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LI-RADS超声分类方法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按照LI-RADS分类方法,分别以LR-3(方法1)和LR-4a(方法2)作为为截断点,分析两种方法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在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综合诊断肝囊肿4例,肝血管瘤16例,肝脓肿8例,肝局灶性脂肪变9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肝细胞癌8例,肝转移瘤6例;以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方法1诊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38例。方法 2诊断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46例;方法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85.7%、78.2%和80.0%,而方法2则分别为78.6%、93.5%(P<0.05)和100.0%(P<0.05)。结论 采用LI-RADS 方法2分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乃至世界较为高发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为了方便不同中心、不同专业医生间的沟通交流,美国放射学会于2016年发布第一版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CEUS LI-RADS),对肝脏影像术语、技术、解释、报告及数据收集进行规定,同时对不同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HCC的风险分层,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展露出优势。本文就CEUS LI-RADS的发展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应用CEUS LI-RADS对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临床管理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而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EUS LI-RADS适用人群和适应证将会不断扩展,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要]?美国放射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2011年首次发布了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LI-RADS),目的是将高危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检查图像的采集、分析、报告和数据收集标准化。LI-RADS最早是根据CT/MRI的影像学表现分类,随着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ACR 2016年发布了CEUS LI-RADS。尽管CEUS和CT/MRI对高危HCC患者的肝局灶性病变进行LI-RADS分类的概念和原则相似,但2者之间还是有显著区别。本综述旨在通过与CT/MRI LI-RADS进行比较,探讨CEUS LI-RAD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和非HCC肝恶性肿瘤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EUS LI-RADS)中M类的存在为两者鉴别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CEUS LI-RADS分类标准在M类病变中的诊断应用情况及进展,认为应用CEUS LI-RADS可以帮助鉴别HCC和非HCC恶性肿瘤,但未来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肝脏》2020,(8)
目的基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类标准的超声造影(CEUS)技术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科收治入院肝细胞癌高危患者。疾病诊断符合2015年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Bracco公司,意大利)。采用2017年版CEUS LI-RADS分类标准。本次研究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LI-RADS 1类(LR-1)及LI-RADS 2类(LR-2)为阴性结果,LI-RADS 3类(LR-3)、LI-RADS 4类(LR-4)及LI-RADS 5类(LR-5)为阳性结果。绘制ROC曲线,计算诊断指标。结果纳入患者74例,男性5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2±11.4)岁。共检出病灶86个,病灶直径0.6至9.2 cm,平均直径(2.6±1.4)cm。病理结果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72个),胆管细胞癌(3个),局灶性结节增生(6个),肝血管瘤(3个)及炎性病变(2个)。CEUS LI-RADS分类中LR-1 4个,LR-2 5个,LR-3 16个,LR-4 25个,LR-5 36个。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80~0.91),基于LI-RADS分类标准的CEUS技术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指标如下:准确度94.2%(81/86),敏感度100%(72/72),特异度64.3%(9/14),阳性预测值93.5%(72/77),阴性预测值100%(9/9)。当不考虑LR-3分类时,调整后的诊断指标如下:准确度97.1%(68/70),敏感度100%(59/59),特异度81.8%(9/11),阳性预测值96.7%(59/61),阴性预测值100%(9/9)。结论基于LI-RADS分类标准的超声造影检查能够对原发性肝细胞癌作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疑似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 结果 在78例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泡型包虫30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17例,肝脓肿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内血肿1例,肝硬化结节1例,局灶性非均匀性脂肪肝1例;超声造影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6.9%(P<0.05)。 结论 超声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管分布,有利于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管理系统(LI-RADS)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价值,以规范化HCC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对200例存在慢性乙型肝炎或/和肝硬化、酗酒、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HCC高风险人群行CT和MRI常规平扫和增强检查,依据LI-RADS v2017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盲法评定,1个月后,再由同一名医生进行再次评定,评估两次评定的同一性。在LI-RADS分级中,LR-1、LR-2被看作是良性病变,LR-4、LR-5和LR-5TIV为恶性病变,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计算LI-RAD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在200例肝脏病变患者,病理学检查诊断125例为HCC,27例为肝内胆管细胞癌,9例为肝转移癌,39例为良性病灶;运用LI-RADS分级,CT诊断17例为良性,151例为恶性,而MRI诊断17例为良性,169例为恶性;CT诊断两次评级的Kappa值为0.912 (P < 0.001),而MRI诊断图像的数据显示,两次评级的Kappa值为1.000 (P < 0.001),说明在MRI检查运用LI-RADS分级判断HCC的准确度比CT高;运用LI-RADS分级标准,CT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5.4%、81.2%和90.2%,而MRI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100%、85.4%和92.4%。结论 在CT和MR检查中应用LI-RADS分级评估可以提高诊断HCC的准确度,且可重复性好。在CT检查评定分为LR-3的病变,可能为HCC,建议重新检查MRI或随访,而经MRI检查仍然评定为LR-3的病变则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2018年4月~2021年4月我院诊治的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所有患者接受CEUS和VTQ检查,比较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和峰值强度及VTQ检查的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周边组织SWV和病灶/周边组织SWV比值,应用ROC分析CEUS检查参数和SWV诊断HCC的效能。结果 本组肝占位患者经CT、MRI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血管瘤40例,肝细胞癌53例;肝细胞癌患者CEUS开始增强时间和增强峰值时间分别为(8.2±1.2)s和(16.7±3.3)s,显著短于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为(15.9±5.0)s和(45.7±15.4)s,P<0.05】;肝细胞癌患者病灶内部SWV、周边组织SWV和SWV比值分别为(2.7±0.9)、(2.0±0.8)和(1.8±0.7),显著大于肝血管瘤患者【分别为(1.5±0.4)、(1.4±0.6)和(1.1±0.3),P<0.05】;经ROC分析,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病灶内部SWV、周边组织SWV和SWV比值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818、0.758、0.802和0.809,其敏感度分别为0.600、0.700、0.717、0.717和0.755,特异度分别为0.830、0.925、0.800、0.800和0.800;分别以开始增强时间≤12.080 s、增强峰值时间≤26.530 s、病灶内部SWV≥2.015 m/s、周边组织SWV≥1.920 m/s和SWV比值≥1.280为截断点,任一指标达标即诊断HCC,结果诊断HCC者48例,其敏感度为0.906,特异度为0.950,准确率为0.925,阳性预测值为0.960,阴性预测值为0.884。结论 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CEUS和VTQ检查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籍此可为病灶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峰  张昊凌  王青乐  张志勇 《肝脏》2011,16(4):329-330
由于腹部CT和MRI的广泛应用和慢性肝病患者影像学随访的机会增多,偶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在这些偶然发现的肝脏肿块性病变中,良性病变多达20%,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最常见。肝脏良性肿块细分为需要随访或介入治疗和无需进一步研究两组病变。后者包括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正常肝脏的局灶性脂肪和脂肪肝时的“肝岛”。肝脏腺瘤虽是良性病变,但因潜在恶变和出血,需要随访,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探讨超声造影前后肝内占位病变定性的准确性及可靠性。5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Sonovue超声造影(CEUS)检查,确诊后与常规彩超(CDFI)检查结果对照,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诊断原发性肝癌、肝恶性肿瘤治疗术后疗效评价、肝硬化恶性占位筛选方面CEUS与CDFI诊断准确性存在明显差异(P〈0.01)。Sonovue CEUS在肝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20,(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CEUS LI-RADS)在LR-3、LR-4、LR-5类HCC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具有肝细胞癌(HCC)高危风险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22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EUS LI-RADS分类的诊断表现。结果患者共有14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HCC120个(82.2%),肝脏良性病变26个(17.8%)。LR-1 5个、LR-2 3个,均为良性,LR-3 16个、LR-4 32个和LR-5 90个。以LR-1、LR-2类病灶为阴性结果,LR-3、LR-4和LR-5类病灶为阳性结果,LR-3+LR-4+LR-5诊断HC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0.8%和84.2%;不考虑LR-3类病灶,LR-4+LR-5诊断HC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53.3%和94.6%;不考虑LR-3、LR-4类病灶,LR-5诊断HC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80.0%和98.0%。LR-3+LR-4+LR-5(30.8%)诊断特异度显著低于LR-4+LR-5(53.3%)和LR-5(80.0%);同时LR-4+LR-5(53.3%)诊断特异度显著低于LR-5(80.0%);LR-3+LR-4+LR-5(84.2%)诊断准确度显著低于LR-4+LR-5(94.6%)和LR-5(98.0%);而LR-3+LR-4+LR-5、LR-4+LR-5和LR-5诊断敏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EUS LI-RADS分类标准对LR--3、LR-4、LR-5类HCC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别是LR-5类病灶。  相似文献   

12.
汤颖  刘彦君  温瑜鹏  崔海峡  任群 《肝脏》2016,(10):827-83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分析造影表现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率分别为97.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明显晚于恶性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1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病变114个,表现特征分别为:肝内胆管细胞癌4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细胞癌5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转移癌22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血管癌20个,为快进快出特征;肝硬化结节7个,为快进快出特征;局灶性脂肪肝8个,为等进等出特征;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为快进慢出特征;肝脓肿3个,为快进快出特征。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性和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并能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本研究30例合并39个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肝硬化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组织学活检确诊,其中良性病变16个(肝海绵状血管瘤8个病灶,肝囊肿3个病灶,肝硬化结节2个病灶,炎性病变2个病灶,局限性脂肪浸润1个病灶),恶性病变23个(原发性肝细胞癌17个病灶,肝脏转移瘤6个病灶)。超声造影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1.67%、93.33%、87.50%,常规造影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77.78%、83.33%、62.50%,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鉴别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较常规超声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场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2019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FLL)患者,均接受高场MRI检查,记录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均接受肝叶切除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在85例FLL患者中,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HH者28例(32.9%)、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者18例(21.2%)和肝细胞癌(HCC)者39例(45.9%);在b值=50 s/mm2、b值=400 s/mm2和b值=1000 s/mm2时,HCC病灶ADC值分别为(2.41±0.20)×10-3/mm2/s、(2.02±0.19)×10-3/mm2/s和(1.73±0.15)×10-3/mm2/s, FNH病灶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PLC)为最常见的肝局灶性病变之一,肝细胞癌(HCC)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为PLC的不同病理类型,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不同病理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PLC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结合定量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EUS对PLC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占位性病变指在肝脏影像学检查中肝实质内出现的异常回声区或密度区,包括实体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腺瘤,也包括囊性病变或假性占位,如肝囊肿、肝脓肿和肝棘球蚴病等。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肝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及时准确地诊断及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对患者肝脏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不同检查手段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获得肝占位性病变的最佳诊断路径和发展方向,为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增强螺旋CT(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C E C T)观察肝硬化背景下结节样小病灶(3 cm)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比较CEUS和CECT 2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小结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对88名肝硬化患者合并105个肝脏小结节病灶(3 cm)进行Sono Vue CEUS和C E C T检查,并以穿刺活检结果或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5个肝内小结节病灶中,经病理证实有54个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其中高分化25个,中低分化29个;51个良性结节,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36个,增生不良结节10个(2个为高度增生不良结节),局灶性炎症灶3个,血管瘤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1个.CEUS诊断出SHCC 50个,良性结节49个;CECT诊断出SHCC 46个,良性结节49个.有6个结节被CEUS与C E C T同时误诊,包括4个S H C C,1个高度增生不良结节和1个局灶性炎症灶.CEUS和CECT的敏感性(P=0.221)、特异性(P=1.000)和准确性(P=0.4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和CECT对肝硬化相关局灶性小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合并小结节病变的有效筛选手段,能明显提高检出率.C E U S实时动态的特点,可以完整、动态地观察整个增强时相表现,为客观评价病变性质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但对位置较深的病灶显影效果欠佳,需注意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对B型超声或CT扫描发现7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进行了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男5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1岁。B型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者55例,CT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者15例。单发肝占位病变者54例,多发占位病变者16例。甲胎蛋白(AFP)阳性者30例,阴性者40例。占位病变最小者1×1×0.8cm;最大者8×10×9cm;腹部能触及肝内肿块者15例。临床诊断原发肝癌44例;肝转移癌15例;肝囊肿3例;肝脓肿5例;肝血管瘤3例。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随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目的:分析各种不同的肝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的表现,探讨其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onoVue造影剂对22例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以视频影像同步记录造影剂进入肝内血管、肝实质和肝占位性病变的时间和形态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显示出不同的动脉相、门静脉相和延迟相的变化.原发性肝癌以造影剂"快进快出"为主要表现;转移性肝癌以延迟相造影剂充盈缺损为主要表现;肝血管瘤以延迟相有显著的造影剂摄取为主要表现;肝脓肿以快速增强持续整个门静脉相和延迟相为主要表现;肝硬化结节则以与肝实质无法区分的同步强化为主要表现.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是发现微小病灶方面优于增强CT,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文娟  王成达 《肝脏》2013,18(1):15-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WI)结合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MR 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肝细胞癌11例、胆管细胞癌8例,转移瘤9例、海绵状血管瘤13例、肝囊肿15例。结果肝细胞肝癌典型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胆管细胞癌多为门脉期及延迟期轻度强化,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多呈逐渐强化,少数较小病灶为动脉期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肝囊肿无明显强化。在MR DWI上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多为稍高信号,海绵状血管瘤为明显高信号,肝囊肿呈低信号。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弥散系数(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血管瘤与肝囊肿囊内ADC值(P<0.05),肝囊肿ADC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MR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