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 min和 (216.0±33.8) 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 d和(5.2±1.5) 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 h和(47.3±11.7) 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 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介入手术组30例和开腹肝切除术组30例,分别接受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或开腹肝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DA、GP73、β2-MG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介入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4.7±21.9) min和(6.7±1.3)d,均显著短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126.8±60.5)min和(9.6±5.8)d,P<0.05】,术中出血量为(110.7±13.5)mL,显著少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15.5±17.8)mL,P<0.05】;在术后1 w,介入手术组血清GPDA、GP73、β2-MG、TNF-α、TSGF和AFP水平分别为(62.6±9.8)U/L、(64.3±6.7)μg/L、(1.4±0.5)mg/L、(1.3±0.5)mg/L、(35.5±4.3)U/mL和(2.5±0.6)mg/L,均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86.4±11.5)U/L、(112.2±9.3)μg/L,(2.3±0.9)mg/L,(2.1±1.2)mg/L,(61.3±9.8)U/mL和(4.7±0.8)mg/L,P<0.05】;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0.0%,P<0.05);在术后随访6 m,介入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开腹肝切除术组(80.0%,P<0.05)。结论 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较好,且可降低血清GPDA、GP73、β2-MG、TNF-α和TSGF水平,明显改善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者17),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 开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日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7) d、(3.8±1.5)d、(4.7±1.8) d、(9.4±2.3) d和(241.6±15.3)mL,显著长于或多于腔镜组【分别为(3.0±1.1) d、(2.6±0.8) d、(3.1±1.3) d、(6.6±1.2) d和(94.0±9.7)mL,P<0.05】,但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78.3±60.5)min,显著长于开腹组【(231.7±41.2)min,P<0.05】;治疗后3 d,开腹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77.4±6.4)mg/L ,显著高于腔镜组【(30.8±3.5)mg/L,P<0.05】;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和5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加重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41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4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P)水平。术后,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2.1±21.9)min、(93.2±18.3)ml、(1.2±0.6)d和(4.6±0.8)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81.6±26.3)min、(149.6±20.1) ml、(1.7±0.8)d和(6.9±1.2)d,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COR和EP水平分别为(42.8±6.4)U/L、(35.6±5.1)U/L、(16.6±2.1)μmol/l、(359.2±34.4)nmol/ml和(253.2±24.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6.5±6.7)U/L、(45.8±5.9)U/L、(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016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128例PLC患者,均接受LH手术治疗,其中57例在术中采取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法,另71例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 区域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和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305.4±58.6)mL和(0.0±0.0)min,显著少于或短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82.5±60.3)mL和(24.2±7.5)min,P<0.05】;在术后7 d,区域血流阻断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6.4±8.5)μmol/L,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6±5.3)g/L,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25.7±7.2)μmol/L和(32.4±4.9)g/L】比,差异显著(P<0.05);区域血流阻断组MAP、HR和PVV分别为(85.6±2.3)mmHg、(78.7±8.3)次/min和(20.3±0.2)cm/s,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86.8±2.5)mmHg、(79.6±8.1)次/min和(20.1±0.3)cm/s】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区域血流阻断组腹腔内出血、胆汁漏、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5%、14.1%和5.6%,与全肝血流阻断组(分别为3.5%、10.5%、22.8%和1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LH治疗PLC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和术后恢复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肝血流阻断时间,减轻术后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LH)与开腹肝切除术(OH)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诊治的122例IC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分别接受OH或LH治疗,随访观察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LH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肛门首次排气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32.2±50.4)min、(592.3±164.7)ml、(2.1±0.8)d和(6.5±1.3)d,显著短于或少于0H组【分别为(321.1±69.7)min、(995.5±321.4)ml、(2.7±0.7)d和(8.2±1.7)d,P<0.0 5】;在术后3 d时,LH组血清CRP、Cor和IL-6水平分别为(25.1±4.0)mg/L、(529.6±75.4)mmol/L和(83.5±7.2)pg/ml,均显著低于0H组【分别为(39.8±5.1)mg/L、(654.7±78.1)mmol/L和(97.3±10.2)pg/ml,P<0.05】;在术后7 d时,LH组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A组)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另29例(B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P)水平。结果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9.7±10.1)min、(30.3±3.6)h、(2.3±0.3)d和(6.9±1.1)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101.9±12.2)min、(34.7±4.1)h、(2.7±0.4)d和(11.8±1.6)d,P<0.05】,术中出血量为(40.2±8.8)ml,显著少于B组[(97.4±10.6)ml,P<0.05];在术后7 d,A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OR和EP水平分别为(9.7±1.0)×109/L、(67.8±5.9)%、(310.1±30.7)mmol/L和(210.7±22.8)pg/m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1.8±1.3)×109/L、(76.4±7.1)%、(385.5±34.4)mmol/L和(247.3±23.1),P<0.05】;A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分别为(39.7±3.7)U/L、(39.9±4.1)U/L、(80.1±8.5)和(19.4±1.8)μmol/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45.6±5.1)U/L、(45.5±5.1)U/L、(85.9±6.8)和(23.0±3.4),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B组的41.4%(P<0.05);A组结石残余率为6.5%(2/31),显著低于B组的31.0%(9/29,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取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轻手术损伤,加快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较轻有关,同时其手术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也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132例,均行LH术治疗。术中,69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对照组63例采用间歇性全入肝血流阻断。常规测量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PVV)。结果 观察组手术输血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分别为15.9%、(240.3±42.9)min和(14.7±2.3)d,与对照组【分别为19.1%、(231.7±39.5)min和(15.0±2.9)d】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肝血流阻断时间为(0.0±0.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6.8±7.1)min,P<0.05】,术中出血量为(301.2±52.5)mL,显著少于对照组【(369.8±59.4)mL,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HR、MAP和PVV分别为(79.1±7.2)次/min、(80.7±3.6)mmHg和(21.3±2.0)cm/s,与对照组【分别为(78.9±6.8)次/min、(81.9±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白三烯B4(LTB4)、肝组织一氧化碳(CO)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TB4水平,术中,在腹部切口接气腹管,以便携式CO测定仪的探头直接测定肝组织CO浓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1.7±104.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92.6±153.8)mL,P<0.05】,引流量为(279.8±79.2)mL,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113.7)mL,P<0.05】;血清LTB4水平为(22.6±11.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2.2)ng/L,P<0.05】,肝组织CO水平为(41.3±5.8)ppm,显著低于对照组【(65.5±4.3)ppm,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 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快,可能与降低了术中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中不阻断肝血流对肝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80例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n=24)、半肝血流阻断组(HVC组,n=24)及不阻断肝血流组(n=32)。分别比较不阻断肝血流组与Pringle组和HV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5,0.34,P值均0.05)。术后1及7 d血清TBil及ALT恢复情况,不阻断肝血流组[1 d,TBil:(22.4±9.4)μmol/L,ALT:(287.4±165.7)U/L;7 d,TBil:(17.1±6.6)μmol/L,ALT:(86.2±54.5)U/L]优于Pringle组[1 d,TBil:(33.5±11.9)μmol/L,ALT:(429.5±137.8)U/L;7 d,TBil:(24.5±7.0)μmol/L,ALT:(145.5±43.6)U/L]及HVC组[1d,TBil:(29.1±8.3)μmol/L,ALT:(390.2±176.6)U/L;7 d,TBil:(21.5±7.5)μmol/L,ALT:(121.5±56.8)U/L](P值均0.05)。血清Alb恢复情况,术后1 d,不阻断肝血流组[(29.3±2.8)g/L]优于Pringle组[(27.3±3.3)g/L](P值均0.05),但与HVC组[(27.8±2.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阻断肝血流组术后住院时间[(10.3±2.1)d]较Pringle组[(12.7±2.6)d]和HVC组[(12.0±2.2)d]显著缩短(P值均0.05)。结论不阻断肝血流较第一肝门阻断、半肝血流阻断,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具有肝损伤较轻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疗效及血清Junus激酶蛋白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复杂性IHS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JAK2、STAT3和MCP-1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3.4±1.2)h,P<0.05】,下床活动时间为(1.7±0.5)d,显著短于对照组【(3.6±0.8)d,P<0.05】,开始进食时间为(2.6±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5±1.5)d,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3.8±2.6)d,显著短于对照组【(9.2±4.4)d,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为(81.5±9.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8±14.3)pg/mL,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59.3±7.5)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91.4±11.7)mg/L,P<0.05】,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1±0.0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05)μg/L,P<0.05】;血清JAK2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2±6.7)pg/mL,P<0.05】,血清STAT3水平为(152.2±16.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ng/L,P<0.05】,血清MCP-1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5.9±24.3)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20.8%,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IHS患者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了血清JAK2、STAT3和MCP-1等因子水平,有效缓解了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39例接受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另159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1.3±2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6.7±22.8)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2.3±60.0)mL、(18.9±3.2)h和(11.2±2.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01.7±70.2)mL、(20.1±4.1)h和(14.5±3.5)d,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PCT水平分别为(23.8±6.0)mg/L、(80.8±10.1)μg/L和(1.4±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6.8)mg/L、(96.7±11.3)μg/L和(1.8±0.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1±2.9)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7)g/L,P<0.05】;在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肝脏Ⅰ、Ⅳa、Ⅶ、Ⅷ段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肝脏Ⅰ、Ⅳa、Ⅶ、Ⅷ段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7例接受常规开腹手术,而另37例行全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各项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腔境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留置导尿管时间分别为(2.6±0.8) d、(2.9±0.8) d、(13.2±1.3) d、(2.9±0.9) d,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分别为(4.28±1.12) d、(4.81±0.75) d、(17.4±2.48) d、(4.5±1.51) d,P<0.05】;腔境组术中出血量为(110.2±32.4) ml,明显少于开腹组【(155.6±40.3)ml,P<0.05】,腔境组医疗花费为(8437.0±206.7)元,明显高于开腹组【(6399±110.4) 元,P<0.05】;腔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6.2% (x2=5.045,P=0.028);随访36个月,腔境组肿瘤复发率为8.1%,与开腹组的2.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7,P=0.307);两组患者术后4 h疼痛评分呈现上升趋势,至术后12 h达到峰值,腔境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脏Ⅰ、Ⅳa、Ⅶ、Ⅷ段血管瘤患者的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但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15)和腹腔镜组(n=15),常规组采用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微创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1.02±0.51)d vs(1.98±0.36)d,t=5.956,P0.001;(8.83±0.81)d vs(11.83±0.42)d,t=5.830,P0.001]。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ALT水平较常规组降低[(125.8±91.9)U/L vs(214.1±99.6)U/L],血清Alb水平较常规组升高[(33.2±3.7)g/L vs(28.9±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94,P值分别为0.02、0.01)。结论临床中应用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相对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肝功能损伤小等特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微波消融(MWA)与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治疗肝血管瘤(H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HH患者,其中46例接受MWA治疗,48例接受LH治疗,术后随访1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MWA组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为(17.2±3.5)mL、(22.8±4.4)min、(158.0±31.8)min和(6.3±1.9)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LH组【分别为(208.4±39.7)mL、(26.3±5.1)min、(228.5±43.2)min和(8.1±2.4)d,P<0.05】;手术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5 d, MWA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1.3±7.5)pg/ml和(18.3±3.5)pg/ml,均显著低于LH组【分别为(65.9±10.4)pg/ml和(26.8±4.9)pg/ml,P<0.05】;术后,MWA和LH治疗组感染或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8.3%,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行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同期比较在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条件下,分别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4例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其中,右半肝血流阻断24例,右肝前叶血流阻断10例,右肝后叶血流阻断6例,左半肝血流阻断28例,左肝外叶血流阻断16例。全组肝实质离断时间为(20.9±5.6)分钟,出血量为(410.8±105.2)ml,术后ALT峰值为(312.5±110.4)U/L,总胆红素峰值为(26.8±9.6)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7.3±3.1)天。同期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88例,肝离断时间为(14.8±7.6)分钟,出血量为(456.3±125.6)ml,术后ALT峰值为(860.6±108.2)U/L,总胆红素峰值为(53.1±29.8)μmol/L,肝功能恢复时间为(13.5±5.7)天。两组病例均元围手术期死亡,无肝衰、胆汁漏、腹腔内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第一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保留了健侧肝脏的正常血供,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特别适用于肝癌并肝硬化的病例。该方法安全、简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肝部分切除大鼠肝组织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白藜芦醇和大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各组30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白藜芦醇10 g.kg-1·d-1和20 g.kg-1·d-1,连续5 d,然后行70%肝脏切除术。检测肝脏再生指数,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组织NK细胞百分率,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 在24 h和48 h,大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大鼠肝脏再生指数分别为(1.89±0.04)和(2.45±0.07),显著大于小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1.59±0.06)和(2.12±0.05),P<0.05】或对照组【(1.43±0.03)和(1.92±0.05),P<0.05】;大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大鼠NK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4.62±1.36)%和(25.47±1.19)%,显著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22.21±1.98)%和(22.36±1.78)%,P<0.05】或对照组【(17.36±1.78)%和(18.65±1.69)%,P<0.05】;大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大鼠NK细胞杀伤活力分别为(48.48±2.69)%和(49.01±2.78)%,显著高于小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41.88±2.65)%和(42.32±2.58)%,P<0.05】或对照组【(28.32±2.36)%和(30.12±2.36)%,P<0.05】;大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大鼠肝组织PCNA和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强于小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可以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大鼠肝再生,可能与增强了NK细胞活性和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以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83例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每组61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及前白蛋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90.68±15.46)min、(143.27±10.42)min、(95.27±1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8.173,P 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4.27±28.49)ml、(680.32±25.39)ml、(428.09±17.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7.174,P 0.001);肝血流阻断时间分别为(14.29±2.12)min、(14.07±2.55)min、(7.06±1.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404,P0.001);住院时间分别为(14.26±1.23)d、(14.36±1.15)d、(8.56±1.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814,P 0.001)。肝静脉控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ringle组和半肝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出院时,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ALT分别为(329.28±25.43)U/L、(331.05±26.30)U/L、(256.17±30.64)U/L,AST分别为(362.75±37.18)U/L、(331.05±26.30)U/L、(272.86±25.17)U/L,TBil分别为(40.26±5.07)μmol/L、(41.37±5.22)μmol/L、(49.86±7.64)μmol/L,前白蛋白分别为(175.89±21.37)mg/L、(176.92±23.55)mg/L、(208.94±26.37)mg/L,各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64.250、4356.289、3748.044、6547.088,均P 0.001)。Pringle组、半肝阻断组和肝静脉控制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19.67%(12/61)、18.03%(11/61)、3.28%(2/61),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48%(7/61)、14.75(9/61)、1.6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60、10.968,均P 0.001)。结论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肝静脉控制阻断法,相比于Pringle法和半肝阻断法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者17),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 开腹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日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7) d、(3.8±1.5)d、(4.7±1.8) d、(9.4±2.3) d和(241.6±15.3)mL,显著长于或多于腔镜组【分别为(3.0±1.1) d、(2.6±0.8) d、(3.1±1.3) d、(6.6±1.2) d和(94.0±9.7)mL,P<0.05】,但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78.3±60.5)min,显著长于开腹组【(231.7±41.2)min,P<0.05】;治疗后3 d,开腹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77.4±6.4)mg/L ,显著高于腔镜组【(30.8±3.5)mg/L,P<0.05】;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和5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不加重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