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已经成为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虽然CI技术日益成熟,人工耳蜗装置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行人工耳蜗再植入。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析最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人工耳蜗产品,近年来国产人工耳蜗也相继问世,至今已成功实施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3万多例,人工耳蜗植入例数递增速度位居世界各国之首。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可以说,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应用使耳科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时代。现就人工耳蜗植入的现状及关注热点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耳聋是全球第三大导致老年人残疾障碍的原因,不仅仅影响声音的感知,还会引发一系列日常交流和社交障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 极重度感音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老年人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最有效方法,但众多原因导致我国老年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开展得不够,并且老年人本身耳聋发生及其听力学和听觉康复有其特殊性。本文从老年耳聋的发生率、老年性聋的病因、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及疗效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老年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未来前景做展望。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 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BCI)等方法以获得双耳聆听。同时对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 SSD)患者来说,人们也开始尝试为其植入人工耳蜗以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本文在回顾近些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双耳聆听的优势、单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双耳双模式聆听以及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语后聋成人耳聋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在音乐感知方面远不如其听力及言语方面的提高令人满意。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手段,其在音乐感知方面的不理想在近年来人工耳蜗的研究中比较深入。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语后聋成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对音乐感知的现况及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方法以助于音乐感知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治疗手段,微创理念已被医患广泛接受并重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微创理念的不同层面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影响因素,希望通过良好的设计和规范化实施,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保留残余听力,寻找最合理和微创的手术方法,推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是目前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但仍有患者耳蜗植入后效果不理想。造成不同个体其术后效果差异的影响因素除了植入年龄是主要因素外,不同基因突变导致从耳蜗到听神经范围内不同的损伤部位可能是其另外的关键因素。随着耳聋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诊断已经成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前评估、术后效果预测的重要工具。以遗传性耳聋患者基因组信息为基础,对耳聋做出精准分类和诊断,可为病人设计出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实现遗传性耳聋的精准医疗。  相似文献   

8.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试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双侧极重度耳聋患者进行助听器试戴和语言训练,并定期作言语识别记分(SDS)。结果:3例患者戴助听器SDS较未戴助听器时无明显提高,分值改变<40%,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且术后听觉效果好;另5例戴助听器后可进行一般交谈,以助听器为听力康复的最佳选择。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助听器试戴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成人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Nijmegen人工耳蜗植入量表对符合受访条件的29例成年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问卷随访,统计每位患者的各分项得分和总得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双耳均达重度聋以及手术耳达重度聋时间、双耳聋先后顺序、耳聋后交流方式、术前听力言语基础及术前听力状况、术后康复累计时间等8个因素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各项得分及总分。结果在长期耳聋后交流方式的比较中,术前使用读唇对话方式组的康复效果优于使用手语、写字组(P<0.05),术后康复时间2年以上组康复效果优于2年及2年以下组(P<0.05);其余各因素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双耳重度聋时间、手术耳重度聋时间、耳聋先后顺序以及术前听力状况对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没有明显影响;语后聋术后仍可获得良好的听觉康复;术前长期使用唇读对话交流方式对术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术后使用人工耳蜗累计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fMRI)评价耳蜗前庭神经畸形患者是否有人工耳蜗植入指征的可能性。方法:对1例15岁双侧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及fMRI综合评估。结果:纯音测听和听觉脑干反应显示患者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双侧均未引出。颞骨薄层CT显示内耳畸形(不全分隔Ⅰ型),MRI斜矢状位重建显示耳蜗前庭神经畸形。fMRI显示左耳给声,1000Hz100dBHL,右侧听皮层被激活;右耳给声,双侧听皮层均未见激活。左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个月开机,患者对声音有反应。结论:结合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fMRI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尤其是在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耳蜗前庭神经发育畸形时,更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耳聋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约有7千万的耳聋患者。在成年患者中,感音神经聋约占80%。对于重度一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是通过电子耳蜗植入来刺激残存的初级听觉神经元。人工耳蜗植入所作用的靶细胞是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在耳蜗的感觉上皮受损后,SGNs将发生继发性退变并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动物实验表明进行性的SGNs退变可降低电子耳蜗植入的效果,因此可以推测挽救变性的SGNs能够提高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多导电极人工耳蜗植入己经成为解决重度或极重度耳聋听力障碍问题的唯一成熟手段。我科于2011-06-2012-06期间对35例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5例患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14个月~17岁,平均9.6岁。语前聋33例,语后聋2例。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人工耳蜗手术从原来的微创手术入路,到"柔"手术电极植入保留残余听力,发展到现在的疑难耳蜗的精准定位及保留内耳精细结构的微创电极植入。这对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良好的手术径路设计,减少人工耳蜗植入的皮瓣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柔"手术技巧植入电极,保护耳蜗内精细结构和残余听力;通过对内耳畸形分类的标准化探索,影像重建对耳蜗结构及植入后电极位置的研究,实现个体化电极选择和精准电极植入;通过结合耳聋基因诊断预测植入效果,使得耳聋康复更加精准。让人工耳蜗植入步入精准微创。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重度或极重度聋人恢复或获得听力。近几年,随着植入技术的发展和言语编码策略的进步,人工耳蜗的适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双耳中到重度的耳聋患者。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非植入耳仍有残余听力,但是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对侧耳不使用或不再使用助听器。那么人工耳蜗术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究竟可以为患者带来哪些帮助?它们之间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助听器应如何调整?本文将对以上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伴重度或极重度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听觉康复效果。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科行人工耳蜗植入的5例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伴极重度耳聋患者,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并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行CAP、SIR、MAIS、M-LNT等听觉康复测试。5例患者均经圆窗入路植入电极,于外耳道下壁与面神经嵴交界处磨出骨槽放置蜗外电极,以骨粉及颞肌筋膜覆盖保护。结果 5例患者顺利植入全部电极。术中发现上鼓室胆脂瘤1例,鼓阶部分骨化3例。术后30天开机,患者听性反应明确。术后随访第6个月,4例患者(1例失访)对听觉康复效果满意,SIR、MAIS均满分,除1例患者外,CAP得分均≥8分,双难词表M-LNT得分均≥55%。目前3例患者随访超过1年,1例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电极裸露、移位,术腔感染、面瘫、味觉丧失及胆脂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已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极重度耳聋患者,在干耳情况下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听觉康复效果满意。但因原解剖结构破坏,操作者需经验丰富,以免找不到圆窗或术中发现鼓阶骨化,而导致植入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对24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测试、听觉行为分级评估(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词表识别率评估(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言语评估采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术后患者各频率的助听听阈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CAP、WRS、SIR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声电联合刺激(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lion,EAS)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保存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残余听力.EAS是一种结合了助听器功能的新型人工耳蜗装置,它通过联合使用人工耳蜗与助听器来改善患者的听觉.中、高频重度听力损失,低频区有残余听力,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EAS植入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听功能.EAS的作用原理是中、高频区借助人工耳蜗的电刺激产生听觉,而低频区的残余听力由助听器来放大,从而有效提高植入后耳聋患者的听力表现,尤其是声音的定位、音调的感知以及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诺尔康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听觉植入中心共有139例重度以上耳聋患者接受了诺尔康人工耳蜗(CS-10A)植入,其中40例植入耳蜗1年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此次电话随访,回顾性分析这40例植入者的产品日常使用情况和康复效果。将这些患者分成语后聋植入组和语前聋植入组,对患者本人或其家属进行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随访内容包括CI植入后产品日常使用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使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评价植入者听觉及言语康复情况。结果本研究40例受试者人工耳蜗设备工作正常,每天均日常佩戴,所有受试者评价术后的生活水平较术前改善,对效果满意,CAP和SIR得分较术前显著提高。结论诺尔康人工耳蜗性能稳定,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效果满意,能有效提高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人工耳蜗是患者需要终身使用的电子产品,长期结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适应人工耳蜗植入工作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经验和技术条件参差不齐的问题,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质量和安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方法将在人工耳蜗植入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进行多中心的技术支持和工作配合。自1997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们与16个省共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合作,为431名(432耳)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进行了多导人工耳蜗的植入和随访。结果经过0.5~7.5年的技术指导和合作,25家医院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基本上规范了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前评估。431例(432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一次成功。其中有3例在0.5~3.5年间因植入体问题进行了重新更换。其余428例(429耳)未出现术后并发症。309例患者术后到当地的听觉言语康复中心进行语言康复0.3~5.0年,122例患者选择家庭康复模式。431例植入者术后听觉言语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通过对新开展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进行一段时间的全面指导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初期因技术和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掌握术前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人工耳蜗植入在中国大陆许多医院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耳道皮下径路爱益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可能性.方法:40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聋患儿采用经耳道皮下径路行爱益声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行电极阻抗测试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术后拍耳蜗位X线片,术后4周开机验证电极植入位置及工作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电极全部顺利植入耳蜗内,人工耳蜗装置工作状态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无电极脱出或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爱益声人工耳蜗可以安全地经耳道皮下径路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