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少突胶质细胞瘤35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32例标本作为实验组,星形细胞瘤20例及瘤旁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情况,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85.71%、75.00%,均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但三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正相关性,并且均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瘤中1p/19q联合缺失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病理诊断的精确性,更好地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中的一种独立类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存在着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类型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出现染色质1p和19q的缺失。同时还发现,有染色质1p及19q缺失病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生存期延长,反之预后差。本研究旨在研究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杂合性缺失的特点。方法:本文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了我院脑外科手术的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及7例其他颅内肿瘤病例的染色体1p。结果: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4例有1p杂合性缺失,而其他颅内胶质瘤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1p杂合性的缺失。另外1p杂合性缺失的4例病变均为单侧,3例为颞叶,1例为额叶;肿瘤级别上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结论:本研究提示1p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在少突胶质细胞瘤(4/7)比其它类型胶质瘤(2/7)为高。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十年间,少突胶质细胞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旨在论述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疗规范及预后,其中主要论述最新的研究进展。我们通过Medline对"少突胶质细胞瘤"进行检索,查阅了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由于例如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越来越早。功能定位及在手术中的应用使得肿瘤切除更加安全,更加彻底,尤其是位于功能区的肿瘤。尽管术后放射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由于少突胶质细胞瘤(WHOII级)对化疗敏感,故放疗可推迟到肿瘤复发时再施行。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脑肿瘤中第一个应用遗传分子学特征指导治疗的肿瘤,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1p和19q染色体杂合子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对化疗敏感。尽管手术治疗仍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对化疗的敏感性,使得化疗成为术后主要的治疗方法。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学特征的研究及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指导少突胶质细胞瘤治疗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评价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09例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38例、Ⅲ级23例,少突-星型胶质细胞混合瘤Ⅱ级30例、Ⅲ级18例.13例行肉眼完全切除术,54例为部分切除术,余42例为单纯活检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行6~15 MV X射线常规放射治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模型.结果 5、10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7.2%、33.6%和53.8%、3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理分级低(Ⅱ级)、在CT或(和)MRI影像上病变无增强、行肿瘤完全切除术的患者预后较好,而病变在CT或(和)MRI影像增强情况在多因素分析中则不再有意义.结论年龄、病理分级和手术的切除程度是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单纯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3~5个月,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平均生存期不过1年左右。我科近几年采用颈动脉榄香烯灌注+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1997年6月1日~2000年6月1日收治资料完整的脑胶质瘤患者41例,全部患者均未接受过放化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Karnofsky评分≥50,血常规、肝、肾功均正常,均经手术病理确诊。20例接受放疗+颈动脉灌注化疗(综合组)。男6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52·3±12·2)岁。低分级星形细胞瘤10例,高分级星形细胞瘤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级及与GFAP、VIM、p53、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7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少突胶质细胞瘤GFAP、VIM、p53、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分类标准:少突型53例,间变少突型43例,星形-少突型55例,间变星形-少突型19例。不同病理分级少突胶质细胞瘤GFAP(P=0.035)、p53(P=0.004)、Ki-67(P=0.000)的表达不同,可能与病理分级相关。VIM(P=0.967)与不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不同病理分型与p53、GFAP、Ki-67的阳性表达有关,GFAP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减少;相反地,p53、Ki-67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孙靖驰  许在华  王振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73-976
摘 要:[目的] 研究染色体1p和19q的缺失在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中的分布差异,评价其在胶质瘤病理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的Ⅱ~Ⅲ级胶质瘤患者共134例。采用特异性扩增片段分析法检测肿瘤组织染色体1p、19q缺失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认定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AO,WHO Ⅲ级)9例(6.7%),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al tumor,OT,WHO Ⅱ级)15例(11.2%),混合型胶质瘤(星形+少突)32例(23.9%),星型细胞瘤(astrocytoma,AA)78例(58.2%)。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型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的1p、19q缺失率为分别为73.3%(11/15)和 66.7%(10/15)、 66.7%(6/9)和77.8%(7/9)、53.1%(17/32)和59.4%(19/32)、43.6%(34/78)和41.0%(32/78)。染色体1p和19q的缺失情况(包括完整,杂合性缺失,联合缺失)在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型胶质瘤、星型细胞瘤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染色体缺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染色体1p、19q的缺失与胶质瘤病理类型相关。单纯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难以准确判断胶质瘤类型,检测染色体1p、19q缺失情况可作为胶质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 D 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例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肿瘤部位等因素对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1个脑叶者46例,发生于2个脑叶以上者8例。肿瘤组织学WHO分级2级12例,3级42例。FISH检测显示54例均为1p/19q共缺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Olig2均为弥漫强阳性;GFAP均为阳性;p53有6例强阳性;48例患者ATRX未缺失;Ki-67增殖指数5%~60%。Sanger测序显示54例均发生IDH基因突变(40例为IDH1突变,14例为IDH2突变),33例发生TERT启动子突变。16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复发及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超过2年可以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54例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33.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40.7个月。结论 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联合精准放化疗降低了进展风险,手术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与该型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分级胶质瘤的放化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肿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混合性胶质细胞肿瘤。星形细胞瘤是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恶性星形细胞瘤,属WHOⅢ级。临床常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  相似文献   

11.
Huang L  Jiang T  Yuan F  Li GL  Xu LX  Cui Y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0):752-758
目的 探讨胶质瘤染色体1p和19q杂合性缺失(LOH)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p53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集146例胶质瘤(4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和59例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染色体1p和19q LOH,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GMT、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和星形细胞瘤中,1p LOH的发生率分别为59.8%和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p和19q LOH的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MT低表达和Ki-67高表达多发生于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65.5%和54.0%,而p53高表达多发生于星形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中,发生率为75.2%.在87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1p LOH和MGMT蛋白低表达多发生于Ⅱ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72.5%和87.5%,而p53和Ki-67蛋白高表达多发生于Ⅲ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发生率分别为83.0%和76.6%.1p和19q LOH在非颞叶和颞叶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1.2%(P=0.002).1p LOH与19q LOH、MGMT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MGMT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1p和19q LOH与p53蛋白表达、1p LOH与Ki-67蛋白表达均有关(均P<0.05).结论 1p和19q LOH及MGMT、p53和Ki-67的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检测其LOH状态和表达水平对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痛的40%~50%,中低度分化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1年存活率小于5%,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根据胶质瘤细胞的分化情况又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等,由于其分化差、增殖快、侵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子遗传学和患者预后问的关系。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主要的细胞类型(小细胞,非小细胞)其他一些改变,如少突胶质细胞成分、星形细胞瘤区、肥胖细胞、多核巨细胞以及坏死和微血管增殖。大约20%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可以见到少突胶质细胞成分.这些患者生存期稍长:LOH1p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例生存期较长,而LOH19q的病例生存期较短。胶质母细胞瘤中大约有5%或更多的多核巨细胞,较之多核巨细胞少见的胶质母细胞瘤,常见有P53突变和少见的EGFR扩增。所有的胶质母细胞瘤中均可见微血管增殖。伴有大片血管性坏死区的患者生存期较短。这些特征提示胶质母细胞瘤的一些组织学改变和特殊的遗传学改变与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Sanger测序法分别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对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运用IHC和Sanger测序法检测657例人脑胶质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IHC检测结果:657例样本中,230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49例组织为少量阳、弱阳等可疑阳性;Sanger测序法检测发现255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11例因DNA质量不佳无法获得可评估结果。IHC与Sanger测序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WHOⅣ级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结论:IHC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Sanger测序法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HC敏感性低于Sanger测序法,但特异性较高,且操作相对简单,适于临床普遍开展和推广;Sanger测序法敏感性高,可检测未知突变位点,IHC检测突变阴性及不确定的病例应进一步使用Sanger测序法验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中央沟附近胶质瘤早期即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2001年我科收治的中央沟附近84例胶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结果与预后。结果:84例胶质瘤中,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36例,位于中央沟后30例,主体位于中央沟下方18例。临床上首发症状为癫痫的59例,以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15例,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的10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肿瘤5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20例,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混合瘤6例。星形细胞肿瘤中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9例,胶质母细胞瘤23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在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67例,次全切除17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20例,不变22例,短期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有12例,加重30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要充分了解肿瘤的解剖位置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软脑膜下切除肿瘤,保护中央沟静脉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4年,头痛、头昏、视物模糊2个月,发现左乳房肿块18年于1986年11月28日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除双侧视乳头水肿,行走欠稳外无其它阳性体征。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蚕豆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好。脑CT示右额叶大片低密度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诊断为右额叶胶质细胞瘤。行右额部开颅,见右额叶肿瘤部分囊性变,将肿瘤肉眼下全切。术后恢复好。病理报告为星形细胞瘤Ⅱ~Ⅲ级。建议术后做放射治疗,但患者因故未做。术后发现左乳肿块迅速增大,局部无明显不适。一年半后再次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二次癫痫大发作,再次入院。查体:右额部骨瓣隆起,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左乳房外上象限可们及一拳头大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肿物界限清楚,活动度好。左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不大。脑CT示OM线上4~9cm右额叶有-5.6  相似文献   

17.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1].尽管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其复发率仍极高.关于低级别胶质瘤复发进展转变为高级别胶质瘤可见相关报道[2-3],然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复发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案例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肿瘤卒中的病理机制,提高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18例,脑膜瘤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听神经瘤1例。肿瘤卒中表现为颅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肿瘤的血管性变化是脑肿瘤卒中的基础。CT/MR I扫描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胶质瘤中MKK7和c-Jun磷酸化(p-c-Jun)的表达及意义,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胶质母细胞瘤(53例)及其瘤旁正常脑组织(25例)共11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用脂质体转染MKK4-siRNA、MKK7-siRNA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c-Jun及p-c-Jun的表达水平。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中p-c-Jun及MKK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00, P=0.000)。随着胶质瘤WHO分级的升高,p-c-Jun及MKK7的表达增高,且与WHO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94, P=0.000; r=0.606, P=0.000)。胶质瘤及胶质母细胞瘤瘤旁正常脑组织中MKK7与p-c-Jun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7, P=0.000)。沉默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87 MKK7表达抑制了c-Jun磷酸化水平。结论 MKK7可以通过调控JNK/c-Jun活性进而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TMZ)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20例颅内肿瘤,按体表而积给予TMZ化疗.定期复查CT或MRI,结合临床功能状态,了解病情变化.结果 TMZ对Ⅳ级星形细胞瘤、淋巴瘤可明显推迟复发时间,对转移瘤有一定作用,对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星形细胞瘤无明显作用.结论 TMZ对不同颅内肿瘤的化疗作用不同,有待进行长期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