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助听器干预对久居(超过40年)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49例(63耳)助听器佩戴者进行分析,包括听力情况、听阈、助听器后言语及助听器效果国际问卷主观感受相关分析等,并对助听器补偿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63耳中,中度听力损失34耳,重度听力损失25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耳。其中单耳35例,问卷平均得分(20.34±4.39)分;双耳14例,问卷平均得分(27.07±4.16)分;双耳得分高于单耳分数。助听言语分辨率与问卷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28,P<0.01)。助听阈值显示大多数患耳未得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但助听器干预前后听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补偿更为明显。助听后言语测听显示,助听后言语最大分辨率较助听前高(P<0.05)。结论 高原地区听障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客观听力参数与主观评价相对一致,助听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双耳验配较单耳验配更具优势,总体助听效果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器配戴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8月~2020年9月100例配戴助听器老年听障患者,利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daily life,SADL)对患者助听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年龄、性别、学历等进行分组,完成单因素分析后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SADL积极作用评分方面,听力损失<61 dB、双耳配戴、高中及以上学历、每日配戴时长≥8 h、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显著高于听力损失≥61 dB、单耳配戴、高中以下学历、每日配戴<8 h、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耳背式者(P<0.05);服务价格评分方面,月收入≥5000元、高中及以上学历者显著高于月收入<5000元、高中以下学历者(P<0.05);负面作用评分方面,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配戴时间≥1年者显著高于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配戴时间<1年者(P<0.05);自我形象和外观评分方面,高中以下学历、配戴时间<1年者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上学历、配戴时间≥1年者(P<0.05);总均分方面,听力损失<61 dB、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显著高于听力损失≥61 dB、有认知功能障碍者(P<0.05)。结论影响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器配戴满意度的因素较多,包括学历、月收入、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等,需针对此类患者进行相应干预,以提高助听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虽然助听器使部分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缺陷得到了弥补,但部分患者配戴后其言语清晰度不佳,甚至有些患者比配戴前更差,从听力图上看,其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是助听器可助听的区域,可配戴助听装置却有阻碍言语清晰度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听力学研究者的兴趣,Moore认为,这与患  相似文献   

4.
开放式与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放式和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SADL问卷和IOI-HA问卷对开放式助听器及与其条件相当的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者进行效果评估,并比较其配戴效果的差异。结果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相同的患者,开放式助听器的使用满意度明显优于非开放式助听器。结论开放式助听器因其在消除堵耳效应、改善噪声环境下言语辨别能力、外观及配戴舒适度等方面的优势,将会被大家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wide dynamic range compression,WDRC)助听器和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 mization,ADRO)助听器的助听性能。方法选择具有2年以上WDRC线路助听器配戴史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青年人9名(13耳),分别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和ADRO线路助听器,经8周适应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对不同压缩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在适宜交谈的安静环境(EC)、具有背景噪声的环境(BN)、存在回响和混响的环境(RV)、令人厌恶的或突然的声音(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20.2%、33.5%、45.6%、38.9%;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在EC、BN、RV、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17.9%、35.4%、53.6%、46.9%。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则显示,无论是处于安静环境或噪声环境,针对不同强度的声音信号,受试者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较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平均可提高8%~10%(P值均<0.05)。结论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性能优于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助听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地区136例听障患者发放助听器后的配戴效果,了解使用助听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听障患者助听器验配及项目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进行耳内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听阈曲线类型,为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w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助听器效果评价,比较不同配戴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助听器IOI-HA的得分。结果118例(86.7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配戴助听器后对生活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帮助;130例(95.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中等及以上提高;每天使用时间及参与社会活动时仍存在的困难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平均得分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两个项目的平均得分逐渐减少;不同文化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图类型的听力障碍患者配戴助听器使用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助听器使用者对配发的助听器总体较为满意,使用情况良好;助听器使用时,还要大力提倡坚持配戴、及早干预;加强对助听器配戴者回访的管理,对于助听器使用中的不足与问题应及时调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选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年龄对助听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3名,女17名,年龄26-86岁,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对称,双耳0.5-4 k Hz频率下纯音听力阈值(PTA0.5-4 k Hz)平均值40~75 d B HL。所有受试者均选配PhonakBolero Q50系列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软件(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进行裸耳和助听后安静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1)助听后,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识别率平均提高35.1±19.5%;噪声环境下语句识别率平均提高32.8±22.8%;(2)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助听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受试者纯音听阈均大于50 d B HL,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助听器选配可以有效帮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但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唯一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家族遗传倾向耳聋患者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方法对2004年~2006年在内蒙古聋儿康复中心就诊的84例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双侧听力损失患者的病史.听力状况.助听效果.言语发育及交流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数据。结果75%(63/84)的耳聋患者未经康复无听觉言语能力;25%的耳聋患者配戴了助听器,其中13%(11/84)助听后未接受语训,12%(10/84)助听后接受语训。结论加强对遗传性聋的咨询和宣传工作,对有家族遗传史者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对耳聋患者及早配戴助听器,并进行言语训练,能够使他们获得较好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噪声环境下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助听模式对听力损失患者言语识别率的影响。方法 20例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男9例,女11例)均单耳佩戴助听器(Resound Canta 780-D),佩戴并适应6个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A组先将助听器麦克风模式切换至全向性,适应2周后测试其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并完成助听器效果评估表(the 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及麦克风效果问卷(microphone performance questionnaire,MPQ);再将麦克风模式切换至自适应方向性,适应2周后重复以上测试。B组麦克风模式切换顺序先为自适应方向性,再为全向性,测试方法同A组。结果声场评估示,噪声环境下,患者使用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助听模式的言语识别率(73.20%±20.69%)高于全向性麦克风模式(64.00%±18.7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APHAB评估结果显示在有背景噪声、回声、厌恶声存在的环境下,受试者使用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助听模式能更好地提高言语交流能力。MPQ问卷表评估结果显示,除第六类场景(信号来源于听者正前方、无噪声、低混响)外,受试者在其余九类交流场景时使用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助听模式的言语识别率均优于全向性模式。结论噪声环境下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助听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言语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用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评估作用。方法以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60~9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其中,无助听器使用经验者44例(75.8±8.1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9.8±13.3 dB HL)、有助听器使用经验者34例(77.5±6.3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64.5±17.8 dB HL,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三个月)进行横断面研究;22例(74.3±8.6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8.1±12.6 dB HL)首次配戴助听器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二组参与横断面研究者进行一次SSQ评估,前瞻性研究组分别在助听前和佩戴助听器1个月后进行二次SSQ评估,均采用面对面问答方式用SSQ量表评估三组受试者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有助听经验组SSQ问卷言语理解(97.29±23.43分)、空间听觉(131.94±19.27分)、声音质量(143.53±20.31分)和总分(372.76±51.92分)均显著高于无助听经验组(分别为58.66±30.13、99.41±37.09、108.09±43.28、266.16±78.18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初次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的SSQ问卷言语理解(106.27±13.86分)、空间听觉(136.00±14.09分)、声音质量(151.73±13.91分)和总分(394.00±34.70分)均显著高于佩戴助听器前(分别为65.64±21.89、115.09±17.17、111.91±25.41、292.64±45.58分),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均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声源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SSQ量表可以有效评估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助听器配戴与感音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感音性耳聋者的纯音听力水平与选配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对言语识别率提高的讨论。方法:85例6岁~90岁双耳感音性聋者单耳选配耳背式助听器,经1年以上随访,对助听耳的纯音听力、最佳言语识别率、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85例助听耳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0±24%,裸耳言语识别率为 50±26%,平均残留听力水平(125Hz~8 000Hz)为 55±11dBHL。结论:85例感音性耳聋者助听耳的言语识别率(Y)与残留听力水平(X)之间的相关关系为:Y=-0.808X+104。  相似文献   

12.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使用无线调频语训系统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比较全数字助听器与无线调频语训(FM)系统不同结合方式对重度听力损失儿童的助听效果,方法:聋儿双耳分别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双耳全数字助听器结合单耳FM系统,双耳全数字助听器结合双耳FM系统,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以不同强度的言语声测试言语可懂度,比较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中使用与不同使用FM系统及单耳使用与双耳同时使用的助听效果。结果: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使用FM系统的言语可懂度优于不使用该系统(P<0.05),单耳使用该系统和双耳使用该系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聋儿配戴助听器使用无线调频语训系统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言语可懂度高于不使用该系统者。  相似文献   

13.
虽然助听器使部分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缺陷得到了弥补, 但部分患者配戴后其言语清晰度不佳, 甚至有些患者比配戴前更差, 从听力图上看, 其听力损失程度和范围是助听器可助听的区域, 可配戴助听装置却有阻碍言语清晰度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听力学研究者的兴趣,Moor e认为, 这与患者耳蜗中的内毛细胞或/和神经的功能障碍有关, 这一现象称为耳蜗死区[1]。对耳蜗死区的研究, 将会使听力障碍的治疗和康复更科学有效。本文就耳蜗死区的定义、原理、检测、诊断标准和它对言语的影响以及在听力康复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60例,分别测试其助听前后各项听力学指标,并考察可能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对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助听前听阈(HL)、言语察觉阈(SPT)、言语识别阈(SRT)、言语识别率(SRS)以及助听HL对助听效果有显著影响,而受试者的最适阈(MCL)、年龄、受教育时间、耳聋时间、助听器佩戴时间对助听效果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助听器不只是一个听力补偿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全自动程序切换技术(Liaison Full Shell)助听器在临床中对听力损失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本临床测试是通过助听器使用者的日常经历与临床客观验证来证明被测助听器的效果,采用前后对照试验法,以此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及客观性。本临床测试是对试验用助听器配戴前后的听力水平和言语理解度做出比较。在配戴试验用助听器前。测出受试者每个人的听力损失类型及程度.言语理解度.不舒适阈,然后听力师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验配与调试,每一位受试者配戴每一种试验用助听器不少于3周时间,其间受试者有任何的不适。都应接受听力师的调试。若调试没有效果将中止临床试验。在配戴试验用助听器后,用声场测试受试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听阈值,用2cc3耦合腔和真耳测量客观方法验证助听效果。结果在20倒中,平均听阈值提高到35dBHL,在真耳测试中全部达到目标增益和最大输出。在声场测试中。平均功能增益达到60dB HL。结论助听前和助听后的听力阈值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助听器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我科采用配戴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05例,记录患者耳鸣情况(耳鸣病程、耳鸣音调、单侧耳鸣或双侧耳鸣)、配戴助听器前的听力下降情况(耳聋病变类型、听力 损失程度)、助听器配戴情况(每日配戴时长、配戴总时长、单侧配戴或双侧配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配戴助听器后以上因素对于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2.38%;②双侧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显著性高于单侧配戴助听器(χ2=4.435,P<0.05);③每日配戴助听器时间越长、配戴助听器总时间越长,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越高;④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越高,配戴助听器的疗效越低(χ2=8.373,P<0.05)。⑤配戴助听器对于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与听力损失类型比较、与不同耳鸣音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可行性高,长期疗效显著。配戴助听器对于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听力补偿的措施,更对耳鸣治疗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对称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双耳言语识别率的差别来进一步研究听觉剥夺效应。方法选取右耳助听4~5年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名,在标准隔声室中,测试其双耳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闻,然后再采用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词表分别进行左右裸耳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名受试者右耳配戴助听器前及配戴4~5年后两耳间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右耳助听前及助听4~5年后左、右耳平均听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助听4~5年后,受试者左、右耳裸耳言语识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2.76,P=0.02〈0.05)。结论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裸耳平均听阈无显著改变,但非助听耳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和助听效果评估调查问卷(COSI问卷)初步评价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 routing of sound,CROS)助听器应用于单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方法 20例单侧聋患者进行助听后效果评估,分别进行CROS助听器干预前后安静环境下和噪声环境下言语测试、噪声下言语识别速测表(Qui...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诸多低龄儿童听力障碍得以早期确诊和干预,接受助听器验配的人群年龄呈低龄化趋势。Uus K[1]报道169487名婴幼儿中有169名被确诊患有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而听力障碍患者中,平均配戴助听器的年龄是16周。澳大利亚Robishaw(1995)的研究表明,为耳聋患者在出生后6个月内验配助听器,其言语和语言能力与听力正常小儿相差无几,且比配助听器迟的小儿效果要好;良好的助听效果对于改善聋儿的听力、听觉自我反馈监听、言语表达十分重要,因此有效的听觉补偿、对听力补偿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婴幼儿自身发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