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融合教育中提高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教育策略,为听障儿童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选取融合幼儿园班级中的1名听障儿童为被试,采取适宜支持策略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通过海森高《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对个案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适宜支持干预策略,提升了个案融合教育班级中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结论 适宜支持干预策略对提高融合教育中听障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探讨脑白质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全面康复教育手段及其听觉言语发展情况。方法运用观察法和测试法,对不同阶段个别化教育方式及个案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年的个别化教育康复,个案的学习能力、听觉能力和语言水平均有所提高.但言语清晰度进步较慢。结论个别化教育可以为脑白质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康复教育提供一系列特殊支持服务,有助于其全面康复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评价中,应注重树立目标意识、全面意识、取长意识,以便正确判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及时修正康复教学计划,从而提高康复教育质量。以多维度、全方位,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听障儿童,评价每个听障儿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建立有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入户指导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一名3岁听障儿童为被试,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康复入户指导干预,干预前后定期进行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以及EARS评估.结果 通过半年的家庭康复入户指导,个案在听觉、语言以及学习能力各方面都有明显好转;其家长也逐渐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基本掌握了康复训练的方法并主动承担起康复训练课程.结论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入户指导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推广性,有利于听障儿童全面发展和家庭和谐,但在康复效果评估以及后续跟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听障儿童的康复效果取决于康复服务质量的优劣。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模式的提出与推广,为现行听障儿童康复服务实践提供了意识与行动的指南。本文以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遵循生态学和教育评价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从影响康复效益的关键因素出发,阐述听障儿童全面康复质量的结构要素与变量,以期为全国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专业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探讨教师指导对听障儿童积木建构游戏中社会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一被试单基线A-B实验设计,对1例听障儿童积木建构游戏进行指导,跟踪指导效果,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教师为期3个月的积木建构区游戏指导,个案简单平行游戏(P〈0.05)、互补游戏(P〈0.05)在基线期和处理期均有显著性差异,即简单平行游戏减少,互补游戏增多,游戏社会性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教师在听障儿童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指导能有效提高其游戏社会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比较9名听障儿童干预前后回应和发起次数的差异,检验阶梯式疑问句训练策略对听障儿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 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训练效果和维持效果,能够提高其疑问句泛化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结论 阶梯式训练策略提高了学龄前听障儿童的疑问句表达能力,为听障儿童主动语言的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听障儿童单字调发音障碍矫治方案的研究,验证康复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1例配戴助听器的单字调发音障碍听障儿童实施基础训练和针对性训练的干预方案;采取单一被试研究方法,将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个案基线期和处理期数据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使听障儿童单字调发音障碍得到有效改善,可为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听障儿童个案实施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旨在探讨听觉口语法对低龄听障儿童听能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名听障儿童实施听觉口语法早期康复课程,分别从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进行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对声音没有反应到训练后能够正常与人沟通,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基本达到了阶段性康复目标。结论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在早期康复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其听能,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言语听觉能力,提高五大领域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省级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中3岁以下听障儿童的康复状况,探讨未来听障婴幼儿的康复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省级听障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调查,重点调查2009年底前听障婴幼儿开始接受康复的时间和模式.结果 在省级康复机构最早接受康复指导和训练的听障儿童年龄为2个月,多采取由家长定期带小儿到机构接受训练的形式.同时结合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及指导家庭康复的方法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推广和普及,听障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需求呈上升趋势,家长和机构对早期康复较过去更加重视.结论 政府对听障儿童的康复投入不断增加.低龄听障儿童的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康复应把低龄听障儿童作为重点,根据家庭、社会的需求,采取机构、社区、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教育,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及社区家庭指导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状况,为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机构教师在培养听障儿童自控能力及自控策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对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①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有显著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控时间明显长于听障儿童;②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没有性别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我控制时间性别差异显著,男孩长于女孩;③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都能使用一定的自控策略,包括分心、寻求自我安慰、消极等待、问题解决、回避等,其中健听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听障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消极等待策略;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在问题解决策略、分心策略、寻求自我安慰策略和消极等待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策略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延迟满足时间和延迟策略两方面听障儿童都落后于健听儿童,因此,有效地培养听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是当今康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听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具有两种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和“康复教育”理念。20多年来,“全纳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国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全纳教育思想虽有进步的一面,但它忽视了康复对残疾儿童教育的特殊意义,使随班就读教育扩大化,且一直承受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康复教育”理念一直被教育界所忽视,但许多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成功案例都与康复有关。听障儿童在克服交往障碍的康复过程中,实现聋健融合,有力地支持了他们心理的发展和学业的提高,直至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听障儿童随班就读问题是理念问题,“康复教育”理念才是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成功的正确理念。  相似文献   

13.
听障儿童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克服听力障碍、发展听说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任务。如何发展听障儿童的听说能力,使其畅通无阻地与人沟通、交流学习,参与社会,是听障儿童康复专业人员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全面康复模式提出了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训练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并将听觉口语法作为听觉言语个别化训练的主要方法,本文旨在分析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在全面康复理念的指导下选择运用听觉口语法规范个别化训练的背景、策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目前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在兼顾普通儿童和特殊需要儿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学前适宜支持性融合教育课程。该课程以通过适宜支持让所有儿童平等参与、共享教育、融合发展为核心理念,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顺应每位儿童的发展和学习需要,为其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提供适宜支持。在实施中通过评估了解儿童发展水平,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策略、评价调整、制订并实施班级适宜支持课程计划,以及特殊需要儿童个别化适宜支持计划,促进所有儿童平等参与、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测量与测验     
康复教学的目的是培建或康复听障学生的听语技能,增长和丰富其知识,改善和塑造其行为和态度,进而促进听障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医师、听力师、康复教师或患儿家长仅凭直觉、随意或习惯性地判断进行干预,而不是为听障儿童个体充分收集、分析、利用一切相关证据、做出相对有效决定的基础上进行干预,这样的做法又怎能实现康复教学的既定目的呢?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进行价值判断。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所有判断都同样重要,但是许多判断对听障儿童个体的康复与发展产生持久且重要的影响。仅这一点足以说明,要想实现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目的,就离不开测量(measurement)与测验(test),它们为听障儿童康复教学评价功能的实现(既有利于康复教学对象属性鉴别、初始行为水平确定,又有利于康复教学目标修订、教学策略选择,以及康复教学效果价值判断)提供了根本的手段[1]。但是,测量与测验的内涵是有严格界定的,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其重要区别,可能导致混淆应用,甚至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听障儿童照顾者照顾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支持性服务实践,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基于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以21例听障儿童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听障儿童照顾者微系统为照顾者身心疲惫;中系统为家庭与机构、学校间的衔接不够;外系统为社会环境有待改善;宏系统为政策支持薄弱。结论 听障儿童照顾者生态环境系统有待逐步完善,康复服务人员应关注影响照顾者身心健康的各系统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系统服务,有效降低听障儿童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升其照顾品质。  相似文献   

17.
听障儿童连续语音能力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自编的连续语音训练材料对听障儿童进行干预,以提高其连续语音能力。方法采取单一被试研究方法,分别对1名植入人工耳蜗和1名配戴助昕器儿童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基线期和干预期数据呈极显著差异,配戴助听器儿童基线期和干预期数据呈显著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训练,听障儿童的连续语音能力得到提高,为临床康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普遍规律对听障儿童也不例外。听障儿童早期干预是指对新生儿3个月明确诊断,6个月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早发现、诊断,早验配助听器或植人人工耳蜗,并及早进行康复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及家长对听能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为指导听障儿童教师及家长做好听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从听能管理意识、听力测试方法、助听设备维护保养与使用、听力学基础知识4个维度分别对配戴助听设备初期的小龄听障儿童家长、已完成康复课程准备入普校的听障儿童家长及康复教师3组受试者进行听能管理知识测试。结果 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小龄听障儿童家长(t=2.88,P<0.05)。康复教师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t=4.60,P<0.05)。家长、教师对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最薄弱的环节是听力学基础知识。家长对听能管理的重要性、新入园家长对儿童行为测听重要性意识有待提升。家长在助听设备保养维护知识方面存在眼高手低、不注重细节等问题。结论 通过培训,康复教师及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的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有显著提高。应优化调整后续培训的方式方法和侧重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加听障儿童角色游戏自主参与时间,发展交往能力的策略。方法以56名4~5岁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调整干预指导策略前后其在角色游戏中自主参与游戏时间的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次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指导策略调整前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介入的时间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听障儿童在角色游戏中自主游戏的时间发生了极其显著的改变(P=0.00)。结论调整角色游戏指导策略是提高听障儿童角色游戏自主性的有效方法,教师要缩短对儿童游戏的控制时间,引导儿童自主组织、实施和评价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