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是指超出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可以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发生在上颌或下颌[1]。多生牙的萌出部位、方向和形态特点均有很大变异,根据位置不同,多生牙分为正中多生牙、前磨牙区多生牙、磨牙区多生牙和磨牙远中区多生牙;多生牙的形态有锥形、结节型、补充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数字化根尖片(DR)与锥形束CT(CBCT)测量牙齿长度准确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2例接受DR和CBCT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对DR与CBCT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牙齿部位:上颌87颗,其中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分别有21颗、19颗、22颗、25颗,牙齿平均长度分别为(20.66±1.57)mm、(20.08±1.62)mm、(25.27±1.86)mm、(20.24±1.45)mm;下颌87颗,其中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分别22颗、21颗、18颗、26颗,牙齿平均长度分别为(20.62±1.24)mm、(20.16±1.72)mm、(24.96±1.86)mm、(20.13±1.18)mm。DR测量上颌、下颌磨牙区、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牙齿长度与电子游标卡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BCT测量上颌磨牙区、下颌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牙齿长度显著低于电子游标卡尺(P<0.05)。结论 DR与CBCT检查均可有效测量牙齿长度,但DR测量牙齿长度的准确性较CBCT稍高。  相似文献   

3.
王雪林  李瀛洲 《浙江医学》2011,33(10):1479-1479
多生牙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也称额外牙,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4%~2.00%[1],国内报道为l%-3%日。其可以发生于任何生牙区,最常见于上中切牙之间,其次为上颌磨牙区(上颌第四磨牙,位于第三磨牙远中),有时也可在下颌、上颌前磨牙区,以及上颌侧切牙区,  相似文献   

4.
牙齿楔形缺损是一种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 ,因缺损的部位及形态特殊 ,使充填治疗时不易固位。本文总结了超钻修复牙齿楔形缺损 2 34例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治疗楔形缺损 2 34例 ,均为我院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2月门诊病例。其中 ,上颌第一双尖牙68例 ,上颌第二双尖牙 4 6例 ,上颌第一磨牙 8例 ,下颌第一双尖牙 5 4例 ,下颌第二双尖牙 4 6例 ,下颌第一磨牙 12例 ,均没有牙髓病变。所用材料为贺利氏公司生产的后牙复合树脂充填材料及配套的酸蚀剂、粘接剂、光固化灯。2 方法首先 ,彻底清除缺损区的结石、色素 ,并用橡皮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咀嚼过程中发生牙齿折裂的原因,探讨牙齿折裂后保存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我科接诊的230例牙齿折裂患者进行病例记录分析诊断和治疗,并跟踪随访,研究发生牙齿折裂的相关因素和保存治疗效果。结果牙齿折裂患者年龄28~65岁,高发年龄段是40~50岁。230例折裂牙发生的牙位,上颌第一磨牙82例(36.65%),上颌第一前磨牙60例(26.09%),上颌第二前磨牙20例(8.70%),下颌第一磨牙57例(24.78%),下颌第一前磨牙11例(4.78%)。结论牙齿折裂与年龄、牙齿结构和异常的咬合力有关,治疗方案和效果取决于折裂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邻面去釉在矫治下颌先天缺失双下切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下颌先天缺失双下切牙伴有上颌牙齿拥挤或上颌前突而需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15例,在Bolton指数分析指导下对下颌牙齿进行邻面去釉。结果上下颌牙齿Bolton指数恢复正常,达到了良好的咬关系及美观的效果。结论对于先天下颌双切牙缺失且伴有上颌牙齿拥挤或上颌前突而需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结合在Bolton指数分析指导下对下颌牙齿进行邻面去釉,可使上下颌牙齿Bolton指数恢复正常,有助于达到良好的咬[牙合]关系和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年来,黑龙江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开展指压麻醉拔牙1800例次,包括简单拔牙、复杂拔牙、成人及儿童拔牙,均取得较满意效果。指压麻醉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根据牙齿部位而选择指压部位: 上颌前牙——四白或牙根部下颌前牙——承浆,牙根部或颌孔部上颌双尖牙——四白或牙根部下颌双尖牙——颌孔部,或加颊车上颌磨牙——下关或下关加颧骨髎 下颌磨牙——颊车或颊车加下颌角前切迹内侧指压麻醉方法:术前先用左手拇、食指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种植支抗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且经严格纳排后的20例上颌伸长磨牙患者(均为下颌磨牙缺失时间过长,导致对颌牙齿伸长,上下颌间隙不足而影响修复和种植),均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压低治疗,分析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描绘压低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颌磨牙的颌面中点到腭平面垂直距离,对比压低治疗前后被压低牙齿的垂直向位置变化,同时利用简易健康调查问卷判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0例上颌伸长磨牙均有效压低,压低最大距离为3.27mm,平均距离(3.11±0.25)mm;压低磨牙时间4~8个月,平均时间(6.54±0.31)个月,治疗后患者上颌磨牙的颌面中点到腭平面垂直距离、临床冠长度均较治疗前减小,其中上颌磨牙的颌面中点到腭平面垂直距离减少(3.27±0.02)mm,临床冠长度减小(0.56±0.20)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治疗后无牙龈红肿、出血情况,有3例微种植体周围黏膜...  相似文献   

9.
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病是菌斑的结果,牙齿发育中形态的某些变异又为菌斑的滞留积聚提供了掩蔽所,因而易于导致局部牙周损害。从慢性菌斑滞留和发育中的异常这两方面来看,都发现有牙周骨质缺损的现象。牙颈部釉质凸起从磨牙的牙骨釉质界延向根分叉部位处的釉质凸起。有些异常的牙齿往往有菌斑积聚而又很难清滞。据统计,大约29%下颌磨牙,17%上颌磨牙有牙颈釉质凸起。  相似文献   

10.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形态及其变异,并研究其发生率.[方法]通过对142例根管治疗牙的根管形态及治疗前后X光片的观察,研究C形根管的发生率并考察其形态和发生部位;根据形态与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结果]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33.10%,C形根管形态可分为5类Ⅰ类完全融合,呈"C"型,占17.02%;Ⅱ类近中颊舌根管融合,呈"(·"型,占6.38%;Ⅲ类远中颊舌根管融合,呈"·)",占36.17%;Ⅳ类近、远中颊舌根管分别融合,呈"( )",占4.26%;Ⅴ类近远中颊/舌侧融合.呈"(⌒·)"或"(·∪)"型,占36.17%.[结论]国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较高,其形态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5例。尸体组完成上颌动脉的实体解剖,进行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VR组在尸头灌注完成后,采集CT及MRI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融合建立上颌动脉及相关结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动脉相关结构进行立体显示、切割、解剖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上颌动脉到下颌升支后缘内侧皮质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乙状切迹下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髁突最上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关节结节最低点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到髁突最上缘的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的口径在尸体组分别为:(6.12±0.78)mm、(5.29±0.69)mm、(20.68±0.95)mm、(4.60±0.60)mm、(22.48±1.18)mm、(3.74±0.57)mm;VR组上述数据分别为:(6.22±0.63)mm、(5.40±0.51)mm、(20.80±0.88)mm、(4.55±0.56)mm、(22.70±1.11)mm、(3.69±0.60)mm。结论: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相一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具有可靠性及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招惠珍  王新革  殷慧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1+54-51,54
目的分析采用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38例,对治疗前后的上下切牙位置、前牙覆盖情况、磨牙关系以及上下颌骨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win-block矫治可以明显促进下颌骨发育,改善外观,治疗后上切牙平均后移2.8 mm,下切牙平均前移2.6 mm,前牙覆盖平均减少4.9 mm。结论Twin-block矫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效果确切,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使下颌前移,以致下颌磨牙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同时可以使唇向上切牙舌向移动,进一步改善深覆盖状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成人腭大孔( greater palatine foramen,GPF )解剖位置及其与腭穹窿高低的相关性,为涉及上腭区域的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收集2020年1~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80名成人患者的CBCT图像,评估双侧360例腭大孔相对于上颌磨牙的位置以及距上颌腭中缝线和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并分析不同腭穹窿高低与腭大孔分布的关联。  结果  腭大孔在第2磨牙腭侧、第3磨牙近中腭侧、第3磨牙腭侧的分布率分别是21.39%、21.11%和57.50%。男性和女性腭大孔与腭中缝( midsagittal suture,MMS )的距离(GPF-MMS)分别为(16.31±1.18) mm和(15.82±1.32) mm,腭大孔至对应磨牙釉牙骨质界(enamelo-cemental junction,CEJ )的距离(GPF-M)为(17.11±2.50) mm 和(15.79±2.57) mm,均显示男性大于女性(P < 0.05)。GPF-MMS在高腭组中略低于低腭组(P < 0.05);然而,GPF-M在高腭组中明显高于低腭组(P < 0.05)。  结论  成人腭大孔位置与其性别和腭穹隆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单侧推磨牙向后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上颌牙弓不对称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同时与传统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12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磨牙远中关系侧第一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将磨牙远中关系侧推磨牙向后开展间隙的同时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牙弓,调整上颌中线,纠正不对称的上颌牙弓。B组用头帽口外弓(不对称面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 N。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测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上颌单侧推磨牙3~9个月开展足够间隙后,所有病例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55 mm,疗程3~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7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47°,磨牙旋转角度约1.18°,磨牙颊向移位0.93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单侧平均移动距离4.13 mm,疗程5~9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0 mm/月,上颌第一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2.36°,磨牙旋转角度约1.17°,磨牙颊向移位0.97 mm,上颌中切牙唇舌向移动距离及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单侧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上牙弓均达到对称效果。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大大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全口义齿上颌排牙法与下颌排牙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两种排牙法形成全口义齿的异同,为临床实际选择排牙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取两种排牙法为患者制作两副全口义齿,通过X线投影测量法及三维有限元法,测量、计算、分析其平面水平及对无牙下颌的受力影响。结果:上下颌排牙法形成的全口义齿平面水平有明显差异。两种排牙法对无牙下颌支持组织所产生的应力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上颌排牙法所产生的应力值明显大于下颌排牙法。结论:下颌排牙法参照磨牙后垫确定的牙平面更接近天然牙。下颌排牙法有利于无牙下颌的组织保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曲面断层X线片了解第三磨牙(M3)的发育状况.方法 选取佛山市口腔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4岁儿童的X线片160例,男女各半.采用Demirjian分析法评估M3的发育阶段,比较不同性别、上下颌、左右侧M3的发育状况.结果 14岁儿童大多处于E期,男性占43.44%,女性占48.44%;上颌M3发育主要集中处于E期,下颌M3发育主要处于D、E期,上颌发育较下颌早;左右侧M3发育分期无差异.结论 14岁儿童M3牙根已经开始发育,上颌的发育早于下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介绍改良Lokar装置推磨牙向后的制作和临床应用,探讨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对7例患者13颗牙齿应用改良Lokar装置推磨牙向远中,并对临床效果作总结。结果:经4~6个月临床应用,磨牙向远中移动,获得间隙6.2mm,固定矫治器矫治后,前牙覆盖明显较矫治前缩小1.2mm,第二双尖牙间宽度增加了1.4mm,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1.6mm。结论:改良Lokar磨牙远移器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非依赖性矫治器。  相似文献   

18.
钱亮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4):63-66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的测量分析,研究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形态与位置。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需进行口腔放射检查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3D Viewer软件对其CBCT图像进行观察测量,分析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检出率、位置、走行、直径、终端位置及终端与上颌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 102例患者的双侧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检出率为94.6%(193/204);其位置均为鼻上,走行为唇向者占79.3%,腭向者占20.7%。不同性别、侧别的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方向、终端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的直径在终端处显著大于分叉处[(1.20±0.29)mm vs.(0.75±0.21)mm,t=18.688,P<0.001]。男性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与上颌牙槽嵴顶间距离显著大于女性[(20.62±3.69)mm vs.(17.83±2.95)mm,t=5.900,P<0.001]。结论 CBCT图像对上颌窦外侧...  相似文献   

19.
余婵媛  伊元夫  唐旭炎 《安徽医学》2011,32(8):1059-1061
目的 分析氧化锆全瓷叠层冠样结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在已建立的上领第一磨牙全瓷叠层冠样结构有限元模V上,设定饰面瓷厚度1.5 mm,弹性模量70 GPa,核瓷层厚度0.5 mm,弹性模量205 GPa.在Abaqus软件中,在模型斜峪距近中舌尖约0.5mm处,直径1 mm的圆形面积上施加与牙长轴平行的200 N静态载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价11岁牙龄儿童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发育阶段,分析其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牙龄11岁错畸形患者74例(根据Becker牙龄评价标准确定牙龄)。根据患者矫治前数字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3组患者的SNA角、SNB角、ANB角以及APDI值,依据测量值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下颌骨骨性Ⅱ类组和上颌骨骨性Ⅲ类组。同时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和数字化曲面断层X线片,测量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岁牙龄儿童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中,上下颌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和发育阶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PP长度与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高度及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与萌出角度呈负相关性(P<0.05);GM长度与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呈正相关性(P<0.01),但与下颌第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角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11岁牙龄组的第二恒磨牙萌出高度、角度、发育阶段与不同矢状骨面型相关性分析可推断,11岁牙龄组儿童上颌骨长度越长,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高度越高,萌出角度越小,发育时间越早;下颌体长度越长,上下颌第二磨牙发育越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