.3±14.2)m L、肛门排气时间(3.2±1.4)天、住院时间(15.2±0.9)天;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5.3±11.2)m L、肛门排气时间(1.3±0.9)天、住院时间(8.4±1.1)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在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研究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经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临床疗效较高治疗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70.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采取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alculus of intrahepatic duct,CID)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首次手术方法不同将本院收治的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胆瘘、术后出血、腹腔囊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1年随访的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51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三组。实验组10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LCDE);对照1组119例,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对照2组29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三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8.0%,结石残余率2.0%,并发症发生率6.9%。手术成功率与2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残余率低于对照2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DE、ERCP+EST+LC和传统开腹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各具特点和优势,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观察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治疗后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并根据取石满意度、胆总管直径及下段通畅情况、肝内胆汁淤积程度,选择留置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9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其中,留置T管引流6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1例;手术时间为(135±34)min,术中出血量为(65±1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7±3)d,术后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术后随访均无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因腹腔粘连严重和腹腔镜下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综合利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手术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从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按入院时间平均分为4组,每组内各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患者20例,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三戳孔的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8个月,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结果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手术中的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得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必要性。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口面积小、恢复快、痛苦少的优势,安全可靠地保护了胆道的完整性和胆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胆道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2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对照组35例患者进行治疗,采用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对研究组3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