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铁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46-2547
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时,颈脊髓可能受到前后2个方向的压迫,单纯前方或后方减压难以完全解除压迫,术后临床效果不佳。我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6例,效果良好,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行减压、植骨、内固定;后路12例行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18例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1例行棘突间钢丝捆绑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片检查观察损伤节段的融合情况,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因脊髓损伤平面上升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例术后失访,余28例患者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4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1级,术后4~6个摄片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可靠、减压充分、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方便术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卢长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5):783-785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其中简单的缝线棘突基底部固定5例,侧块钉棒固定、棘突间“H”形骨块植骨3例,侧块钉棒固定椎板问植骨9例,然后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前路钛板内固定。术后随访3~20个月,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及融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颈椎稳定性好,按Frankel分级,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0级。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减压彻底,并且能即刻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一期前后路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一期前后路手术来评价该方法治疗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996年5月至2000年6月入院的10例上颈椎与远隔颈椎同时存在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从30-68岁不等。下颈椎骨折和/或脱位主要采用前路手术,包括椎体次全切或单椎间隙椎间盘切除,髂骨块移植,带锁钢板内固定。上颈椎骨折脱位主要采用后路手术,利用Apofix系统、Atlas线览系统或Axis系统进行复位植骨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颈托保护;对同时伴有脊髓损伤者,尤其是累及C4以上水平,呼吸受累者,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术后均行重症监护,术后平均随访2年5个月。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植骨区域均获得骨性融合,无神经损伤加重,植骨块移位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复位,减压、植骨和内固定,重建上颈椎合并远隔颈椎骨折脱位后的稳定性,可提供即刻的坚强固定,避免术后Halo支架或颅骨牵引,便于术后护理和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多数合并颈髓损伤并伴高位截瘫.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与内固定器材的快速发展,早期前后方联合入路治疗此种疾病已成为现实,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人对过去三年中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治疗的1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规律进行探讨,使护理措施及步骤规范化,以便更科学地指导护理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骨折脱位并高位截瘫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自 1998年至今我科对收治该类患者中的部分病例采取了早期施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30~ 5 0岁 ,平均 38岁 ;高处坠伤 7例 ,撞伤 2例。9例患者入院查体均神志清楚 ,胸式呼吸消失 ,自 T2 以下感觉运动消失 ,双上肢呈半屈位 ,双手半握无力 ,大、小便不能自控 ,双下肢呈现弛缓性瘫 ,肛周触痛觉消失 ,肛门反射存在 ,双肺均有不同程度湿罗音 ,颈 5~ 7部位压痛明显。 X线片 C5椎体骨折滑脱 ,其中 度 3例 , 度 5例 ;C6 椎体骨折滑脱 ,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前后联合入路组和前路手术组,各49例,比较2种方法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位满意、术中出血、Frankle分级改变、生活及工作恢复情况,前后联合入路组优于前路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椎骨折优于单纯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闭合复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新鲜骨折脱位2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和脊髓恢复情况,了解植骨融合和颈椎稳定性,用Frankel分级作为判断标准。结果28例患者术后X线证实植骨均在3~6个月内融合,颈椎稳定性好,无内固定松动脱出,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1级。结论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可以使大多数骨折脱位复位,安全有效;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受伤节段术后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梁黎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4(1):104-105
目的:探讨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31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后路同期联合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术中出现大出血及颈髓的医源性损伤等意外情况;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中护理,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下颈椎难复性骨折脱位共35例,早期联合入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35例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4周内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上升,均在3~4个月后植骨融合,术后35例2~4年随访无植骨间隙塌陷及颈椎曲度改变。结论:对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前后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复位,椎间隙植骨前后路固定可解剖复位,减压彻底,固定稳定,术后未发现有神经损伤加重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手术以及有效的护理既能降低各类颈椎手术的患者死亡率,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作者医院2005-06/2008-06月共施行35例同期前后入路颈椎手术,本文对围术期护理实践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术的配合体会。结果:15例手术顺利完成,医生对护士的配合质量满意。手术时间2.0~3.5 h,平均3.0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熟练掌握颈椎前后路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工作,掌握手术步骤,根据手术进程,密切手术配合,高质量的手术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治疗颈椎骨折17例。跟踪随访24~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提高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o,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可获得彻底的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唐静飞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6):365-366
颈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及稳定性,椎管彻底减压,解除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前提条件。但有时单纯的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完全解除同时来自前后方脊髓的压迫,不能同时矫正前后方畸形,影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1999年1月-2000年6月笔者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17例,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临床治疗过程资料,探讨分析使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该疾病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详细分析2012年3月-2012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具体病情,施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采用ASIA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进行分级,对比两者差异.结果:术前A级7例,B级6例,C级4例,D级0例,术后为A级1例,B级1例,C级0例,D级15例,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相对于术前,ASIA级别更低.结论:治疗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脊髓功能恢复方案,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有利于减低脊髓的压迫,从而有利于脊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治4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30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术,效果满意,复位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医学研究》2016,(12)
目的观察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Cobb角、水平移位、脊髓损伤程度评分(AS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较对照组小,ASIA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给予单纯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5±0.56)分和(1.72±0.3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86±1.05)分和(4.8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DI评分分别为(26.31±6.10)分和(17.26±5.3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33±16.25)分和(52.03±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1.55±1.65)分和(12.82±2.3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39±1.02)分和(6.0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N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12±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未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