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7年11~12月,对徐州地区1013名中、小学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进行了弓形体感染情况的调查。材料和方法一、抗原制备:用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南京汤山株(NT)感染小白鼠,3d后采取腹腔洗液,制成含虫体50±/HP的抗原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至目前为止,有关猪旋毛虫病免疫预防的研究甚少。对旋毛虫各期虫体抗原的免疫原性虽已有人分别作过一些研究,但仍未见3期虫体抗原对家猪免疫保护作用在同一实验中对比观察的报道及其混合抗原对家猪免疫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观察了用旋毛虫各期虫体抗原及其混合抗原免疫家猪后其对攻击性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细 粒棘球蚴原头节虫体及排泄分泌抗原-抗体系统进行交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结果显示;成虫虫体抗原和原头节虫体抗原呈现交叉反应,表明这两个发育阶段的虫体抗原具有主要的共同抗原组分;原头节排泄分泌抗原的免疫抗原是原头节的期特异性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合力。检测犬粪标本的结果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犬粪抗原是一种广谱抗原。两种抗原-抗体系统均可成功地用于粪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细粒棘球绦虫66kDa抗原基因在成虫吸盘上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绦虫自原头蚴向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6 6kDa抗原基因在虫体吸盘上和其它部位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重组抗原的抗血清对原头蚴及成虫等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位于各期虫体的皮层和皮下肌层 ,在虫体的表面也发现该抗原的荧光颗粒 ;在经培养 2 0h后的原头蚴和成虫的吸盘上该抗原的含量显著高于虫体的其它部位 ,但在棘球蚴内的原头蚴吸盘上该抗原含量与虫体其它部位一致 ,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结论 原头蚴在向成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当顶突和吸盘翻出时 6 6kDa抗原在吸盘上开始大量产出 ,提示该蛋白质可能与吸盘的吸附功能有关 ;因此该抗原有可能是一有希望的成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60只体重25~30克小白鼠,经麻醉后,取约含200条美洲钩虫幼虫的水悬液0.05毫升,滴于经剃毛后洗净的小白鼠腹部皮面,感染一小时,而后间隔不同时间进行检查,测量虫体大小,并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1988~1989年,我们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青岛市部分癫痫患者、弱智儿童及健康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白鼠,于d_3收集腹腔液,纯化制成含虫体150个左右/HP的抗原片,-30℃保存备用。从耳垂取血,滴于直径为1.2cm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下列各种抗原激发保护性免疫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 1.巴西日本圆线虫的分泌抗原(代谢抗原):从感染8天后的鼠肠内取出成虫,用磷酸盐缓冲盐水洗涤3次,在室温下保持在磷酸盐缓冲盐水中(更换2次)18小时,将虫体释出的可溶性产物经蒸馏水透析并低压干冻。2.虫体匀浆抗原:将成虫放在冰冷的匀  相似文献   

8.
人芽囊原虫对小鼠肠粘膜致病性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hominis以下简称Bh)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人畜共患肠道寄生性原虫[1]。为了探讨该虫的致病性,作者采用体外培养的虫体感染小白鼠,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小白鼠肠粘膜的致病性取得了可喜结果。材料与方法一、体外培养B.h源于开封市郊一位26岁女性腹泻病人  相似文献   

9.
酶免疫转移印迹试验分析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并通过转移电泳亚硝酸纤维薄膜(NC)上,然后用酶联免疫试验观察成虫抗原蛋白与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病人、犬及大鼠血清的反应,检测和识别特异性虫体抗原蛋白。实验结果显示:虫体抗原经SDS-PAGE分离,染色后可显示20余条蛋白区带,分子量分别为22、24、26KD的抗原蛋白对人体和动物的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感染弓形虫小鼠腹水内可溶性抗原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感染弓形虫小鼠的腹水,高速离心,上清液为可溶性抗原S;沉淀物为虫体和宿主细胞的混合物,制成悬液,超声处理,加等量1.7%NaCl至等渗,高速离心,上清液为虫体裂解抗原DB。将S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分别获得S_1、S_2和S_3组分,再经葡聚糖G-100凝胶过滤纯化。用双向琼脂扩散、单向定量免疫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DB比S有较强的敏感性,但不含有虫体特异的可溶性组分,而S制备较简便,其抗原组分S_1除含有特异的可溶性抗原组分外,尚含与DB一致的组分,值得进一步纯化。  相似文献   

11.
作者等报道,感染曼氏血吸虫病的小白鼠用海蒽酮60或16毫克/公斤一次肌注后7天,其体内血吸虫的5—羟色胺(5—HT)含量明显增加,且虫体肝移。但感染了对海蒽酮有抗力的曼氏血吸虫病的小白鼠,在用海蒽酮80毫克/公斤/日×2治疗时,其体内血吸虫的5—HT含量与对照组的无明显差别。用  相似文献   

12.
用 ELISA 诊断旋毛虫病具有灵敏、快速等优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所用抗原的性质有关。本文用间接 ELISA 比较分析了旋毛虫幼虫的虫体粗抗原(CWE)、表面抗原(SA)和  相似文献   

13.
用检查肌肉组织中幼虫的方法诊断人体旋毛虫病有敏感性低,活检所致副作用,费时,检查者视觉疲劳等不足,因此,免疫诊断方法尤其是ELISA以其较高的敏感性和重现性被广泛运用。在免疫学检测中常用两种旋毛虫抗原,即由成虫、新生幼虫或感染期幼虫(IL)制备的虫体抗原及排泄分泌(ES)抗原。本研究试图用感染性幼虫的粗制虫体抗原(CLE)作人体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抗原,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寻找和识别CLE中旋毛虫的特异性抗原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肌幼虫的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蛋白组成和免疫学特性。方法昆明小鼠16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45 d后人工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制备虫体抗原,幼虫体外培养获得排泄-分泌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虫体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的组分,并用感染小鼠血清和旋毛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虫病、裂头蚴病、鞭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钩虫病患者血清与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反应,观察阳性反应抗原条带。结果经SDS-PAGE分析,4个旋毛虫地理株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均有8条主带,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别为100000、66000、49000、45000、43000、30000、18000、12000和M_r 66000、53000、49000、43000、36000、34000、30000、1600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旋毛虫肌幼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旋毛虫病患者和感染小鼠血清的反应条带以M_r 95000、72000、53 000、49 000、43 000为主,排泄-分泌抗原反应条带以M_r 53 000、49 000、43 000、40 000为主。结论各地理株不同抗原的组分和免疫学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虫体可溶性抗原的M_r 95 000、72 000成分和排泄-分泌抗原的M_r 40 000成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取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腔灌洗液20ml,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至250ml,在5μm滤膜孔径的容器过滤器上过滤。收集的滤液经1512×g离心15min,沉淀即为纯净虫体。超声粉碎虫体,11200×g离心30min,收集上清即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采集感染弓形虫SD大鼠慢性期血清和健康SD大鼠血清,用上述抗原作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ELISA),检测抗原特异性和抗原效价。结果显示,通过改进过滤器、滤膜孔径和过滤方法纯化弓形虫速殖子,平均白细胞清除率为99.9%,红细胞清除率为80.3%,虫体回收率为71.0%。平均每只小鼠提取1.38mg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原效价为5μg/ml。  相似文献   

16.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鼠体内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虫体抗原与宿主抗原做了检测。结果显示两类型童虫与感染同源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清反应后,虫体抗原存在于体表皮层、肠管上皮细胞上;两类型童虫与兔抗鼠红细胞抗体血清反应后,主要在表皮层看到宿主抗原,荧光强度比虫体抗原所示为弱;三倍体型童虫的宿主抗原荧光反应有52.6~60%呈(++),而二倍体型大部只是(+)反应;这种荧光强度的差别在非免疫状态所获的童虫切片上也被看到。  相似文献   

17.
作者试用海蒽酮1次肌肉注射治疗感染曼氏血吸虫病的小白鼠,企图在治疗后24小时左右获得促使虫体肝移的结果,但没有成功。实验鼠,每鼠经皮肤感染100条左右尾蚴,6周后分成2组,第1组用甲烷磺酸盐80毫克(基质)/公斤剂量,1次肌肉注射,药物溶解于含有25%Cremopher EL的0.85%盐水中。第2组小白鼠仅用溶媒治疗作为对照。从每组中各剖杀2~4只小鼠,用灌冲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阶段广州管圆线虫的抗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不同发育阶段广州管圆线虫抗原差异 ,筛选优势诊断抗原分子。 方法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广州管圆线虫的虫体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蛋白质谱大致相同 ,SDS PAGE中出现的少数差异带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中无明显差异。各期虫体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Mr 40 000、50 000、 66 000和 80 000的 ,与感染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清均出现反应条带。 2~3周幼虫Mr 104 000与 2周感染血清出现明显反应条带。雌虫Mr 33 000及所有虫体的Mr 32 000抗原与感染后 2周血清出现反应条带 ,与感染 3周~5月的大鼠血清均出现明显反应 ,与正常大鼠血清均无明显反应。 结论 Mr 40 000、50 000、66 000和80 000抗原可能在以虫体粗抗原作探针的免疫诊断中引起非特异性反应。幼虫Mr 104 000、雌虫Mr 33 000和所有虫体的Mr 32 000可作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猪囊尾蚴抗原的研究证实,其抗原可分为虫体和囊液抗原,成分极为复杂。作者在对囊虫抗原进行纯化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囊虫体表存在一定量的蛋白质,可经漂洗后脱离虫体。为探讨这种“表面蛋白”的来源和性质,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SDS),对囊虫漂洗液蛋白进行初步分离鉴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用正常的猪肾细胞进行弓形虫培养,并对培养液、培养方法和接种弓形虫数等方面作了探索,证实了在199-Hanks培养液中,接种虫体2×10~6个,6~7天后,虫体可繁殖20~50倍,是一种取得弓形虫抗原较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